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出自己的艺术人生
——记新疆剪纸艺术家林贵福

2017-10-27繁星

新疆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窗花剪纸新疆

□繁星

林贵福先生

剪纸,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剪出花鸟人物,剪出男女老少,剪出世间万物。但是在传统剪纸基础上剪出套色木刻效果的风景,剪出立体花卉、动物,剪出《红楼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剪出染色的壁画人物,并把剪纸艺术运用到挂历、灯罩、酒瓶、时装等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剪纸艺术既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又走进百姓的生活中,这不是一般的剪纸艺人们所能做到的,这应该说是:给传统的文化艺术赋予了现代文化元素。把剪纸艺术做到这样高度的人,是被誉为“新疆第一剪”的林贵福。

1969年出生的林贵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他的家乡在甘肃平凉,是个贫困山村。家里兄弟姐妹五人,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排行老二,是家中的长子。父母劳动换来的微薄收入,很难供养他们兄妹5个人上学,所以姐姐和大妹妹只上了小学就辍学了,只能在家帮助父母干农活,小妹妹连学校的门也没有进过,弟弟上了初中就在家干活。林贵福初中毕业还没考高中,父亲就不让他上学了,可是他哭着闹着要上学。在亲戚和邻居的劝说下父亲才答应让他继续复读,没想到第二年他竟然考上重点高中平凉二中。

既然考上了,父亲就同意他上高中了,但是高中要住校,由于家里困难,他就把生活费压到最低。每天的饭都是开水泡馒头,很少吃菜。有一次父亲来看他,见他用开水泡馒头吃,当场就流泪了。高中三年是关键的时刻,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体质太差,大学没有考上,就只能回家种地了。但是他不死心,一心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不甘心自己像父母一样在这山村里当一辈子农民。1985年那年的征兵给了他机会。这个机会,就源于他的绘画才能。

富贵牡丹

林贵福的妈妈和姐姐,都是当地的剪纸高手。当地有一风俗,每逢过年过节,家家都要在窗户上贴窗花,在门上贴对联,而妈妈和姐姐除了给自己家剪窗花外,还要给村里的村民剪窗花。那时候的林贵福只是对剪窗花十分好奇,他经常坐在妈妈和姐姐的身边看。当然偶尔也会在妈妈和姐姐的鼓励下拿起剪刀瞎比划几下。那时的他,对剪纸几乎可以说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什么爱好,仅仅是好奇而已。这种好奇就在于,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刀动几下,就成了花鸟鱼虫。相对而言,林贵福更喜欢画画,那时,他的那种画画就是信手涂鸦。

上世纪70年代的黄土山村里,家里没有电视机、电脑和各种电子产品、娱乐活动极其匮乏。他就经常一个人跑到小村外面,拿着小本子去画画。画白云,画树,画草,画牛羊,一待就是大半天,这样随心所欲地画画,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快乐就产生了爱好。上小学时喜欢画画的他,就照着书上的插图画画,上了初中跟着美术老师系统学习素描和着色。

几年后,母亲和姐姐剪窗花时,碰上不会画的,他帮着画小样,看着母亲和姐姐照着自己设计的花样剪出漂亮的窗花,林贵福也很有成就感。有时候他也拿起剪刀让母亲教着剪,随着年龄的渐长和小时候母亲剪纸对他的影响,自己也经常剪一些小玩意儿,直至高中毕业。那时候的林贵福,从未想到过自己将来会与剪纸结缘,更未预料到自己在剪纸道路上一走就是四十余年。

人们都说,部队是所大学校。这话一点也不假,对于林贵福来说,应该是感触最深的。

1989年,他就是因为会画画,会一点剪纸,而作为“特招兵”进入部队的。是绿色军营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唤起了他心中那份对剪纸的挚爱。

1991年6月的一天,已调到部队俱乐部工作的林贵福心血来潮,用红纸剪了一只大公鸡贴在床头,本是无意之举,却被领导看见。“手艺不错啊,八一建军节搞个剪纸个展吧”。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架”的林贵福,每天忙完工作,就在二楼学习室练习剪纸。学习室一面是玻璃墙,骄阳暴晒,闷热难耐,可林贵福一剪就是几个小时,雷打不动,哪怕汗水把衣服渗透。一起的战友小包看到剪纸技艺很是喜欢,也觉得新鲜,就跟着林贵福学习,可是在学习室里待了还不到一天,就因为闷热受不了而放弃了。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到了“八一建军节”,林贵福拿出七十多幅剪纸作品,如期展出。令他没想到的是,剪纸展览一亮相,就得到了部队官兵们的一致好评,在部队里一下就引起了轰动,他成了部队大院里的名人。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纷纷猜测着如此精致的剪纸是出自哪位女兵之手,却见到真正的作者——身高1.78米,体重近80公斤的林贵福,瞬间目瞪口呆:“这么五大三粗的男兵,手咋这么巧?”“啊?那些那么美的花儿,鸟儿,都是他剪的?”还有不少战友非要扳过林贵福的手看看:“我倒要看看,怎样的一双手能剪出那么漂亮的东西?”很有成就感的林贵福,第一次觉得剪纸原来也是件有趣的事。这以后,他就更喜欢剪纸了。研究、整理、创作剪纸成了他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

林贵福在学习室里剪纸时,总有战友悄悄溜进来,嬉笑着拿走几幅作品。一次,一个战友结婚,林贵福发挥创意,将新郎新娘碰杯的剪影,置于一个桃心中间,当他将这幅命名为“心心相印”的窗花送给战友时,战友欣喜万分,指着画中的剪影连连说“太像了!太像了!”

后来,林贵福又调到了新疆军区八一剧场成为了一名专业美术工作人员,并参与宣传工作。但业余时间他仍不忘记钻研他的剪纸艺术。

几年后,林贵福转业离开部队,被安排在自治区人事厅机关报工作。这时的他,对剪纸的追求已经不是当初在部队时,只限于在红纸上剪各类人物和花鸟鱼虫了。他想在剪纸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这时从中央到地方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让他意识到,新疆的剪纸艺术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都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实现。

2004年对于林贵福来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为了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剪纸事业中,决定放弃让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专职投身到剪纸艺术拓展中。他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租了200平方米的房子,成立了福艺轩剪纸艺术工作室,专门研究、挖掘、整理、推广新疆的民间剪纸艺术。没想到,运作一年,经济效益并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好,到了年底发完员工工资自己所剩无几,连吃饭都成问题,家里就剩2000多元钱,还要维持家庭的开支。从捧着“铁饭碗”到人称“不务正业”,林贵福承受着来自家人、朋友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当时,妻子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再给他一年时间如果还没有效益还不收手,就让林贵福和他的剪纸去过吧。妻子以离婚相逼,朋友的不理解,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林贵福是铁了心,就是离婚自己也要干下去。在压力面前,他颇有幽默感地说:“要么不干,要干就干下去,就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就是要把剪纸这门艺术的衍生品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去认可和接受。”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他的剪纸事业有了良好的开端。

也就在这个时候,林贵福已经不只限于在红纸上剪出世间万物了,他要在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中闯出新的天地,同时他还萌发了一个新的思路:让剪纸艺术走出一条产业化的道路。这样就有了他的创新:林贵福将剪纸分为实用化和艺术化两个概念,他说:“剪纸实用化就在于依托剪纸的图案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将剪纸的纹样设计到灯罩上、做成日历、做成旅游纪念品等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就如同窗花一样走进平常人家的生活。”

在市场上,一批由乌鲁木齐“福艺轩”的剪纸师傅通过套、衬、拼等方法制作出来的剪纸台灯,很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在一次剪纸展览会上,在林贵福的精心指导下,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设计的6套漂亮的红色剪纸礼服惊艳登场。镂空剪纸图案与时尚晚礼服巧妙结合,增添了晚礼服的灵动,引起了服装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好评如潮。“将剪纸服装完美的与传统文化、时尚文化、时尚元素相结合,是剪纸艺术的一次创新,同时也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创新及多样性的发展。”林贵福面对记者娓娓而谈。认知与实用,才是最好的保护。这是林贵福最大的体会。

在近二十余年的创作中,《清明上河图》是他近几年的几幅精品之一。目前在剪纸市场上,这幅作品估价在十几万元以上。《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林贵福采用剪纸艺术来表现这幅作品时,却另有一番风韵。2010年11月,一幅8米长的剪纸艺术精品《清明上河图》在北京装裱完,运回到了乌鲁木齐。当《清明上河图》展示出来时,大家眼前为之一亮:贩夫走卒、花鸟鱼虫、阁楼庭院、小桥流水在画中都清晰可见。这幅剪纸呈现的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画中共有335个人物,最小的人物仅几毫米。“为了剪纸艺术表现《清明上河图》,我整整耗费近一年时间。以前所见到的《清明上河图》都以画来展现,很少有人以剪纸艺术来表现,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尝试。从2009年开始构思并进行创作,直到2010年完成,我才松了一口气。”这是林贵福在《清明上河图》成功展出后所说的话。

红楼梦夜宴图

除此之外,《魔鬼城》《沙漠骆驼》《火焰山》等是林贵福创作的一系列反映新疆民俗文化的套色剪纸作品,几年来多次参加全国剪纸大赛。2008年参加“西风烈”全国剪纸大赛作品《十二木卡姆》获得银奖,2009年参加第五届国际艺术展剪纸艺术作品《新疆各族人民庆祝祖国60华诞》获得铜奖,2010年8月1日参加全国首届艺术剪纸节,作品《猎鹰》获得铜奖。201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剪纸艺术节作品《美丽的旋律》获得金奖。“其实所谓的成就是自然而然的,当你尽力做的更好的时候。”林贵福深感欣慰,对接下来的道路,更满怀自信。

“好的作品是一种心性的直白表达。”林贵福认为自己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难得的修炼。剪纸的创作不仅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和领悟,还需要挖掘传统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剪纸主要以红色为主,为了表现新疆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我探索出了染色剪纸,套色剪纸,为了打破传统的平面剪纸,我又琢磨出了立体剪纸,立体剪纸又分为多层立体剪纸和三维立体剪纸。”林贵福兴致勃勃地介绍到。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剪纸技艺,林贵福编辑出版了《剪纸技法教程》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剪纸的基本工具、技法和技巧,深受广大剪纸爱好者喜欢,一些大中小学校和培训机构还将其作为专业教材。

20年的努力,20年的奋斗,林贵福已经在剪纸这门艺术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负责的新疆剪纸艺术委员会,仅会员就发展到了300多人,还成立了福艺轩剪纸厂,并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新疆民俗特色的剪纸礼品和旅游纪念品,作为政府、企业的馈赠礼品。他的剪纸精品被很多人收藏,价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今,林贵福已经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疆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新疆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及秘书长,乌鲁木齐市非遗传承人,并被乌鲁木齐市人社局授予“技能大师”称号。同时,还被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乌鲁木齐市职大聘为客座教授。由于他的独门绝活立体剪纸昆虫活灵活现、以假乱真,被称为“新疆第一剪”。从8岁开始跟妈妈学习剪纸的林贵福,至今已经四十余年,这一路的历程,很难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艺术家取得的一切艺术成就,都是顶着极大的压力而得到的,也就是付出极大的努力的结果。”这是他颇有体会的感慨。

胡杨林(多层)

除了创作,希望能将剪纸这种传统技术传承下去的林贵福还常常义务为首府多所中小学免费进行剪纸培训。每次讲课时,林贵福总是亮出绝活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折四下,剪一下,打开来,一个五角星出现在林贵福手里,孩子们睁大了眼睛,惊呼:“哇!林老师会变魔术!”有一次受邀去女儿林莹所在的市第五十中学讲课,孩子们都学得入了神。放学后还围着林莹追问:“你爸爸啥时候还能来给我们讲课?”

朋友们常开玩笑说,林贵福长着一双纤纤玉手。2009年,魔术师刘谦为双手保上千万元一事传得沸沸扬扬,林贵福的朋友也建议他为自己那双巧手买个保险。在林贵福家里,有许多双皮手套,他的好友每年冬天都会送林贵福一双皮手套,提醒他保护好那双贵重的巧手。

有梦想就会有希望,有希望就会努力奋斗。这就是林贵福20多年来坚持和努力的信念。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有了这种心灵的契约,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持了下来。在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时候,在追求剪纸艺术真谛的同时,也收获了剪纸艺术赋予他的幸福:为他搭建了一个通向艺术之路的殿堂。我们希望林贵福在他的剪纸艺术之路上越走越宽广。

(本文图片由林贵福提供)

猜你喜欢

窗花剪纸新疆
剪一朵窗花
剪窗花
剪纸
剪窗花
剪窗花
剪纸
剪纸
新疆多怪
剪纸鉴赏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