APP下载

“夐”、“敻”正异考

2017-10-28

小说月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百工本字正体

牟 晴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00)

1 异体字简介

异体字是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所组成的,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2 部首“攵(即攴)”和“夂”字义研究

要想比较这两个字是否具有同源关系、是否是异体字的关系,就在于研究这两个字偏旁的细微差异,其中一个是“攵”部,即“攴”部(楷书中改变从“攴”(pū)字中的“攴”字形,变为反写的“文”字“攵”)。一个是“夂”部,下面先从古书中查找并研究这两个部首的意义和差别,进而去研究“夐”、“□”正异体的关系。

2.1 攵:(通“攴”)

(1)现代汉语基本义:

俗称“反文旁”,通“攴”。楷书中改变从“攴”(pū)字中的“攴”字形,变为反写的“文”字“攵”。“攴”字象形,篆体像以手持杖或执鞭,本义为击打。从“攴”的汉字的大多与鞭打,击打有关。比如:做、放、改、教、攻。

(2)《说文解字》中对「攴」的解释:

【卷三】【攴部】【普木切】

小擊也。从又,卜聲。凡攴之屬皆从攴。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释为:小擊也。手部曰擊、攴也。此云小擊也。同義而微有別。按此字從又卜聲。又者,手也。經典□變作扑。凡尚書、三禮鞭扑字皆作扑。又變爲手。《诗经》豳風中有“八月剝棗”。假剝爲攴。毛曰。擊也。音義曰。普卜反。

(3)《字源》中对“攵”的解释:

【滂纽、屋韵、普木切。】

初为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从“又”持,“又”为手之象,为击具之象,二者共会击打或治事之意。战国时击具作或,手由旁持变为下持,《说文》分析为“从又,卜声”,属于理据重构,与古初构意有别。楷书作攴或攵,攴是隶定体,攵是隶变体,《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攴为正体。但在用作偏旁时,攴与攵皆有使用,同为正体。本义为击打。

2.2 夂

(1)现代汉语基本义:

1、zhǐ◎从后至。2、其它字义●zhōng◎古同“终”。

(2)《说文解字》对“夂”的解释:

【卷五】【夂部】陟侈切

《说文》:“从后至也,像人两胫后有致之者。凡夂之属皆从夂。读若黹,陟侈切。”像一只朝下的右脚形,表示到来的意思。凡“夂”作意符的汉字多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释:從後至也。至當作致。陟侈切。

(3)部首分析与合并

《说文解字》,从後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这也是《說文解字》注的“夂”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拼音:zhǐ。繁体和简体中夂部都归于三画部首。夂部通常是从上方为部字,如夆、各等字,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夂部。但是在繁体中,夂部与夊部不同,夂字中的撇捺不相交,但夊字中的撇捺相交。由于夂部已无繁体常用字,台湾一般非研究用的中文字典多半省去夂部,可能没有收录夂部,归为夊部。夊suī是古部首之一,归于三画部首。夊部通常是从下方为部字,如夏、敻、夔等字,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夊部。夊甲骨文像朝下的一只左脚,表示迟疑退回之义。《说文》:“形迟曳夊夊,像人两胫有所躧也,凡夊之属皆从夊。”古同“绥绥”,慢慢行走的样子,如“雄狐夊夊(今作‘有狐绥绥’)。”简体汉字,将夊部与夂部,并归在夂zhǐ部。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新华字典》都只有夂zhǐ部。

2.3 部首“攵”和“夂”字义比较

结合上述引用古书文献分析可知,从“攴”的汉字大多与和手相关的动作有关,比如击打。

从“夂”的汉字多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夊”的甲骨文像朝下的一只左脚,表示迟疑退回之义。

在掌握了“攵”和“夂”这两个部首的基本意义之后,下面根据这两个部首的基本意义及其差别,对夐和□这两个字进行正异考研究。

3 夐□正异考研究

3.1 “□”的字义研究

(1)《说文解字》

營求也。从□,从人在穴上。《商書》曰:“高宗夢得說,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巗。”巗,穴也。

宋代徐鉉、徐鍇的注釋中,徐鍇曰:“人與目隔穴經營而見之,然後指使以求之。攴,所指畫也。”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

【卷四】【□部】朽正切

營求也。从□,从人在穴上。《商書》曰:“高宗夢得說,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巗。”巗,穴也。

營求者、圍帀而求之也。帀而求之。則不遐遺矣。故引伸其義爲遠也。韓詩。于嗟夐兮。云遠也。从□人在穴。

此引書序釋之。以說从穴之意。營求而得諸穴。此字之所以从□人在穴也。與引易先庚三日、說庸从庚之意同。鉉本改營求爲夐求。誤甚。山部云。巖、岸也。此云穴也者、厂部曰山石之厓巖人可居也。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徐鍇曰:“人與目隔穴經營而見之,然後指使以求之。攴,所指畫也。”

(3)《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許縣切【集韻】【韻會】翾縣切,□音絢。【說文】營求也。从□,从人在穴上。商書曰:高宗夢傅說。使百工□求得之。按書說命序今作營。傳云:經營求之。

(4)总结

(1)《说文解字》中认为本字应该是“□”,“高宗梦得说,使百工夐求,得之傅。”意思就是据说殷高宗武丁梦见贤才傅说,派人从洞穴中找到他而加重用,夐字就是为此而造。从□,从人在穴上。表义构件□为从攴从目的会意字,表示“举目使人”,这里用攵(即攴)最贴近本意。所以根据《说文解字》“□”应当是本字。

(2)楷书作夐,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这里也可以总结出两者具有同源关系,只是字体的变化导致的偏旁的细微差别。

3.2 “夐”字义研究

(1)“夐”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

现在字典中大多用“夐”代替本字,“夐”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两个读音:xiòng和xuàn,读xiòng时是“远”的意思,读xuàn时是“营求”的意思,这里就是沿用了“□”字的本义,但要想知道“夐”和“□”是否有同源关系和异体字关系,还必须追本溯源,从《说文》等最早字典中寻找这两个字的本字和最初的含义,再根据其它古书证据,进而推测出是否具有同源关系和正异体字的关系。

(2)“夐”在《字源》中的详细解释

《字源》认为“夐”是会意兼形声字。从□,从人在穴上(□亦声)。表义构件□为从攴从目的会意字,表示“举目使人”;构件人为象形字;构件穴为从宀八声的形声字,表示土屋。整合三构件盖表举目使人临穴以营求之意。据说殷高宗武丁梦见贤才傅说,派人从洞穴中找到他而加重用,夐字即为此而造。《汗简》所载,人与□不误,穴则讹作;《古文四声韵》所载从□不误,从人从穴不见,有一个套在目上,表意不明。隶变时,只有构件人与攴所从之又较易分辨,其余穴、目、攴字上部均扭结到一起,很难辨析解说。楷书作夐,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攴本手持棒以击,作□是小篆(suī)的隶变,所表为“行迟曳□”,即行步迟缓、摇摆、难以举足义,与攴相差很远。尽管有人批评夐是“□之讹”,但《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还是遵从社会习惯,以夐为正体,不墨守《说文》。《说文》本义是营求,谋取,读xuàn。古或借“营”表示。《书·说命上》:“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说文》引此作“夐”,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另读xiòng,远。《谷梁传·文公十四年》:“夐入千乘之国。”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葱(聪)明夐知守以愚。”引申亦指长、大、远视等。通“隼”,猛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公用射夐于高庸(墉)之上。”又读róng,明代有此姓氏。

综上,《字源》认为,夐是□隶变的结果,隶变时,只有构件人与攴所从之又较易分辨,其余穴、目、攴字上部均扭结到一起,很难辨析解说。楷书作夐,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攴本手持棒以击,作□是小篆(suī)的隶变,所表为“行迟曳□”,即行步迟缓、摇摆、难以举足义,与攴相差很远。尽管有人批评夐是“□之讹”,但《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还是遵从社会习惯,以夐为正体。

(3)“夐”在《康熙字典》(内府)中的详细解释

【丑集下】【夊字部】

【字彙】呼眩切,音絢。【說文】營求也。又呼正切,音榮。姓也。又戸頂切。與迥同。【司馬相如·上林賦】儵夐遠去。

《康熙字典》(内府)中认为“夐”是“□”字之譌,但还是遵从社会习惯,以“夐”为正体。

《康熙字典》(同文)

【字彙】呼眩切,音絢。【說文】營求也。又呼正切,音榮。姓也。又戸頂切。與迥同。【司馬相如·上林賦】儵夐遠去。【正字通】夐字之譌。

《康熙字典》(同文)中也认为“夐”是“□”字之譌。

(4)小结

《字源》提到:楷书作夐,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攴本手持棒以击,作□是小篆(suī)的隶变,所表为“行迟曳□”,即行步迟缓、摇摆、难以举足义,与攴相差很远。尽管有人批评夐是“□之讹”,但《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还是遵从社会习惯,以夐为正体,不墨守《说文》。《说文》本义是营求,谋取,读xuàn。我们知道《康熙字典》问世晚于《说文解字》,很多字的意思和字体并没有《说文解字》更接近本字和本意,而且《康熙字典》编写的字大多是已经隶变过的字,不应该称其本字,所以我同意《说文解字》的解释,认为“夐”是“□”隶变的结果,“夐”是“□”的一个异体字。

4 总结

综上认为,夐是□隶变的结果,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攴本手持棒以击,作□是小篆的隶变,所表为“行迟曳□”,即行步迟缓、摇摆、难以举足义,与攴相差很远。尽管有人批评夐是“□之讹”,但《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还是遵从社会习惯,以夐为正体。但是正如上文总结,我们知道《康熙字典》问世晚于《说文解字》,很多字的意思和字体并没有《说文解字》更接近本字和本意,而且《康熙字典》编写的字大多是已经隶变过的字,不应该称其本字,所以我同意《说文解字》的解释,认为夐是□隶变的结果,夐是□的一个异体字。

而且《说文解字》中只有“□”这个字,没有“夐”。认为意义是“營求也。从□,从人在穴上”。《商書》曰:“高宗夢得說,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巗。”这个意义和“手”有关系,从这个角度也应该用从“攵”的“□”。

再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也解释为:營求者、圍帀而求之也。帀而求之。則不遐遺矣。故引伸其義爲遠也。韓詩。于嗟夐兮。云遠也。此引書序釋之。以說从穴之意。營求而得諸穴。此字之所以从□人在穴也。宋代徐鉉、徐鍇、注釋徐鍇曰:“人與目隔穴經營而見之,然後指使以求之。攴,所指畫也。”

因此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都认为“□”即下面是“攵”的字为本字,“夐”是本字隶变而来的,具有同源关系,后者古书多用“夐”来代替“□”,可见这两个汉字已经构成了一对异体字的关系,可以互用,虽然《康熙字典》认为应该以夐为正体,但是从众多古书的记录和发展演变来看,“□”即下面是“攵”的字更接近最原始的意思,更应该称为正字。

猜你喜欢

百工本字正体
墨子百工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試説清華三《説命上》中的“股人”*
科技论文中正体与斜体格式简介
从张大千看守正体诗词创作的价值
通假字
关于外文字母使用正体的常用场合
关于外文字母使用正体的常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