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战略背景下东营市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q发展的应对策略

2017-10-27种效博��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东营市区域合作

种效博��

摘要:《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由原来的区域自发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市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坚持自主发展,明确主攻方向,培育竞争优势,搭建合作平台,实施多点突破,走出一条深度融合、相对独立、互为补充的合作发展之路,使东营这座黄河口之城借机快速崛起、跨越发展。

关键词:东营市;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4002806

201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环渤海地区划定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全部行政区,[1]标志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由区域自发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的颁布,对作为环渤海重要节点城市的东营市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应对会凝聚资源、乘势而起,否则,就会被边缘化,导致人才流失、资源被抽离,从而丧失发展机遇。因此,加强落实《纲要》,推进黄蓝战略实施的理论研究,是谋划东营未来发展、破解发展困境的必然要求。

一、东营市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的简要回顾

环渤海经济区合作发展自1986年由天津市首倡提出,东营市作为首届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的成员市,始终秉持合作理念,履行合作责任,设立专门工作班子和专项资金,推进各项共识落地,取得了显著合作成效,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一)立体交通框架初步建立

东营市高度重视与环渤海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致力于建设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纵贯东营的荣乌高速于2008年9月建成通车,横接东西的济东高速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连接京沪线的德大铁路于2015年9月通车运营,以东营为始发站开通了至北京、乌兰浩特的列车;黄大铁路于2014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全线建成通车;始建于1984年的东营胜利飞机场于2011年4月复航,在环渤海地区开通了往返北京、大连、天津的航班;始建于1997年的东营港经改扩建于2011年2月正式复航,2013年8月开通了东营港至旅顺港的轮渡。立体化交通使东营全面融入了环渤海地区。

(二)区域经济协作全面加强

东营市主动参加“津洽会”、环渤海地区经济技术洽谈会、环渤海地区科技博览会、环渤海民营经济经贸洽谈会、PECC博览会等;积极加入环渤海各类区域合作组织,在旅游、环境保护、口岸通关、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承办第五次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第三次环渤海地区人才开发会议、第十三届环渤海民营经济经贸洽谈会、环渤海地区(东营)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等;成功举办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中国(广饶)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黄河三角洲(中国·垦利)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扩大对外宣传推介,积极推进与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东营市积极推进双边合作,先后与中石化、中海油、齐鲁交通等国有企业以及青岛等城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资源共享与区域协调发展。至2015年底,环渤海地区企业在东营独资或合作实施项目近百项,总投资达150多亿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8月

第33卷第4期种效博:国家战略背景下东營市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应对策略

(三)人才科技合作深入开展

东营市十分注重利用环渤海地区的人才与科技优势,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平台,以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为契机,全面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研机构20余家,引进各类人才逾百名,转化高新技术项目30余项。中科院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研发的重度退化湿地耐盐物种繁殖、土壤改良,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与企业共建的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基地、蒜素生物制品研发中心,青岛农业大学东营研究院围绕滨海重盐碱地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等,为东营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东营市持续开展的“百名博士进东营”和“名校英才进东营”行动,重点面向北京、天津等环渤海地区高校开展校园宣传,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渠道。

二、《纲要》实施给东营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纲要》的颁布实施,使东营市继黄蓝经济区之后再一次成为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新战略给东营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只有深入分析得失利弊,才能正确应对和乘势而为。

(一)新机遇

综合分析国家对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以及明确提出的政策措施,可以确定东营市的未来发展将面临四大机遇。

一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的机遇。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纲要》提出的促进环渤海地区合作的首要战略措施,这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东营市区域交通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带来重大机遇。从《纲要》和国家、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来看,沿海高速铁路、黄大铁路、沿海高速公路及京沪高铁二线纵贯东营南北,使东营真正成为环渤海地区居中连接的节点城市;德龙烟铁路、济南—滨州—东营高铁、济东高速公路东西贯穿东营,将使东营西扩腹地、东出渤海,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东营机场的改扩建、小清河乃至黄河通航,①更为东营的内通外连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立体、快捷、完善的交通体系,必然会对东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使之驶上发展快车道。

二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与周边地域合作,支持内蒙古赤峰和乌兰察布、山西大同、河南安阳及山东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等周边毗邻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东营市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对京津产业转移具有极强的吸引力。2016年6月,东营市在北京举行的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与与会客商达成签约项目69个,签约总金额69958亿元,项目涉及现代农业、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产业基金、商业旅游等多个领域,成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开端。[2]2017年4月,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呈南下之势,东营市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endprint

三是《纲要》实施带来的政策机遇。《纲要》提出,支持东营建设国际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支持东营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支持山东黄河滩区等居民外迁和安置,支持东营市黄河南展宽区建设改造,支持探索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跨地区共建养老基地,滨海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设一个海水淡化示范社区,共同建设环渤海黄金旅游带和无障碍旅游示范区,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发展现有产权、技术、环境、金融资产等创新型交易市场,[1]以及黄河口整治、渤海污染联治等一系列与东营高度相关的政策措施。为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国家必将陆续出台实质性的支持政策,必然对东营市产业培育、盘活资源乃至破解发展瓶颈带来机遇,必然有利于东营市立足本地实际推进特色发展。

四是各地持续强化合作的机遇。《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由北京市牵头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协商制定合作发展框架和重大战略,共同解决区域合作中的突出问题。”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由原来的天津倡议变为现在的北京责任,既便于更好地发挥北京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又可以促进区域合作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纲要》颁布后,各地都作出了积极响应,各省(市、区)都将推进环渤海地区合作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战略措施,地区间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和紧密。东营市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在加强与各地的合作中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新挑战

近年来,东营市先后被国家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环渤海合作发展区,而东营市作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城市,在区域合作发展中必然面对诸多新挑战。

一是便捷的交通加速资源流失。东营市的建立本是依托国家特大型企业——胜利油田,在交通与信息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等,但随着《纲要》的实施,东营将加快进入高铁时代,若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必将加剧资源流失。高铁贯通后,东营将纳入济南1小时、青岛15小时、天津1小时、北京15小时交通圈,便捷的交通既有利于东营接受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同时也会因“虹吸现象”导致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外流。特别是未来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使东北与山东、江苏等地区的陆路交通由原来的“C”字型转为“I”字型海上直达体系,[3]成为连接东北经济区与东部沿海各经济区的主通道,东营市作为区域节点城市的连接功能将弱化,资源的中途滞留可能变为快速离散。

二是尴尬的区位存在边缘化风险。在环渤海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中,东营市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济南都市圈的交汇区域,又是沿黄经济协作区的东部顶端,这一独特区位有利于拓展协同发展的广度,却难以推进一体化发展的深度,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从各区域的发展规划看,东营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均缺乏实质性安排。山东省2006年提出“一群一圈一带”的战略布局,东营市被纳入以青烟威为核心区的半岛城市群,但受距离和交通条件的多重限制至今难以融入;规划的济南都市圈东至滨州,仅把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从滨州延伸到了东营。东营市处于距各区域中心城市不近不远的尴尬境地,20世纪因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给东营市带来的交通优势已荡然无存,交通发展滞后就是边缘化初现的结果。

三是发展的现状缺乏竞争高地。落实《纲要》推进环渤海地区合作,特别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将会呈现新一轮区域经济布局的深刻调整,调整的过程必然会合作与竞争并存,甚至竞争大于合作,而东营市的对接平台在发展水平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环渤海地区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4个,其中山东省有15个,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东营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在经济总量、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等方面与沿海地区诸开发区都有较大差距,其综合实力在山东省仅排名第10位左右。在环渤海地区三大港口群中,东营港属于尚处成长期的新建港,虽然与同属山东沿海港口群的威海、潍坊、滨州等地区性港口相比发展较快,但同天津、青岛、烟台等主要港口相比却无法抗衡,仅就2016年货物吞吐量而论,东营港仅占天津港的78%、青岛港的86%、烟台港的163%。②

四是趋同的产业导致转型困难。环渤海地区本身存在产业专业化水平低、产业分工层次性不明显、梯度互补性较差等问题,[4]而东营市与其他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尤为突出。目前,东营已成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与青岛、烟台高度重合,重点发展的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工、航空产业等又与滨州存在竞争,仅有石油装备、有色金属可称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东营市“十三五”期间确定支持发展的智能制造、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同样是北京、天津提出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产业如此同构同向必然使东营市难以有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东营市无论是发展现状还是未来规划,与山东半岛地区乃至环渤海区域的产业趋同,必然导致发展空间被挤压,这无疑制约着东营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三、东营市应对《纲要》实施的策略

面对《纲要》实施带來的新机遇、新挑战,东营市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扬长避短,在环渤海地区新一轮竞争发展中赢得先机、实现突破。

(一)在全面融入的基础上,明确合作重点

东营市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既要坚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面融入,又要坚持有取有舍、有先有后、有进有退,明确合作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一是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海一体化发展。东营市应与相关地区加强合作,共同争取先期实施济南—滨州—东营—潍坊城际高铁,协调增开德龙烟铁路东来南下北上列车并尽快实施复线工程,加快推进黄骅—东营—莱州高速公路和天津—黄骅—滨州—东营高速铁路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或“十四五”初实现以东营为节点的高速贯通。东营市还需主动推进东营港与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的共建对接,实行联合经营、功能整合,实现错位发展、借港出海。二是重点推进东滨合作共建,加快东滨同城发展。东营与滨州两市应按照建设东滨都市区的新要求,③牢固树立同城发展的理念,建立规划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共建化工园区、农业高新区、企业集团等,引导石油化工、盐化工、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探索未利用土地、海岸资源以及文化品牌的共同开发模式,挖潜区域资源整体优势;推进东营港与滨州港一体共建,共同承担起作为地区性港口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服务功能;沿连接两市的公路、铁路布局产业发展和城镇体系建设,持续实施突破利津战略,使东滨之间实现无缝隙对接。三是重点推进高端产业联结,加快经济融合发展。东营市可以通过设立政府基金、引导企业风险投资等方式,与研发机构进行深入合作,科研成果共用共享,确保在高端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支持外地高新技术企业以募股、转股等方式与本地企业重组整合,鼓励本地企业外出投资参股,促进企业间的深度融合;发挥东营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技术优势,主动融入高端产业生产加工链条,在零部件加工、分装总装等环节实现东营制造,赢得未来发展空间。四是重点推进人才优先开发,加快科技创新发展。东营市应把人才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着既可为我所有也可为我所用的原则,靠较高的待遇、贴心的服务、无忧的保障、优良的环境吸引各地人才汇集东营,形成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利用好在企业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级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本地人才快速成长。endprint

(二)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发展

东营市是黄蓝国家战略交汇之地,又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冀、辽东半岛的连接枢纽,如此的交错融会之地,只有凸显特色、自主发展,才能快速崛起、服务多边。一是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从区域特色和现有基础来看,东营市应致力于建设养老休闲、生态农业、加工制造、轮胎化工四大产业基地,逐步建成环渤海地区人口转移接纳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区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二是培育区域城市群。基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东营市应遵循城市组团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东滨同城发展的基础上协同培育黄三角城市群,规划建设以东营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一体化、人口迁移便利化,做到经济社会共建、优质资源共用、发展成果共享,以城镇间的高度关联增强凝聚力和区域竞争力。三是打造黄河口品牌。东营市应把黄河口作为独一无二的资源加以重点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上以黄河为轴线向内陆推进,深化与沿黄经济协作区的合作共建,使黄河成为东营扩大腹地的黄金水道和金色链条;在城市建设上应突出黄河口特色,让湿地、滩涂、候鸟、河海交汇等自然风光与城市融为一体,以浓浓的黄河口风情打造城市品牌,使黄蓝融合成为东营印象、东营标签、东营名片;在产品制造上制定黄河口标准,突出环保生态特色,做到农业纯天然、工业高科技,体现独有的价值理念;在旅游宣传上推介黄河口、展示黄河口,以黄河入海为主题将黄河文化、沿黄景观融会贯通,以黄河入海口的唯一性引领东营走向世界。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东营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广饶的兵家文化资源、黄河入海口的湿地生态资源、移民和民俗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石油文化资源等,[5]应对其进行综合研究与开发,使黄河口的自然景观、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东营文化,并通过文学、影视、景区、城市规划、地标建筑等充分体现出来,于内形成支持东营持续发展的无穷精神动力,于外成为扩大对外影响、凝聚发展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的东营特色品牌。

(三)在参与分工的基础上,培育竞争优势

环渤海地区的分工与协作,必然基于资源优势而逐步形成与完善,是充分竞争基础上的产业布局和有序发展,东营市应充分挖掘和着力培育优质资源,形成参与合作、竞争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是发挥土地优势,争取级差地价。东营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備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可争取在环渤海地区借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验实行级差地价,[6]将土地资源按稀缺程度统一进行分类计价,并规定不同的投资强度,使土地资源对产业布局起主导性调节作用,使东营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具土地优势的加工制造基地和产业转移承接地。二是找准区位优势,实现承上启下。东营市可以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以低廉的土地价格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物流企业入驻东营,将四方物资汇集转销、仓储加工、总装配套,建设环渤海地区物流集散地;可以以独有的自然景观、文化品牌和贴心精致的生活服务,打造集吃、住、游、乐、购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使东营由必经之地变为必停之地,建设环渤海地区人员中转站;主动承接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向内陆地区进行产业输送,使各地区不同的资源优势在东营对接融合,建设环渤海地区产业对接区。三是立足生态优势,建设美丽东营。作为国家定位的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应坚持生态立市,突出防护林带建设、自然湿地修复、近岸近海生态区维护,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环渤海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区,把东营建设成为污染少、环境优、风光美的东方湿地之城;东营市还应坚持绿色发展,把环城绿化与城中绿化贯通起来,把城市公园与沿街绿带、小区景观连接起来,把城市标准与乡村文明统一起来,建设园林城市、美丽乡村、花园小区,使绿色成为东营的主色调。四是创新政策优势,赢取发展先机。东营市应在制定“双创”政策上,把人才的范围定宽,把扶持政策定实,敢于对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给予重点补助,支持各类人才在东营创业发展;在政策落实上推行代理制,通过购买服务将政策执行委托社会组织承担,建立政策执行第三方评估制度,以科学的评估促进政策落实,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在提供服务上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降低公共产品供给价格,打造高福利、低成本的创业涵养区。

(四)在深化协作的基础上,搭建合作平台

东营市加快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必须在主动参与区域内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参加各个层面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搭建东营市合作发展的自主平台,形成以我为主的合作模式。一是搭建经贸洽谈平台。东营市应积极争取、主动承办环渤海地区各类展览会、交流会、洽谈会以及行业年会等,高质量办好本地展览会,培育品牌展会,促进东营企业向外拓展,吸引外地项目、资本、技术、人才落地东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成立环渤海产业联盟,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做大做强东营优势产业。二是搭建协商协调平台。东营市应主动担当起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建立东滨同城发展协调委员会,设立日常办事机构,督促规划实施、项目推进和责任落实,加快同城化进程;建立以东营、滨州为中心的城市群政府间协调机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实现各类资源自由流动;建立黄蓝经济区各市间联系机制,共同谋划经济区协调发展,实现主体区内部及其与交叉区、联动区、辐射区和延伸区的有机对接,[7]

扩大在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中的影响和竞争力。三是搭建理论研究平台。东营市可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建立区域性综合研究机构,定期举办高层论坛,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解决区域发展规划、产业转移、人才流动、政策衔接、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建立环渤海地区专家智库,成立咨询服务机构,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鼓励专家学者专题研究东营市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的相关问题。

(五)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多点突破

东营市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应在强调整体性、协调性、一致性的基础上,鼓励各区县、各开发区以及各个方面积极作为、主动出击,实现多点突破、全面开花。一是不同层面推进合作发展。东营市在统一组织各区县、开发区、企业参与环渤海地区乃至国内外高端贸洽会、交流会等商务活动的同时,应更多地支持各区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参加环渤海地区各类合作组织,鼓励各区县独立与环渤海其他市县建立紧密协作关系,支持各区县办好精品展会、开展经贸洽谈活动,支持重点企业主动参与行业协作组织,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攻关、产销协作、服务外包等统筹资源、做大做强。二是各个领域深化对外合作。东营市应主动协调与各地通车、通航,共同发展快速直达的公共交通体系;积极倡导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共同推进区域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旅游合作,将东营特色景观、著名景区纳入山东省及环渤海地区的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打造沿海、沿黄旅游带,使黄河口成为必经、必到、必看的重要旅游节点。三是重点项目实施合作共建。东营市在重点项目的可研、推介、实施、转型等方面,应立足环渤海,综合分析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充分挖掘一切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充分考察一切利弊因素,把区域产业分工作为转型发展的基点,把环渤海作为向外拓展竞争的基地,推进本地经济持续转型升级。endprint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相继实施,标志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进入新阶段,由区域性自发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总体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东营市在环渤海地区所面临的发展态势。东营市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既有良好基础、竞争优势,又面临现实困难、严峻挑战。为此,东营市应坚持组团发展,结合推进东滨都市区建设,积极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培育黄河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群;坚持特色发展,善于挖潜利用特有的土地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把休闲养老、生态农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橡胶化工等作为重点,建设环渤海地区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独一无二的黄河口品牌;坚持自主发展,以我为主搭建各类合作平台,统筹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利用区域资源,凸显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坚持多元发展,激发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各企业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事制宜,以主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元推进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注释:

① 2009年沿黄九省区签署《黄河航运发展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正式启动黄河航运联合开发建设,规划到2030年通航。

② 根据2016年天津市、青岛市、烟台市、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得出。

③ 2016年9月9日,山东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提出编制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着力优化城市群布局形态,培育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和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通知[DB/OL].(20151012)[20170221].http://www.sdpc.gov.cn/gzdt/201510/t20151023_755557.html.

[2] 魏东,李明.东营融入京津冀推介会签约项目69个[N].大众日报,20160618(1).

[3] 李家昱.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交通运输需求研究[J].中国水运,2016,37(1):2629.

[4] 赵东霞,韩增林,赵彪.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6):703707.

[5] 江华.现代旅游视域下东营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2329.

[6] 李娜,刘靖.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上海经济,2015(4):1518.

[7] 李辉,栾俊毓.藍黄两区建设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2731.

责任编辑:赵玲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ngying City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Strategy

CHONG Xiaobo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Teaching, Party School of Dongy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China)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ohai Rim Regio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marks the upgrading of the Bohai Rim region cooperation to national strategy. Dongying city, as an important node city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is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city shall start from its local reality, highligh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dhere to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make clear the main directions, cultiv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build cooperation platform,and make breakthroughs in many aspects. It shall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in-depth cooperation with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omplementary development, and in this way,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ngying city.

Key words:Dongying city; Bohai Rim region; reg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东营市区域合作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长三角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