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的背后
2017-10-27
如今,鱼丸正以其弹脆、劲道的口感一步步占领着人们的餐桌,尤其是年轻人,涮火锅时总爱点上一盘鱼丸,有些中式快餐店的套餐里,也会配一碗鱼丸汤,深受大家喜爱。由于自制鱼丸费时、费力,加之现代人工作繁忙、闲暇时间少,市售鱼丸成为了人们的新选择。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市售鱼丸的原料、加工过程、加工环境等信息,鱼丸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诸如鱼丸中鱼肉的含量、鱼丸中添加的物质、鱼丸口感劲道的原因等问题,也困扰着许多消费者。就此,记者咨询了相关业内人士,以探究鱼丸背后的真面目。
鱼糜多以低值鱼为原料
鱼糜是制作鱼丸的主要原料。理论上,任何鱼都可以用来制作鱼糜,且都具有一定的凝胶强度及弹性,但不同鱼种产生的弹性效果不同。一般来说,白色肉鱼类比红色肉鱼类弹性好,海水鱼比淡水鱼弹性好,硬骨鱼比软骨鱼弹性好。通常可用于制作鱼糜的原料鱼有100余种,为了保证鱼糜的质量、外观、色泽等,一般选用弹性强、新鲜、味道好的白色肉鱼类,如:海鳗、马鲛鱼(鲅鱼)、小参鲨等,红色肉鱼类资源丰富,在工艺上进行改进后仍可充分利用。为适宜大规模生产,考虑到成本、鱼的产量、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工厂更多会选用低值鱼作为鱼糜的原料。低值鱼,顾名思义,就是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类,通常活跃在近海中上层,资源广、产量高,且多为小型鱼类。由于外形丑陋、运输过程极易腐败等原因,低值鱼难登大雅之堂,但只要经过合理加工,低值鱼同样可制成优质产品。由于鱼糜的制作不受鱼的种类、外形、组织结构等影响,且不同鱼种可搭配使用,因此多用低值鱼来制作鱼糜。
如今,为了扩大市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鱼丸生产厂家也推出了不同档次、不同价位的鱼丸。鱼丸的价格常根据原料鱼的品种及鱼肉的含量而定,原料鱼的品种一般分为ABCD四级,其中D级采用低值鱼作为原料,价格较低,而A级采用海鳗、鳕鱼等作为原料,价格较高。鱼肉的含量也是影响鱼丸价格的因素之一。市场上部分廉价鱼丸仅含少量鱼肉,甚至不含鱼肉,完全由淀粉和各种添加剂制成,价格低廉,而小部分供应高端市场的鱼丸,鱼肉含量可达90%。
去除鱼刺离不开鱼肉采肉机
鱼体中的鱼骨、鱼皮、内脏、鱼鳞等,如何与鱼肉分离?这就要借助鱼肉采肉机了。鱼肉采肉机适用于各种鱼类,可利用尼龙带与采取筒间的挤压力将鱼体中的鱼肉与鱼骨、鱼皮、鱼刺、内脏等分离,和传统手工加工鱼糜相比,既省时,又高效。但由于鱼肉采肉机不能一次性把鱼肉采集干净,即废料中仍留有少量的鱼肉,因此还会进行第二次采肉,但第二次采得的肉可能会带有碎骨屑等杂质,一般优质鱼糜不添加第二次采得的鱼肉。
除鱼肉采肉机外,鱼丸生产线上还有洗鱼机、擂溃机、打浆机、鱼丸机等现代化设备,使鱼丸的生产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鱼丸会损失大量优质脂肪酸
鱼肉营养价值丰富,除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富含优质脂肪酸。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保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改善血液微循环的作用,还可提高人体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但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结构脆弱、易被氧化,而鱼丸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捶打鱼肉,因此鱼肉中的脂肪酸易被氧化从而损失。鱼丸中蛋白质的损失并不大,根据鱼丸中蛋白质的含量,将鱼丸分为普通级、优级、特级三类。《SBT 10610-2011肉丸》的理化指标要求每100克普通级、优级与特级鱼丸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不得低于8克、10克与12克。
鱼丸中添加猪肉可增弹
鱼丸中除鱼糜外,还会添加多种辅料。比如,消费者常会注意到,鱼丸中会添加猪肉,这是为了增加鱼丸的黏性、弹性,使鱼丸吃起来更劲道,而猪肉一般选用肥膘。淀粉除了可增加鱼丸质量外,同样有着增加弹性的作用。鱼丸中的明胶可填充肌肉纤维间的间隙,使鱼丸表面看起来更加光滑,且明胶可以和各种呈味物质均匀混合,不易产生味道分离的现象。鱼丸中常会添加复合磷酸盐,包括: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复合磷酸盐在食品工业中是重要的品质改良剂,应用于鱼丸中可防止鱼肉蛋白冷冻变性。由于鱼糜经过漂洗会流失大量呈味物质,因此鱼丸中还会添加大量调味料。正规品牌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品质相对安全。而某些打着“手工鱼丸”招牌的店铺,由于消费者不清楚鱼丸中添加了什么物质,不一定比超市售卖的鱼丸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