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对弱视学生的健身作用
2017-10-27解玺,孙增春
解玺,孙增春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分析太极拳运动对弱视学生的健身作用。通过对为期16周、每周2次太极拳和“手眼同动增视操”锻炼的弱视学生进行观察,并对其体重、安静心率、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单腿闭眼站立时间等指标的测定表明,对于太极拳这种需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并济,快慢有节,应用方便的运动,的确适合视力残疾的学生来进行健身,同时可增强其肌肉、骨骼、关节的力量、柔韧性、灵活性,提高有氧耐力运动素质,改善平衡功能,降低安静心率,增大肺活量,调节神经中枢,增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太极拳;弱视学生;健身
中图分类号:R1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113-02
据报道,练习太极拳的人在世界上高达1.5亿,同时太极拳被称为“世界第一健身运动”。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其运作舒缓、连贯均匀、协调完整的特点能活气血、养脑力,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达到适应性变化。
弱视学生因为其眼睛视线的问题,在进行自由活动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于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大部分体育项目由于视觉的影响造成的诸多不安全因素,限制了弱视人群的参与。迄今为止,尽管也已经有一部分运动项目比较适合弱视人群的人来进行参与,但最终会因为运动场地、环境、气氛以及地域等因素,并没有普及开展。因此太极拳这项体育运动以其柔和、缓慢、易學、方便、安全等特点,非常适宜眼睛存在弱视问题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使之成为该类群体的终身体育锻炼项目。
一、“手眼同动增视操”的人文内涵
手与眼是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把眼的运动与手的运动同步结合起来,摆脱以往的“就眼而治眼”的框架,并在进行整体调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发手指的运动,来带动眼的运动,达到增视的效果。
“手眼同动增视操”操法的要求:静定凝神、姿势准确、上虚下实、自然呼吸。太极拳的要求正是包括了以上的要求,因此这套操来源于太极拳,以太极拳为基础,其中包括云手运眼的内容。云手运眼实际上就是太极拳的云手,就是在胸前做“∞”字形的圆型运动,圆运动是最益于人体养生的活动。
“手眼同动增视操”由于采取圆形的运动,能使身体重心和肢体处于“缓解柔筋而心和调”的状态,从而起到十分理想的开启穴位、导引行气、疏筋活络、营养全身及促进肌体活动的作用。
总起来讲,在养生保健中,太极拳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效果尤为突出。和其他体育项目类似,太极拳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同时恢复身体和改善体质需要漫长的时间,太极拳运动也更适合弱视学生进行健身,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因此对于弱视学生群体是一项很好的强身健体的运动。
二、对弱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弱视学生由于自身条件所限能参加的活动有限,尤其是需要快速多变的活动更少,因此身体机能得不到全方位的锻炼,造成反应迟钝、关节僵硬,动作不连贯。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要求做到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地连贯圆活。全身大部分肌肉群都能参与运动,并且由于太极拳偏静力的特点可以使肌肉延伸到一般有速度的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似停非停,这种连贯可以有效衔接每一个动作,转接处微微贯动,不僵不滞。动作要圆满、灵活,在连贯的弧形动作中不失轻灵活泼。圆满灵活运用到动作上,要求达到中正不偏、拧转绞动。太极拳的圆活弧形的运动能使肌肉和相关的骨节不是总处在一个特定角度,并配合有意识的放松放长,增加肌肉的弹性,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能够有效锻炼肌肉、增加身体柔韧度。
在进行太极拳运动的练习时,通过收缩肌肉,从而牵动骨骼,进而增强身体机能代谢,使骨骼的血液供应、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骨质会变得更硬,达到防止骨骼折断、弯曲的效果;使用太极拳时可以改善神经控制过程,让大脑经与身体放松的运动相结合,以免大量的能量消耗,通过肌肉储存的能力改善身体机能,增强身体有氧耐力运动素质的培养。
弱视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平衡感主要依靠自身感觉调整。鼓励弱视学生通过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提高本体感觉的调节能力,改善自身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弱视学生在锻炼太极拳“推手”后,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加长,说明其在平衡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增强。
三、对弱视学生内脏机能的影响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众所周知,我们自身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经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后,弱视学生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纤维增粗,心输出量增加,能有效提高机体供血能力,从而促进静脉和通脉的畅通。静脉与动脉的畅通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加强了心肌营养,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为预防各种心脏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练习太极拳时间越长久,对弱视学生的肺活量改善效果越明显。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提高,这样肺的弹性就增加了,从而达到肺通气和肺换气的效果,提高了换气效率,增强了呼吸道的抵抗能力,对呼吸功能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太极拳运动,提高了神经系统功能,对内脏各个器官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增加了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从根本上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通过经常练习太极拳,弱视同学的内脏机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和改善,增进了该人群的身体健康。
四、对弱视学生中枢经系统的影响
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对人的智慧与思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使脑细胞减少的状况得以改善,使大脑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太极拳练习的动作,要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毫不散乱。较快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容易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容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太极拳运动有意识地运用意念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可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处于全面、协调的运动状态。太极拳某些比较复杂的动作,要求有很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才能去完成,也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刺激和锻炼作用。对于弱视学生,太极拳对全身各部位的有效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神经系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项易掌握的体育活动,弱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在身体、精神、情绪上得到有效的放松,得到积极性休息,尤其是情绪的提高对治疗效果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功到必成”,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练习太极拳产生兴趣、养成习惯的过程。在活动中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会不期而至。太极拳运动能陶冶情操,扩大弱势学生的活动范围,而且集体练习也较容易做到坚持锻炼,还有利于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乐趣会得到放大,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王建.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J].武当,2005,(12).
[2]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36.
[3]韩旭升.浅释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4]李卫民,陈德万.论太极拳的保健康复功能[J].现代康复,2001,5(7):103.
[5]武冬.八十八式太极拳——教与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李林.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19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