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探研

2017-10-27范小祥

成才之路 2017年25期
关键词:成长转化成因

范小祥

摘 要:在班级中,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学困生的转化是永恒的教育话题。文章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并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内驱力,立体多元评价、激发学习信心,加强情感沟通、融洽教学氛围等方面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5;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5-0014-01

无论在哪所学校或哪个班级,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永恒的教育话题。学生一般愿意听从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学习任务,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教师抓住有利契机,努力做好转化工作,则学困生的转化成功几率会很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学困生的相关策略。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家长文化素质和家庭氛围的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的家庭都存在较大的教育问题。有些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使孩子的学习问题越积越多。有些孩子生活在离异、再组、单亲、寄养家庭,缺乏正常的爱,心灵受到各种打击,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孩子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兴趣不足。随着年级的递增和所学知识的增多,学科的抽象性、枯燥性逐渐显露出来,加上农村教学条件有限,教学手段单一,课外活动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满足于被动应付式的学习,不能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贪玩好动,自控力较差。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但学困生将过多的精力用在了玩乐上,同时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自控力显得薄弱。一旦过度玩乐得不到有效管控,则不仅学习效率降低,而且学习任务也难以完成。

(4)学习方法不当,缺乏信心。学困生的通病之一,就是缺乏适合自己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比如不懂如何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不懂如何进行阅读记忆,不懂如何寻找解题思维的切入点,不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懂如何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则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付出得不到应有收获的恶性循环中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下面,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内驱力,立体多元评价、激发学习信心,加强情感沟通、融洽教学氛围等方面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内驱力。要转化学困生,首当其冲的不是强制他们多花时间、多做练习,而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是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思考,也是基于学困生的学习现实所做的重要尝试。因为学困生长时间处在班级的下游,知识掉队越来越多,早已对学习丧失不少的信心。如果此时教师再一味地强制他们这样做那样做,只会促使他们更加被动应对,收不到应有的转化效果。教师如果能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充满激励的言语鼓励、小组内部的竞争机制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学习内驱力,主动自觉地通过查询书籍、询问他人、自主思考等方式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那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2)立体多元评价,激发学习信心。任何一个人都存在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审视学困生,不能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进行全面否定,将学困生批评得一文不值。在与学困生谈话时,教师要结合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学会扬长避短,以此激发他们在学习成绩不佳的情况下满怀信心地参与学习。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的竞争机制中对学困生进行灵活安排,比如其他同学回答一个问题加一分,学困生回答一个问题加五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为小组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有利于学困生更自信地融入学习小组和班级的集体氛围之中。

(3)加强情感沟通,融洽教学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学困生长期以来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多次批评,还经常承受同伴的嘲笑,心理已变得十分敏感和脆弱,出现较大程度的自卑感,也因情感的麻木激发不了学习的动力。基于此,教师要想成功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一定要加强与他们的情感沟通,融洽教学氛围。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甚至一个亲密的肢体动作,都能给学困生脆弱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温暖,也必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平时上完课后不要急着拿起书本走出教室,而要有意无意地与学困生接触、谈心,问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看他们听懂了没有,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想法,也可以问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解除后顾之忧。

三、结束语

总之,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困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长项之所在。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只要教师坚持不懈,措施得当,随时关注学困生转化工作,则学困生的转化一定能圆满实现。

参考文獻:

[1]刘圣汉,赵保全.学困生成因及其教育转化的多维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0(10).

[2]王连静.浅谈小学阶段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长转化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