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研究

2017-10-27王亚琴

成才之路 2017年25期
关键词:人生观全面发展人文精神

王亚琴

摘 要: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要关爱学生,宽容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人生观;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5-0092-01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一词,最初见于《周易》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认为人文与自然相对。在西方,“人文”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道与人性尊严,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生幸福与人生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人文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意识、合作意识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具有人文精神,对以往司空见惯的现象要加以调整。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低,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点,自信些,老师相信你”,而不应该呵斥;学生回答错了,应提示学生“下次要考虑深入细致一些,没关系的,请坐”,而不应该责备。当提到探究性话题时,教师可以用“我个人的意见是什么,同学们的意见如何”来体现平等对话,而不能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唯一正确的。要注重发散学生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就会失去思考能力,只知道无条件地接受。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可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学生。

二、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也表现在课堂的教学氛围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说一不二,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赏析课文,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到讲台前为其他同学进行讲解。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才开始上课就有学生说自己会唱《浪淘沙》,教师就让他进行了演唱;有学生想表现周瑜手持羽扇、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教师就让他进行了表演。课堂气氛活跃,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学习《季氏将伐颛臾》时,有些学生想表演烛之武前往秦军大营游说秦穆公的故事情节,再现当年的历史。其中有一位学生想扮演通报消息的小兵,但课文里没有这个角色。他对老师说:“老师,我可以演通报消息的小兵吗?有人进入将军的大营是需要报告的。”表演时,他从后门跑到前门:“报!郑国有使者来访。”学生都被他的表演所吸引,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学完课文,学生已经能说出烛之武游说的内容、谈话的技巧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

三、教师要向学生学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在课堂上有不会的知识是正常的。当前增添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学生接受比老师快,有些知识学生知道的要比老师多,因此,老师应该适时向学生学习。例如,班上有一位同学对古诗词造诣很深,教师就曾請教过他,并且当着全班同学赞扬他。得到老师的赞扬后,他学习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学习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平等对话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顶礼膜拜,师生一同探究文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教师要关爱学生、宽容学生

曾经有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听课的都是全市的专家,他准备得也很充分。在上课的过程中,一位学生突然呕吐,他在台上却纹丝不动。他课上得很好,却没有得到专家的好评,因为他对学生缺少爱。一个冷漠无情的教师,怎能教育出善良、真诚的人呢?教师对学生要充满人文关怀,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一位好的老师,在拥有学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愿意亲近他,愿意倾听他的教诲。

教师还要有颗宽容之心,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要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生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将心比心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包容学生的过失,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五、教师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是接受式学习,而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有些教师还没有让学生预习文本,就匆匆去上课,学生这样被动学习的效果怎么会好?特别是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教师可以少讲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多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拥有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要关爱学生,宽容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品位,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崇洲.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2]陈彬.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生观全面发展人文精神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