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及其机制的建立

2017-10-27刘洁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必要性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呼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发展性督导评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在明确发展性督导评估内容的前提下,建構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框架,建立学校发展规划评审运行机制,完善学校督导评估的落实机制,并通过搭建网状督导系统来长效保障学校督导评估的质量。

关键词 发展性督导评估 必要性 督导机制

国家教育的稳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对教育的督导。随着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拓宽了基层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依法规范我国学校的办学行为,调动学校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各地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改革中出现了标准化评估、基础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价等有效做法。然而,因我国现代化教育督导制度形成较晚及教育督导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使得在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督导评估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亟需将教育督导理论问题作为解决中国教育督导制度难题的突破口,发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学校督导评估体系[1]。

一、“发展性督导评估”含义与理念

教育督导评估作为实现国家教育意志的一种保障,其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的发挥,需要在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实施中始终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学校合作共建,其评价结果最终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基于不断更新、完善与发展的现代教育发展基本理念,“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具体含义为:发展性督导评估是多元的评估主体以学校自身发展和学校教育活动为评估对象,对教育对象及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实现进程、实现策略和实现方法进行建设性评估。通过帮助学校总结办学经验、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来调整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诊断学校发展的问题,不断完善学校的发展机制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主完善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并最终能够达到增强学校自主化、个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这一根本目标,实现教育活动价值增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二、开展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符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变革学校发展目标、调整学校发展模式、更新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变革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而发展性督导评估就是站在使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度上,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帮助学校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学校自主的可持续发展[2]。

1.发展性督导评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办学效益低下、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屡见不鲜。具体主要表现为:其一,教育供给满足不了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要。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少数“尖子生”成为学校和教师的“掌中宝”,而大量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则受到学校和教师不同程度的“冷落”。其二,复读和辍学问题严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能够升入重点优质学校,许多学生只能通过复读的方式来增分,而有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干脆辍学。其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学校间的“马太效应”。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性,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享受了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的权利,长期忽视了薄弱学校、普通班级办学条件的改善。因此,将学校发展性评估作为中小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机遇,在评估中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以帮助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发展性督导评估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性督导评估体系下,一方面,因在评估时更加看重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后天”努力,这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等因素导致的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评价平台[3]。另一方面,发展性评估以被评估学校的自身发展幅度作为评估结果,即关注评估学校的实际水平,考虑到校际间存在的基础性差异,又重视评估学校的实践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校际间的横向比较转变为学校自身的纵向比较,调动学校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通过发展性督导评估来激励先进学校,鼓励后进学校,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发展性督导评估是实现学校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需要自主发展,发展性督导评估通过转变传统评估中督导部门单向评估、学校被动参与评估的僵化局面,建立一种督导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间的互动关系,在评估的各个环节考虑双边性,发挥两者在督导评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双方在充分讨论与协商的基础上帮助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并基于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学校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因此,发展性督导评估作为一种有利于学校主动参与督导评估的评估机制,增强了学校主动发展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愿望,促进学校实现自主发展。

三、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内容

在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内容上,应结合共性规范要求和个性发展需求的原则,要求学校在遵循共同的法定办学行为和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留足学校自主发展空间,评估具有学校个性发展需求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基于此,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内容应包括学校办学基础性内容和学校办学发展性内容两大方面,具体如下。

1.学校办学基础性内容

学校办学基础性内容体现的是不同办学背景条件下学校发展的共性,反映了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对学校办学行为的一种规范引导。学校办学基础性指标具有基础性、统一性、强制性。具体来看,学校办学基础性指标包括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三大方面[4]。其中,学校办学条件方面,主要指学校的校舍面积和设备设施应达到办学基本标准;学校管理方面,主要指学校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队伍管理和总务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的完备性与落实度;办学质量方面,主要指学校德育、学校入学率与巩固率、社会对学校评价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基础质量水准。endprint

2.学校办学发展性内容

学校办学发展性指标由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状况自主制定的,体现了学校间的自主选择性和差异性,是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发展等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由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组成,其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考察校园的文化建设的途径可从细节着手。如:首先,通过学校与社会沟通的窗口——学校的大门来看,其不仅具有安全功能,在督导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校门口陈列的荣誉挂牌或者校名题词,寻觅有价值的线索。其次,学校的建筑格局中的人本思想。如教师办公区域应贴近学生,疏散通道合规通畅等等。

(2)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建设评价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评价要素。其中,课程开发方面,主要看学校是否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提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学习课程,形成特色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主要看学校课程是否结合了时代性和学科整合的特点。课程管理方面,主要看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学习指导制度是否符合新课改要求。课程评价方面,应强调课程评价的发展观,建立发展性学校课程评价制度。

(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评价包括教师的校本培养及校本培训、教师校本管理、教师教育科研等评价要素。其中,教师的校本培养及校本培训方面,主要评价学校是否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落实教师培训措施,形成有效的教师校本培养模式。教师校本管理方面,主要评价学校是否建立从“教师聘任——教师考评——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保障体系。教师教育科研方面,教师课题研究应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侧重于解决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4)学生发展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校督导评估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举措、学生素养和学生成长等评价指标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极其重要的指标。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举措方面,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加强与社区、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丰富教育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学生素养方面,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公民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学習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等,并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在学生成长方面,不仅基于学校提供的全面反映学生成长的实证材料,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记录表、毕业率、学生在校考评表,还应综合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来评估学校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机制具体举措

教育督导制度作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公平与发展的重要制度,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学校发展缺乏特色和学校培养人才不符社会所需等问题仍存在,使得构建合理的教育督导制度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在明晰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框架的前提下,建立学校发展规划评审运行机制,完善学校督导评估的落实机制,并搭建学校督导评估的网状督导质量长效保障系统。

1.建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框架

建立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机制的前提在于建构合理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框架,明确学校教育的督导目标和具体的督导事项,规范学校教育的督导方式和督导程序。在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框架的建设中,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与时俱进,厘清“督学”与“督政”的关系,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督导政策体系,最终形成的教育督导政策体系应是《教育督导条例》和各级教育督导政策的有机组合;另一方面,需要在推进教育督导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明确督导机构的性质、职能、责任等基本属性,厘清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与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此,构建具有一体化教育督导职能、社会化教育督导业务和专业化教育督导方式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框架。

2.建立完善学校发展规划评审运行机制

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运作贯穿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实施、评价的过程之中,因此,学校发展性督导机制中离不开学校发展规划评审运行机制的建立。明确学校发展规划评审标准,基于发展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发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认定。

学校督导评估指标包括贯彻教育思想、端正办学行为和特色化办学。因此,要根据评估标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要发挥校长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作用,凝心聚力领导学校走特色化办学之路。要始终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形成学校育人特色,在学校督导评估的落实中形成育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搭建学校督导评估保障系统

一方面,应依据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和学校发展规划,采用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评估学校的“增值”程度和学校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而且,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帮助学校开展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三种自我评估,以此形成可持续的运行机制。自我评估中,形成了学校、部门与组室、教师个体三层面的自我评估。而这也是建立系统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胡伶.“十二五”时期义务教育平等政策回顾及其对“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

[2] 郭菊英.教学督导评估中课堂观察与评价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

[3] 罗甫章.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促进学校自主性内涵式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6(4).

[4] 张林静.普通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1).

[作者:刘洁(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必要性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