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政策与东北经济增长
2017-10-27王娟郑浩原
王娟 郑浩原
〔摘要〕本文利用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和熵指数对钢铁行业市场结构进行测度,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及进退出壁垒三方面来深入探讨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形成问题,本文认为,我国钢铁市场的集中度严重偏低,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准入门槛低,大量落后产能难以顺利淘汰等导致了我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最后,本文从阻碍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原因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 进退出壁垒; 产能过剩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3)04001708
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是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两大顽疾,两者通常同时出现,产能的无序扩张以及地方政府对小型企业的袒护在降低行业集中度的同时也加剧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压力。长期以来,钢铁行业是国家重点调控的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集中度非常低。2012年1—11月,我国钢铁市场规模前4位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总市场份额的比重仅仅为273%,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即竞争型的市场结构。由于市场行为要受到市场结构的制约,这种低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放大了投资需求,加大了投资波动的幅度,使得资源投入高度分散化,产业达不到规模经济,从而影响了行业盈利水平的提高。行业内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容易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过度投资和行业的产能过剩,从而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竞争力,增加产业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的难度。面对目前我国产能全局性过剩的矛盾,提高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改善市场结构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市场结构的测度
市场集中度[1-2]是产业经济学中衡量市场结构最为常用的指标,通常采用集中度(CRn)、赫芬达尔指数(HHI)和熵指数(EI)来衡量一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n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或行业的份额来表示。目前,标准的CRn是计算前4位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这种方法以寡头垄断理论为基础,测定主要企业的市场支配力程度。CRn越高,表明市场支配势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HHI是指某行业内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越大,表明市场集中程度越高。HHI对规模较大的前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比重变化反应特别敏感,而对市场份额很小的企业市场份额的变化和小企业数量的变化反应就很小,可以真实地反映市场中的各企业之间规模的差别大小。EI借用信息理论中熵的概念,也指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但与HHI不同,EI对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赋予不同权数,大企业的权数较小而小企业的权数较大,结果EI的大小与实际情况恰好相反。EI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低。事实上,无论采取何种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因而要全面反映市场集中度状况需要采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2市場结构对产能过剩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结构问题,国外学者研究较早。Esposito和Esposito[3]考察了1963—1966年(需求增长时期)美国35个制造业行业市场结构与过剩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局部寡占比高寡占或者原子型的产业形成更多的过剩产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程度要更低。Esposito和Esposito[3]还指出,局部垄断在带来过剩产能增加的同时可能会增加消费者的福利,要对两者进行权衡。Mann等[4]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这一时期产能过剩的调整情况,即市场结构与产能过剩之间关系的动态性,结果表明,较高集中度的产业比竞争型产业或局部寡占产业调整速度要快,而局部寡占产业比原子型产业调整速度要快。
我国学者对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万岷[5]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认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高度分散,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效益不强,造成了钢铁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加剧了钢铁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路楠林[6]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制造业行业间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不存在连续的线性规律。曾繁梅[7]介绍了不同市场结构下过剩产能的形成机理,利用我国工业中21个行业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对工业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过剩产能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工业行业市场结构与过剩产能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视具体行业而定。曹建海和江飞涛[8]通过与国外相同行业比较企业规模和集中度,认为我国企业规模相对过小、集中度过低以及不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并以此为依据说明这些行业产业组织不合理、存在重复建设的结论并不合理,不能将低集中度和逆集中化趋势作为判断我国钢铁行业重复建设的依据。
本文主要是从市场结构的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其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成的影响,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测度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结构,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现状的成因及其对产能过剩的作用,第五节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的测度分析
(一)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测算
(一)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CRn)
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以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为依据,这符合钢铁行业的工艺特征,也是钢铁行业的惯例。本文为了全面分析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动趋势,还分别计算了钢铁行业的其他两种重要产品——生铁和钢材10年来的市场集中度情况,并对其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计算了我国钢铁行业前4、10、20、50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比重,数据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年鉴》。
1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
我们以粗钢市场集中度反映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2000—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粗钢市场集中度情况,如表1所示。endprint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粗钢的市场集中度基本呈U型变化。2000—2005年,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基本呈下降趋势,CR4、CR10、CR20和CR50分别从2000年的3209%、4922%、6642%和8992%下降到2005年的1792%、3471%、5102%和7389%,逆集中化趋势明显。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开始一系列的兼并重组活动,市场集中度呈现缓慢徘徊上升态势,但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我国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现状,前10位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总量40%左右。专家普遍认为,对于钢铁、汽车和造船这样以规模经济致胜的产业,寡占型市场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可集中资源和科技力量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和技术进步,我国钢铁行业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寡占型市场结构。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河北钢铁、宝钢、武钢和山东钢铁等相继重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CR4和CR10分别达到了2396%和4263%,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399和536个百分点,但仍旧分别比2000年低813和659个百分点。2009年和2010年,我国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349%[9]和4860%[10],尚未达到总产量的50%。
2以粗钢、生铁和钢材三种主要产品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变化趋势
从图1至图4可以看出,粗钢和生铁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产品,在1999—2005年市场集中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之后开始回升,呈现U型的变动趋势。对于钢材来说,以前4位和前10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计算的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CR4和CR10也呈现出“U”型的变动趋势,然而以前20位和前50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计算的市场集中度CR20和CR50则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回升趋势,甚至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1999—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CR4、CR10、CR20和CR50如图1—图4所示。
从图1—图4可以看出,粗钢和生铁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产品,在1999—2005年市场集中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之后开始回升,呈现U型的变动趋势。对于钢材来说,CR4和CR10也呈现出U型的变动趋势,但CR20和CR50则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回升趋势,甚至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另外,粗钢、生铁和钢材的市场集中度总体水平都很低,但也略有差别。从粗钢、生铁和钢材的CR4、CR10、CR20和CR50的比较中可见,粗钢集中度最高,生铁次之,钢材集中度最低。这说明工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序环节生产比较集中,即对于生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和需要较大投资的炼钢生产,进入难度相对较大,一般小型企业受资本和技术约束不能进行生产。不少企业利用区域基础资源条件,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相对容易进入炼铁生产,所以生铁的集中度低于粗钢。相对于炼钢、炼铁的化学过程而言,钢材生产主要是物理过程,而且我国的钢材生产企业生产的多是低端钢材产品,企业进入相对容易,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挤占了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所以钢材集中度一直最低。
3我国与国外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比较
近年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钢铁行业集中度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升,而我国则呈下降趋势。将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从1999—2008年的钢铁行业集中度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9—2008年的10年间,日本钢铁行业集中度在不断上升,这主要归因于日本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新日铁和JFE集团钢铁产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其他各钢铁企业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美国钢铁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在2004、2005年小幅下降后也出现上升局面,2008年美国的CR4达到了7490%,较1999年提高了37%。2009年美国前4家钢厂产量占全國的61%,日本前4家钢产量占全国的75%,而我国前五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的31%[12],我国的钢铁行业集中度不仅非常低而且还呈下降的趋势,整体水平较低,从三个国家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国的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远远低于日本和美国。2009年,我国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49%,还不足50%。同年,韩国粗钢产量4 900万吨,仅浦项一家产钢3 110万吨,占比6347%,日本粗钢产量8 753万吨,新日铁和JFE两家企业产钢量占到了日本总产量的5461%,而我国11家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总产量也仅有4527%。
(二)利用HHI计算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HHI对数据要求比较苛刻,需要整个行业每个企业的产量数据。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本文将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假定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来评价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动趋势。从表3—表5可见,以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计算的HHI结果与CRn计算结果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即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呈现U型的变动趋势。而且根据魏后凯[13]利用HHI对我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类型的划分,我国钢铁行业属于分散竞争型。
(三)利用EI计算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特点,本文采用赋予小企业较大权重的EI计算了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的市场集中度,从表6可见,EI呈现一个倒U型走势,说明市场集中度呈现一个U型走势,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近10年之内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走势。
三、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的成因及对产能过剩形成的作用分析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整体偏低,并且随着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张,钢铁企业数目也在逐渐增加,目前我国钢铁冶炼企业数量逾越千家,全国钢铁产量也很高,但是平均下来每个粗钢生产企业产量规模还不足100万吨,产能高度分散。
(一)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水平低下的成因分析endprint
1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市场集中度降低的直接原因
克拉克[14]的市场结构决定模型[8]表明,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大量新企业进入,进而直接降低现有顶端企业的市场份额,降低市场集中度。另外,高速增长使得前期在增长诱导下进入的企业不断扩充规模,从而间接降低顶端企业的市场份额。我国钢铁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集中度变化情况,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在2001—2007年经历了高速增长,粗钢总产量从2000年的12 85000万吨急剧增加到2007年的48 97123万吨,2007年粗钢产量是2000年的381倍,7年内市场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2114%。前4位企业规模7年内平均增长率为1355%,而同期第5—10家企业规模7年内平均增长率为2148%,第11—20家企业规模7年内平均增长率为1928%,第21—50家企业规模7年内平均增长率为1976%。显然,在2001—2007年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时期,规模前4位企业规模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则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扩大,并且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新的进入者大量增加,炼钢企业个数也由2000年的265家增加到2008年的370家,这些使得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急剧降低。所以说,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是导致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显著逆集中化现象形成的最直接原因。
2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特殊历史。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把钢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而且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靠近原料产地,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钢铁产品的需求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钢铁行业的从其原料采购到产成品输出要靠铁路来完成。然而,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并不发达,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如果将成品钢材运输到远距离的市场中去,运输成本会很高,这使得一些内陆型的钢铁企业布局较为分散,拥有稳定的区域市场,承受着很小的市场压力,企业之间没有兼并整合的动力,因此,也不利于钢铁行业的集中。表8是1999—2008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空间集中度空间集中度的测度指标为:ci=[n∑jS2ij-(∑jSij)2]/[n(n-1)]。其中,Sij表示区域j的产业i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n表示区域个数,ci表示变量Sij分布的标准差,这个值越高,说明产业的空间集中度越低,反之亦然。本文以省为单位,利用产量数据测度了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在省一级范围空间上的离散程度。情况,可见我国钢铁行业的空间集中度也在不断下降。
第二,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缓慢,发展速度低于行业发展速度。从表7可见,2006年以前,我国前4位企业的发展速度要远低于钢铁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我国的钢铁企业发展过慢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许多大型钢铁企业受市场利益的诱惑,在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脱离了钢铁主业,将稀缺的资本用于多元化经营,特别是非相关的多元化经营并在“脱主业化”经营的道路上走了很远,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严重影响了钢铁主业的发展,出现了钢铁企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专”的局面。
第三,民营中小钢铁企业数目增加,且规模较小。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和汽车行业等的飞速发展都使得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许多民营中小钢铁企业应运而生,改变了少数重点国有钢铁企业独占市场的局面。由于国有(控股)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经营状况较差,难以扩大规模,同时,尽管民营钢铁企业规模小、技术差,但是民营钢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地扩大钢铁产能、满足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产量的快速增加大大削弱了大型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对行业集中度的正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第四,地方政府支持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中央政府不断出台各种宏观调控政策遏制投资过热,但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仍大力发展能够带来高税收、高就业的钢铁行业,甚至越权违规审批,造成了钢铁企业的过度进入。2009年,我国全年粗钢产量达到568亿吨,真正经过政府审批的合法钢铁企业产量只有3亿吨左右,另有约3亿吨未经批准[15]。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钢铁企业提供优惠,使得企业投资热情高涨,盲目扩大产能,加剧了钢铁产业投资和生产分散化倾向。
第五,兼并重组障碍重重。首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都是国有控股企业,而联合重组大多涉及国有产权的变更转移和重组,内部人利益群体基本倾向于维护对国有资产既有的独占状况,抵触社会范围内国有资本的重新优化配置。由于国内大中型钢厂基本都是国有控股的企业,其相对单一的产权结构对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的敏感性较差,缺乏形成联合重组的内在压力。其次,利益分配问题成为钢铁行业跨层级、跨地区兼并重组裹足不前的障碍,如果企业重组后经营可能改善但不足以增加本地税源,地方政府将不会支持企业兼并。地方保护主义使得跨地区兼并重组难度增大,地方政府利益问题难以协调。再次,我国钢铁行业人员过多、劳动生产率低下,一旦进行兼并重组,企业需要按照正常市场经济体制安置大量的富余人员和退休人员。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企业和当地政府均无经济实力来有效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我国一些地方中小企业,由于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享有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在环保方面要求也较低,加上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社会负担较小,其总体生产成本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低很多,利润比某些大型企业还高,因此,这些企业近期内也不愿意被大型企业所兼并。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直接造成了钢铁企业“大者不强,小者不弱”的局面,各类钢铁企业都在寻求扩大生产规模的机会,试图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喪失,而且加剧产能过剩。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阶段,大中小钢铁企业都抓住机会扩大产能,增强竞争能力,但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阶段,整个市场就会凸显产能过剩问题。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利益考虑也很难下决心淘汰不符合政策的落后产能。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低已经成为产能过剩日益严重的重要推动因素。endprint
(二)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下及其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内在质量差别很小,消费者对其外观质量及包装都要求不高,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从钢铁产品生产结构上来看,大都是低附加值、低档次产品,产品差异化程度小,使得顾客不会对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降低了有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大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型钢铁企业纷纷进入。在我国,低附加值的线材产品在钢铁生产中比重过高,而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板材产品却供不应求,需要大量进口。对于这种低端的线材产品来说,由于受国内基建项目的影响较大,一旦建筑业的需求大幅下降,这类产品将供过于求。在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将产生激烈竞争,展开价格战。而在价格战中,产业内的企业为维持生存,不得不竭尽一切竞争手段将产品价格降低到接近或低于平均成本的水平,使整個产业中的企业和劳动力等潜在可流动资源限于只能获得远低于社会平均回报和工资水平的窘境而又不能顺利从该产业退出的非均衡状况。激烈的价格战将推动厂商扩大生产能力,降低平均成本,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加大了钢铁行业的过度供给和产能过剩。
(三)我国钢铁行业进退出壁垒状况及其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第一,我国钢铁产业的进退出壁垒机制不完善,即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我国钢铁行业尚没有形成以竞争为导向的经济性壁垒和制度性壁垒,实质上准入门槛很低,从而使钢铁产业在近几年形成了企业过度进入状态,大量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老化的中小企业涌入,大量国际上淘汰的工艺和设备出现在这类企业当中。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产能占有相当比重。2011年,我国仍有年产7 500万吨生产能力的小高炉在运行,年产2 500万吨的小转炉和小电炉也在生产运行[16]。钢铁行业进入壁垒失效降低了现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钢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加剧了钢铁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第二,我国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使其倾向于支持和保护某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利税大户。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职工安置问题造成企业退出困难。多数钢铁企业与银行存在密切关系,劣势钢铁企业被淘汰将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向国有银行转移而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国有银行的领导人也会竭尽全力阻止企业破产。国内资本市场不健全使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及其生产要素难以通过市场手段实行兼并、破产、转移退出市场,大量落后产能难以淘汰出去。我国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始于2005年,但是各年定下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不仅没有完成,在地方政府的暗中保护下,由当地政府批准和企业自主建设,将原属于淘汰范畴的项目经过改扩建投产成更大规模的项目,出现了钢铁行业产能不降反升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钢铁行业属于典型的非集中型市场结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以及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都使得钢铁行业大量企业过度进入,企业间缺乏兼并动力,企业数目过多、产业过度供给和生产能力过剩现象进一步加剧。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在市场结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对其产能过剩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钢铁行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水平、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以及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都加剧了目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钢铁行业目前亟需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如果市场没有足够的动力,政府有形之手可以出台适当的产业政策予以推进。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的联合重组,在保障内部人利益的前提下,发挥大型企业在资金、技术、装备、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统筹规划、联合重组组建跨层级、跨所有制的产权多元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推进跨地区重组和区域内重组,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的同时,实现区域合理布局。
第二,在推进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同时,还要以市场化原则为主,推进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特别是在省域范围内中小企业的重组。在解决跨地区兼并重组中要使得税收减少的地方政府的利益能够从转移支付中得到适当补偿,在组织上和金融上给予大力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筹资、落实安置企业兼并重组后富余人员的资金来源,妥善解决问题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第三,进一步发展、完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程度,为企业兼并联合创造条件。各级政府部门要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强化安全、环保、能耗和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提高企业进入门槛,防止出现限制新进入者、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政策取向,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入。打破行政保护,利用价格机制将落后产能企业倒逼出市场,建立和完善淘汰落后的产能退出机制,利用产业政策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为企业创新提供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抑制粗放式的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7-110
[2]王俊豪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5-85
[3]Esposito,FF, Esposito,LExcess Capacity and Market Structur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4, 56(2):188-194
[4]Mann,HM, Meehan,JW,Ramsay,GAMarket Structure and Excess Capacity: A Look at Theory and Some Evidenc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9, 61(1):156-169
[5]万岷市场集中度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J]宏观经济管理,2006,(9):52-54
[6]路楠林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8-38
[7]曾繁梅我国工业市场结构与过剩产能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8-39
[8]曹建海,江飞涛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11-115
[9]赵晶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合纵连横”行为[J]中外企业家,2010,(3):37-40
[10]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到486%[EB/OL]http://newsgtxhcom/ news/ 2011 0305/zhongguogangtiechangpaiming_44844html,2011-03-05
[11]窦彬,汤国生钢铁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84-185
[12]钢铁重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化解产能过剩“怪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 2010 -02/08/content_12951925htm,2010-02-08
[13]魏后凯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分析[J]管理世界,2002,(4):63-71
[14]劳杰·克拉克工业经济学[M]原毅军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15]陆洲,李晓辉工信部:3亿吨钢铁产能将兼并进入大型钢铁企业[EB/OL]http://businesssohucom/ 20100208/ n27012166 3shtml,2011-02-08
[16]电解铝等五大领域产能过剩辨析[EB/OL]http://wwwcnmncomcn/ShowNewsaspx? id=21709 8&page=11,2011-09-26
(责任编辑:徐雅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