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前活动“活”起来
2017-10-27许峥吴清
许峥+++吴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之外,还需要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运用。语文课前活动作为一项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直倍受教师青睐。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打破活动的“一言堂”状态,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确保活动的实效。
一、活动形式的确定
语文课前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知识积累型,如讲成语故事、积累名言警句、精彩语段赏析等;二是才艺展示类,包括课前演讲、朗诵、辩论,甚至新闻发布、小品表演等。这些形式,在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但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如知识积累型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时间长了难免使学生厌倦;才艺展示类活动虽然锻炼了参与者,但其他学生却沦为看客,无益于语文素养的长期培养。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最终确定了以“名作推介”为主题的课前活动形式。该形式是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在课前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部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的文艺作品,尽量以名著名篇为主,也可以是影视作品、戏剧小品甚至歌曲。要求学生能够把所介绍的作品基本内容向同学们说清楚,同时把自己最深的感触分享给大家。整个过程必须脱稿进行,力求形象生动,使大家能够了解作品,并有所启发。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双方充分参与活动。推荐者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反复阅读作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还要精心准备讲话内容。学生为了在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提前几周就开始准备内容、制作PPT,有的还准备了视频、音频材料作为辅助。推荐者通过充分的准备、精彩的内容,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活动的基本流程
以往的课前活动,经常是台上的学生对着提前准备的讲稿照本宣科,且内容大而空,激不起台下“听众”的共鸣,使其收获不大。因此,笔者借鉴议论文“引、议、联、结”的经典写作模式,结合语文课“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提出了课前活动“叙、议、联、结、读、写”六步法,大大增强了课前活动的实效性。
“叙”是叙述、介绍。要求以精短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推荐的作品,叙述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能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避免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对内容的转述上,着重表述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感悟。
“议”和“联”是重点。“议”就是针对推荐的内容谈自己的感触、受到的启发或引发的思考,也就是自己的核心观点。在阐释自己的观点时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情感真实、一针见血。“联”就是联系实际,展开进一步的分析阐释。“联”的是个人或集体、国内或国外、自然或人类社会。总之,就是像写一篇文章一样,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发全体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结”就是收束,发出号召,重申自己的观点,力求精炼有力、发人深思。
“读”则是要求从自己推荐的作品中精选一段话,或者结合自己当天阐释的观点挑选精短的经典语段推荐给大家,并抄写在黑板上,等活动结束之后,朗读给大家听。
“写”是所有学生抄写推荐者推荐的精彩语段,同时整理推荐者提到的人物、事件的关键词,并简单地写一下自己听完之后的感受,作为写作素材之用。
这样的流程安排,让推荐者能够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安排自己的发言,也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熟悉了议论文的写作模式,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三、重视活动后的点评强化效果
课前活动虽然是学生活动,但最关键的一环却是教师的点评。课前活动和上课一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必须以教师为主导。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必须及时点评,抓住关键,确保学生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提升,激发他们向善、向上的强烈愿望,从而确保活动的实际效果。
有时候,教师的肯定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努力向上。如笔者所带的班里有一位女同学,性格有点内向,总体成绩也不突出,在班里属于默默无闻的类型。但是,连续幾次课前活动,她都准备得很充分,推荐的内容也独具特色。有一次,她推荐了王绩的《赠程处士》,以其中的“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一句为据,阐释王绩的离经叛道、狂放不羁的性格。然后,她结合大家都很熟悉的王绩另外一首诗《野望》之朴素恬淡,阐释了“不可以通过表面现象来认识一个人”的观点,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她讲完之后,笔者带头鼓掌,并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然后说:“每次听到杨同学的发言,我总是想到‘后生可畏这个词。相信每一位同学在杨同学的身上,都看到了才华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学生们报之以热烈的掌声。这次活动之后,该学生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不仅成绩逐渐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在班里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有时候,教师也需要通过点评来纠正学生的一些片面看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例如,一位学生推荐了《曾国藩家书》,谈到了家庭教育问题。他说自己曾建议父亲坚持每天读书并做读书笔记,结果父亲坚持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因工作忙进行不下去了。以此为例,他认为很多时候,孩子做得不好,一是因为家长没能为孩子做出榜样,二是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不应该要求孩子必须做到。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共鸣。对此,笔者首先给予了肯定,教育确实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但是,所谓榜样,并不等于你在读书,家长也必须读书为样。家长和孩子的任务不同,作为父亲,努力赚钱养家,在单位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在家里努力做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这就是最好的榜样。家长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学习同样需要这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态度。
这样的活动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强化了知识积累,还提升了语文素养,在同学之间打开了一扇交流之窗,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了语文的“传道”功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到了文化的魅力,使读书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