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植物
2017-10-27李佩宁
李佩宁
植物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但其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却不能用一句简单的“植物就是要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向学生解释。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仅仅死记硬背了这个事实,却错失了理解更重要的科学规律:科学是通过观察事实,从事实中抽象出规律,再回到事实中进行证明的过程。
一、课程重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设置对照组、记录实验数据并尝试证明植物具有趋光性这一现象,体会如何完成一个科学实验,并对为何植物具有趋光性做出猜想和推断。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植物的向性运动,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面临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提出解决方案并迅速整理思路和做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涉及领域】生物、科学、工程
【建议年级】小学中年级
【建议时间】110分钟(除植物生长时间)
【材料】纸板、剪刀、种子(萝卜、黄豆或小麦种子)、鞋盒、胶带、花盆和土壤(或者培养皿和棉花)、光源(LED台灯)
二、课程任务
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尝试设计一组能够证明植物趋光性的实验。本节课中,学生应当运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流程设计实验,尝试从多种影响因素里面分离出需要研究的因素——光照,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过程、设立对照组等手段,来更好地证明植物具有趋光性。
三、课程步骤
1.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影片,或者预先制作一个植物暗盒(见图1)。
如图1所示,暗盒里的植物生长过一段时间以后,會明显地向着光源的方向弯曲。教师请学生进行观察,并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式提问。
(1)猜测一下为什么盒子里的植物会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
(2)是否因为其他因素,造成了盒子里的植物向着一个方向生长,而非光照?
(3)如果将盒子换一个方向进行摆放,实验结果是否会不一样?
(4)如果驱光生长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怎么解释一些植物(如爬山虎)沿着墙壁生长的特性?
(5)如何解释室外的植物向上生长的特性?
(6)总结一下,植物都有哪些生长的特性?
(7)为什么植物体现出了以上特性?
2.宣布任务及评价量规(5分钟)
【宣布任务】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具有趋光性。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1)。
3.提出假设(10分钟)
教师整理前面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并组织各小组讨论:植物体现出了哪几种特性?为什么体现出了这几种特性?教师可以将提出的所有猜想记录在黑板上。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光、重力、新鲜空气、触摸、湿度大的空气、温度、风、声音、震动、颜色、细菌、气压、土壤,等等。
经过小组的讨论,教师应当再次宣布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验证一个假设:植物会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而不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告知学生:在考虑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怎样证明植物朝某个方向生长,并且只是受到了光而不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4.“对照组”和“实验组”解惑(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组双胞胎图片(见图2),对学生进行提问:她们生下来的时候长相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们现在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预测。各种预测都是有可能性的,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左边的是一位“老烟民”,右边这位不吸烟,吸烟这个因素,造成了最大的差异。请学生思考:怎么能够证明是因为吸烟这个因素造成了双胞胎的差异?在人身上做实验比较困难,时间会很漫长,可以用植物实验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比如,教师出示图3所示的植物图片,请学生猜测为什么这盆植物枯萎了。学生会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双胞胎的案例进行思考。有的学生会提出,在没有得到进一步信息之前,可能性有很多。
教师接下来展示下一张图片:两盆植物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唯一的不同是一盆没有浇水(见图4)。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右边的植物枯萎了?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是因为其他的因素造成了植物的枯萎?
学生们会很快理解到,在一个实验中,如果要判断一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其他条件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需要观测的那个因素。用做参考的那一组就叫做“对照组”,参加实验的那一组叫做“实验组”。
5.思考实验(10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问:在上面列举出的诸多影响因素里面,怎样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进行判断?
水:一盆不浇水,一盆放在附近正常生长;
风:一盆放在电风扇旁边不断地吹,另一盆正常;
温度:一盆使用电暖气进行不间断加温,另一盆正常;
……
请学生们提出实验方案,由教师进行补充,或是教师提出实验方案,由学生进行评估,并预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6.设计实验方案(25分钟)
科学的实验方案应当遵循一定的流程。在一个设计良好的实验中,所有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因素都应该保持相同,而只变化需要验证假设中的那个因素。一种很好的办法是设置对照组。这样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的现象产生了差异,那么就可以归结为两组实验中发生改变的那个因素产生了影响。
将学生们分组,各小组仔细考虑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才能够分离“光照”这一因素,证明或者证伪这一假设。各小组应当进行讨论,然后画出设计图纸,交给教师进行检查。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可以请学生们查询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时间,然后安排好每天浇水和观察的时间,并设计好实验报告(见表2)。
除了书面的实验记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安排学生对实验箱进行照相记录,最后可以附在实验总结报告中。
7.分析数据(15分钟)
实验数据包括观察数据和测量数据。在实验告一段落时,应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一看数据有什么规律,或者整理成为图表,这样常常可以更清晰地表现数据的规律。
在所有的数据收集完成以后,教师可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1)你收集的数据有什么规律?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素有什么异同?这样的异同是怎样反映在实验数据当中的?
(3)实验的结果能不能证明预先提出的假设?
(4)是否避免了其他所有因素的影响,而单单证明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5)如果实验数据不能够支持假设,那么实验还存在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通常,学生们会清楚地发现,对照组的设立会有效地排除其他影响因素,而清晰地体现出植物的趋光性。如果实验没有成功,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是哪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求改进的方法以修正这些问题。而对于植物为什么具有趋光性,教师也应当要求各小组提出假设,并设想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
数据分析完成以后,给各小组一段时间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和数据分析整理为实验报告,用于展示和存档。
8.总结和展示(25分钟)
教师应给每个小组至少五分钟的时间,让其在讲台上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应当包括实验设计思路、分工情况、整个实验过程和展示实验记录,以及最后的实验数据分析。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向台上展示的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台上的学生应当对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