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品文,精细备课
2017-10-27张青娟
张青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会发现,能够把文章熟读甚至背诵的学生在教师讲授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来得更深刻。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了对文章的理解,或者对文章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诗歌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古人学诗,每天吟哦诵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品味诗歌的内涵,加强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本身讲求押韵,具有强烈的音韵美,适合咏读。古代的骈文讲究对偶和排比,结构整齐,也很适合朗读。现在的文章也是如此,在文字的流动中,读者能够透过音节的起伏感受到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变化,从音调的婉转曲折中体会文字本身的美和作家的文体风格。读,能够获得对文章的各种美的最直观,最鲜明的理解。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读的作用。而在准备教学以及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略读的作用。
工作近6年,由前些年的毫无经验到现在的稍有体会,我在几年不断的教学实践和一些老教师的指导之下慢慢摸索着教学的方法。我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没有精心的准备上出来的课一定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如何备课,我觉得是需要好好思考的。要真正上好一节课,备课的出发点不应该是搜集大量的教案,把各个优秀的教案整合在一起,而应该是从文本出发,把文章讀深、读透,读出自己的情感和体悟,我认为这才是备课当中最根本、最要紧的环节。只有自己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你才能在课堂上流畅自然地引导着学生开始对文本的解读。如果自己对文本的所有感悟都是借用别人的想法,我们又怎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品读呢?所以,首先自己要熟悉、把握、深入文本之中,有所得之后,才谈得上把自己得所得交给学生。而我认为,熟悉、把握、深入文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
我把备课中的读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通读。即拿到一篇文章,先不翻看任何一篇教案或者是教材辅导资料,把文章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一遍。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缓慢、流畅地把文章看完。在读的过程中,带着欣赏的眼光,默默地把文章浏览一遍。形成文章的整体印象。读完以后,马上用笔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某个点,或者文章最能打动我们的某个地方,或者你觉得写得最好的某段话或者某句话迅速地用铅笔在文章当中标记一下。我觉得这其实是文章的最深刻的内涵或者美在我们头脑中的最直观的体现。这是后面备课的基础和中心。
第二个阶段,文本快读。先标好文章段落,然后从文体特点的角度展开对文章的阅读,这一次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然后梳理文章脉络,整理文章结构。在读的过程中抓住每段的关键词,先总结出每段的段意,然后进行分层,进而梳理出文章的结构。第三阶段,有针对性地文本回顾。如在《水浒传》地某节插叙中得知,在京城时店小二曾经得到林冲的极力帮助,林冲是李小二的恩人。一方面凸显出林冲性格,另一方面与后文的情节形成关联。原来陆虞侯等三人恰好在酒店中密谋杀害林冲,于是才有李小二偷听密谋,偷偷报信这一情节。京城施恩,沧州遇旧,酒店密谋,偷偷报信,这些情节被作者巧妙地串联了起来,使故事跌宕起伏。为了深入分析林冲的性格,我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诸多角度从文章当中寻找相关语句。从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方面分析林冲的形象特征。比如从动作的角度,林冲被分配到草料场,因为天气寒冷,于是准备外出沽酒,在出门前,作者有意描写了林冲的行动:"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从这一段连续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林冲谨慎、小心的性格。当林冲得知陆虞侯居然来沧州密谋杀害自己的时候,先是大惊,然后便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剜尖刀去沧州城里城外找了几天,不见有什么动静以后便心下放松起来了。被发配到草料场以后还从老军那里接收了火盆、锅子、碗、碟等东西,可见林冲本性的安顺。作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完全是被陷害而刺配沧州,但是在沧州遇到李小二,并向李小二诉说自己的遭遇的时候,林冲却语气平淡,完全接受了自己被冤枉的不公平的命运。当得知仇人上门寻仇时,林冲的愤怒仅仅持续了几天,就希望在草料场安顿下来,由此可知,林冲本性温顺,安于现状、逆来顺受。那为什么林冲后来竟然怒杀了陆虞侯三人呢?
最后一次文本阅读:结合背景,对比照应阅读。通过前三次的阅读,我们对文章内容已经十分清晰,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对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次阅读之前,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这一篇文章選自《水浒传》,因此必须要了解关于这一本名著的相关知识和作者的写作背景。通过阅读很容易知道,本书的主题便是——官逼民反,但是在本文当中如何体现的呢?通过结合《水浒传》中林冲的其他情节,以及将林冲与其他人物形象相对照,再来重新鉴赏林冲这一人物,文章的主题便鲜明突出了。性格温和、逆来顺受的林冲本来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幸福的生活,在梁山的一百零八好汉当中是最不可能造反的人。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陷害最终打破了林冲安时处顺的愿望,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正是在沧州这个地方,林冲身上性格冲突达到了高潮,当林冲在山神庙外终于偷听到被陷害的真相时,林冲的长期以来被压抑的愤怒达到了极点,最终以怒杀陆虞侯三人的方式释放出来,完成了自己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的性格逆转。作者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铺垫和众多塑造人物的方法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林冲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以此鲜明地揭示了文章中心。连最没有可能反叛的人都反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还不够突出吗?自此,关于文章主题的分析思路已经十分明确了。
以读品文,精细备课,通过对文本的通读、熟读、细读,可以有效地提炼出文章的值得分析、解读的知识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真正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深刻之处。基于文本的备课方式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