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研究
2017-10-27赵茜
赵茜
摘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设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设计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探求设计类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已成为高校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从世界多元文化视角来看,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不仅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适应设计全球化发展、加强国际设计交流合作的迫切需要。多元文化视角下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理念是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设计的差异性,通过“五位一体”式的国际化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环境下国际化氛围的营造,以期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精神、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设计类研究生。
关键词:多元文化;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232-03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担。瑞士的《世界国际竞争力报告》指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作为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研究生要有大局观念,要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处理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顺应教育全球化发展、创建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迫切需要。
自1999年以来,我国设计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呈直线上扬的态势,目前设计相关专业的硕士已有130余个。虽然设计类研究生越来越多,设计学科设置日益细化,但设计大国不是设计强国,扩张规模带来的培养质量下滑,已成为我国设计教育发展的重大障碍。从研究生教育的横向比较来看,专业艺术院校、综合型大学的设计类研究生教育水平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水平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设计类研究生培养还处在经济牵动模式,而非社会牵动、市场驱动、创新驱动模式。因此,探求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一、多元文化视角下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1924年,美国犹太籍霍勒斯·卡伦(Horace Kallen)教授首次提出并使用“多元文化”这一概念。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育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对教育规约的一种投射,是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跨国家、民族文化边界进行品质交流的一种教育方式。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核心原则是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设计的差异性,以学校国际化的设计教学模式来传递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与设计,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氛围营造,坚持多元文化视角下学生个性的培养,提高其适应力和创新力。
早在19世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为提升其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把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满足经济全球化下设计艺术发展的市场需求,众多世界一流高校都对其高层次的设计教育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改革,进行学科合并,加强交叉课程体系建设,把目光投向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美国的市场战略意识使其在设计类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多元文化主体的培养;日本的传统文化审美习惯使其在设计类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更注重传承民族文化的培养;德国的功能至上思想使其在设计类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更注重设计服务理念的培养。从设计教育的横向态势来看,国际化是各国设计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教育主体来看,高等院校是教育系统改革的主要推手。从社会需求来看,市场对设计基础知识扎实、设计实践能力丰富、国际视野开阔的应用型设计类研究生迫切需要。因此,如果说全球化是被动而不可选择的自然趋势,那么国际化就应该是高校在应对世界设计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态势下,必须采取的主动行为和策略。
二、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要求,就要培养有国际视野、能掌握国际规则、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准确把握设计类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设计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开拓设计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对于提升我国研究生设计教育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共有1166所本科学校,其中具有設计类硕士点的院校有129所,由此可见,设计类的研究生教育正在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同时我国设计类研究生在教育过程中也凸显了以下几项误区:①设计类研究生的教育基本上就是本科教育的一种简单复制和延续,只注重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略创新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国际视野的开阔。②设计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基本按照培养方案来定,而培养方案的长期不变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国际设计前沿动态和实现产学研对接,缺乏学科交叉知识的储备。③目前,高校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模式基本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邀请一些国外教授、设计师来校讲学授课,选派少数研究生出国深造,属于贵族式的教育,受益面和影响范围较小。④基本没有系统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还未细化,国际化教育意识还没有纳入培养模式中。但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导向不再以理论性和研究性为主,而是转变为以技能性和应用性为主,为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为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改革路线指明了方向。
三、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要“五位一体”
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五位一体”是指,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学科交叉的国际化和学术氛围的国际化。“足不出户”是当今设计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打破封闭与隔阂,才能实现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五位一体”式的国际化教育,促进了设计教育从一元向多元发展,有助于拓宽研究生创新设计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国际交流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设计教育从隔离向融合发展,有助于设计包容性的发展,推进设计学科发展,提升国际认同度;促进了设计教育从封闭向开放发展,有助于引进先进的设计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学水平。endprint
培养目标国际化。设计类研究生一般情感相对丰富、崇尚设计自由和追求个性化发展,但由于设计类研究生单一的考核机制、重设计轻文化的教学机制、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仍是学徒式的单一型设计人才,缺乏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应以创新型国际化复合人才为目标,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开拓研究生国际设计视野,把握国际设计趋势,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高世界设计竞争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设计人才。
师资队伍国际化。师资学术队伍国际化主要指教师在研究生教学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教师是学校课程设置国际化的主要推手,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际化交流计划的制订和培养计划课程的设置。设计类研究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研究生,英语等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国外设计专家学者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全程教学,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国际化教学。聘请具有海外教育学习背景的教师和海外资深设计师来学校授课或举行讲座,让学生享用世界名校设计资源和了解设计前沿趋势。同时,提高研究生导师海外学习的比重,提高导师的设计教育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课程设置国际化。设计类研究生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打破常规,但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缺乏创新思维的成果转化和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设计创意无法转化为商品,与市场设计需求背道而驰。因此,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局限在双语教学的低层次模式,而是要涵盖学科设置培养、教材内容、创新设计实践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在多元化和国际化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适应的能力,使研究生在本校就能享受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设计教育资源,实时跟踪国外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最新设计发展趋势。
学科交叉国际化。设计类研究生普遍存在重设计轻文化的倾向,设计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面较为窄小,学科交叉的融会贯通能力非常弱。跨界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学科交叉课程是为跨界设计这一必然趋势服务的,要重视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和跨界设计创新,要勇于打破常规,找到新的创新动力源泉,在新的领域网罗全新的设计资源。因此,要提升设计类研究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成立跨学院跨学科的工作室,加强课程项目合作,研究跨界设计的课题,全方位交叉培养设计类研究生,通过跨越传统专业的界限,促进不同文化和专业学科的国际交流。此外,还可以开设商业管理、生产营销和人文知识等课程,让多元化知识更好地为跨界设计服务,使设计创意成功地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学术氛围国际化。研究生出国深造交流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但国际化教育学术氛围的营造不能只依靠少数出国深造的学生,而是应该选择本校国际化教育教学的模式。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经常邀请国外一流高校的教授来校讲学和举办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暑期夏令营,倡导学生合作参加国际级的设计大赛和科研项目。在联合培养方面,和国外一流大学建立固定合作关系,鼓励在读研究生赴国外攻读双硕士学位,与国外合作院校实行学位互认和学分互换制度,使国际化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符合国际标准,适应国际竞争,得到国际认同。此外,院校主导的学术氛围国际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走出校门,加强与国际知名的研究所、跨国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得到业界支持。
四、结语
设计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极大地促进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多元文化视角下,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与国际接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因此,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建立“五位一体”式的国际化教育模式,加强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提高高校国际化教育教学的覆盖率,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实现研究生教育教学和交流实践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提升设计类研究生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化,健全优化设计类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加快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标准,搭建可持續合作的多元化设计交流平台,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设计创新型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穆琳琳,李一兵,鲁文晓.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初探——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2]贺薇.设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4,(7).
[3]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Dictionary[Z].New York:Random House Inc.1992:889.
[4]朱懿.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教育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9):170-174.
[5]汪志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培养模式探究——以中国石学(北京)为例[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15.
[6]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 White Paper—NDEA21:a renewed commitment to graduate education[Z].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