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盐类的水解”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17-10-27黄红娟

成才之路 2017年25期
关键词:化学反应高中化学有效性

黄红娟

摘 要:盐类水解作为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在高考分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盐类的水解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杂,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可从串联课堂、平衡原理和微粒观念等方面入手,提升“盐类的水解”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盐类的水解;化学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5-0091-01

盐类的水解作为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杂,无论是记忆上还是理论推理上对学生的要求都极高,成为化学教学的难点。高中化学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分散盐类水解各知识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各个击破,最终攻克盐类水解这一难题。本文将从串联课堂、平衡原理和微粒观念三方面,探究提升“盐类的水解”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问题串联课堂,探索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将课堂中所要讲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效链接所学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比如,在教学“盐类的水解”时,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教师先提问学生知道的强酸、弱酸、强碱、弱碱有哪些,学生回答说强酸有盐酸、硫酸、硝酸,弱酸有醋酸、次氯酸,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其他的则是弱碱。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列举之后,教师给学生进行了补充。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酸溶液显酸性pH<7,碱溶液显碱性pH>7,那么盐溶液呢?大部分学生回答说盐溶液显中性pH=7。接下来,教师用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发现有些盐溶液显中性,而有些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最后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从阴离子和阳离子角度归纳这些盐的类别,与其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最终使学生发现了“谁强显谁性”这一规律,而这也恰好是盐类水解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本堂课中要讲解的内容有哪些,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解答,可以提高他们探究未知知识的能力。

二、善用平衡原理,分析思路

在解决“盐类的水解”相关问题时,始终离不开“平衡”这一关键条件。大多数学生只知道盐类的水解是盐与水的反应,却不会将其本质运用到问题的分析与求解中,只会重复地记忆和套用原有化学方程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透彻讲解平衡原理,使学生能够巧用平衡原理分析题目,进而产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并降低学生记忆量。比如,在教学“盐类的水解”时,教师要想让学生了解不同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及其本质,就要从水的电离平衡讲解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水的电离,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后,分析不同条件下水的电离平衡会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例如H+浓度减少或者OH-浓度减少都会导致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这也是盐类水解的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物质对盐类水解化学本质进行讨论。例如,FeCl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3+结合了水电离产生的OH-生成了弱电解质Fe(OH)3而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右移,使得溶液中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所以溶液显酸性。在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衡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善用平衡原理,不仅使得学生了解并掌握了盐类水解的本质,还教会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利用平衡原理分析问题,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量,释放了学生的记忆压力。

三、建构微粒观念,宏观认知

盐类的水解过程是溶液中各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反应,这导致了盐类水解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极强,往往使得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微观与宏观进行双重把握。比如,教学“盐类的水解”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透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了课本上的内容后,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盐的电离、水的电离的微观过程,以及各微观变化后粒子的形态。在多媒体的展示下,学生看到了水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弱碱阳离子、弱酸根离子等几种微观粒子的形态以及各微粒的结合形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在展示后,教师要求学生宏观描述盐类的电离、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形成过程。学生说,水通过电离产生OH-、H+,盐类通过电离产生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根离子,最终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或者阴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或者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电离的微观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夠更开心地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盐类的水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问题串联课堂,促使学生探索规律;要善用平衡原理,促使学生产生解题思路。同时,还要为学生建构微粒观念,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双重把握,进而提升盐类水解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宁素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理答”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8).

[2]许茂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反应高中化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浅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化学反应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练习设计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