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目的如何实现
——以麦西热甫为例

2017-10-27巴赫提亚巴吾东

新疆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维吾尔民间文化遗产

□ 巴赫提亚·巴吾东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化”现象

在当今社会巨变的形势下,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急需抢救性保护。社会结构的变化、思想意识的转变、价值体系的变迁带来的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导致了民族传统文化生态的巨变。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就需要政府主导、出资来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在这种原则和方针指导下,截至2015年7月,我国已有世界文化遗产48项,国家级、地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几千项,可谓是硕果累累。但这只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一面。走到了抢救性保护地步的遗产数量这样庞大,也意味着民族传统文化生态受到了影响,意味着其存在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可是,在这种无奈的保护下很多本应该存在于民间的,甚至是应该继续在民间发挥自己特殊功用的传统文化却逐步走进了博物馆,甚至有些原本存在于民间的传统文化也因为种种原因而进了博物馆,或者趋向于“化石化”了。

近些年来,我们有目的地在做文化生态上的保护,为传统文化更好地生存寻求出路。由于游牧民族定居所带来的文化变迁问题,像新疆北疆地区的哈萨克族聚居区也做了几个试点。如果哈萨克族离开了游牧生活和草原,其文化传统就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所有基于草原游牧生活的文化遗产就会像抽掉了根的植物一样没有存在的希望了。无论是阿肯阿依特斯,还是引以为豪的民间长诗都会因为草原和游牧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而面临失传的危机。200多年前锡伯族从东北数万人中分出4000多人来到新疆,现在这一支锡伯族人群变成了4.5万人,200多年以来一直传承和保护着锡伯族语言文字及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留在他们故乡的原本一个庞大的群体却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由于离开家乡,定居第二故乡而延续了自己原本的生存方式,亦因为离开后依然保留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让自己的文化传承到了今天,成为锡伯族文化的“活化石”。200多年来,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不仅很多人都可以使用锡伯文、锡伯语,甚至还可以使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例如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进行交流沟通。但是在当下,锡伯族本身能够使用常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人口仅剩下5000多人,而能够简单使用文字的人仅有2000多人。虽然各级政府拿出很多资金,办报纸,出版书刊,甚至有一批专家学者专门做锡伯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但多种形式的保护却收效甚微。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进行一定的反思。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3条、14条也谈及要采取适当的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以便:

1.促进建立或加强培训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以及通过为这种遗产提供活动和表现的场所和空间,促进这种遗产的承传;

2.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做法予以尊重;

3.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机构并创造条件促进对它的利用;

4.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5.向公众,尤其是向青年进行宣传和传播信息的教育计划;

6.有关群体和团体的具体的教育和培训计划;

7.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管理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培养活动;

8.非正规的知识传播手段;

9.不断向公众宣传对这种遗产造成的威胁以及根据本公约所开展的活动。

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我们的保护法规,所提出的宣传、培训、研究等都只是保护的原则,是最为基本的补救方式,都是为更好地传承,更好地继续发挥这种项目的社会作用来服务的。

以新疆维吾尔族的麦西热甫、木卡姆等世界级遗产为例,麦西热甫源于人民群众,几十种麦西热甫都是群众自娱自乐,传承文化,规范行为的群众性自发活动,民间麦西热甫是维吾尔族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吾尔民间社会规范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形式,它包含着维吾尔族传统习惯法,对人们的行为,社会的秩序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自古至今在保存传统,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也面临着一些危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活动举办形式本身有了诸多的局限,导致群众参与度不是十分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原有的功效。“我们在对民间工艺进行制度性保护的时候,就要注意创造一定条件,让民间工艺生产重新回归到一种与乡土日常生活相联结的、充溢着精神创造旨趣的‘副业’活动,而不是仅仅选择几个艺人给予生活补助、商业包装即算大功告成。进而言之,我们要保护的绝不仅仅是民间工艺的技术,更要注意保护民间工艺所赖以存身的文化生态。如果没有了后者的依托,民间工艺永远只能是表层的技术的存在,是一种没有心灵、随处飘荡的无根浮萍,直至成为只能存照归档的‘遗产’。”(张士闪:《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文化保护除了需要专家学者、政府、商界的参与,最重要的是保护这种文化存在的生态,保护赖以支撑这种文化的群体,以及传承人和民众自身对文化的情感。维吾尔麦西热甫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一般分为婚礼麦西热甫、少妇麦西热甫、家庭麦西热甫、果园麦西热甫、踏青(游玩)麦西热甫、乡村割礼麦西热甫、山羊羔麦西热甫、雪签麦西热甫、皮尔(巫术)麦西热甫等几十种之多。但是,这些麦西热甫在各地的流传分布情况都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地方流传着不同的形式。这些麦西热甫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而且就像农村的赶集一样,人们非常希望参加,不愿意被麦西热甫所抛弃。因为如果被麦西热甫驱逐,就意味着其在生存环境的被驱逐,作为社会个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麦西热甫有着悠久的历史,完全可以称其为维吾尔文化传统的学校。维吾尔民间麦西热甫以自身的独特性有“民间伦理道德学校”之称,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共同参与麦西热甫活动。年轻人通过参加麦西热甫向长者学习伦理纲常、活动礼仪、道德情操。因此维吾尔民间俗语中有:“要么送孩子去学校学习知识;要么就送到麦西热甫学习礼俗纲常”、“没参加过麦西热甫的男人不算男人”的说法。麦西热甫又是“民间法规学校”。麦西热甫活动是通过民间习惯法来管理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可以让参加麦西热甫的人感受到法律法规的强大。麦西热甫中非常自然地渗透了维吾尔族传统俗规和道德规范。通过活动给社会群体灌输法制意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仿效和普及。麦西热甫还是“文学艺术普及的学校”。麦西热甫活动中包涵了维吾尔族的歌曲、舞蹈、音乐艺术和现实生活,结合了生动的喜剧和群众性游戏,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方风格,是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综合性、群众性艺术形式。因为有了麦西热甫,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更加辉煌,从而培养出了德才兼备的传承人。维吾尔麦西热甫中的戏剧因素、各种游戏对现当代维吾尔戏剧艺术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麦西热甫活动中充满了谚语、歌谣、比依提等,各种歌谣、喜剧、歌曲等通过地方性方言使得表演达到高潮。讲唱比依提、当场应对等环节,妙语连珠。大量生动、含义深刻的语汇丰富了维吾尔文化的表现形式,给人一种审美享受。也正是因为麦西热甫,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民间歌曲和民间赛乃木才传承到了今天。麦西热甫是“民俗传统教育的学校”。麦西热甫活动本身汇集了维吾尔族古代民俗生活的特点,它是传播、传承和宣传民众优秀风俗习惯的重要活动。其中包含了礼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院落起居文化等内容,这些都是产生于民间,并且通过民众才得以传承到今天。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维吾尔族群众生活、风俗习惯、心理思维汇聚一体的艺术化盛会,它丰富了维吾尔族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它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麦西热甫这种如此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却在当下社会急速发展的形势下受到了影响,社会作用的发挥减弱,是令人痛惜的事,应该认真反思,拿出应对措施。

二、保护文化的传统,发挥传统文化的功能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发展的历史范畴。与汉文化相比,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区域性特点。少数民族多居住于偏远地区,很多地方没有通公路,交通只能靠牲畜和步行,人们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因此,其传统文化也具有相对稳固的传承空间。在这样一种空间里,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和鲜明特色,形成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民俗文化是民众保持自我和群体意识的根本。我们传承保护文化的目的在于保存其存在和价值,因此就应该由政府出资保护,同时由文化工作者采取更多保护措施的同时,努力让这种传统回到群众中去,让其在应有的生态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民间文艺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要向那些传承人和维护着民间传统文化的群众学习,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保护方案,创造更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努力使这样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基本都是通过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到今天的。如果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就无法提及抢救的事宜。如果要进行保护,首先要对其持有者和传播者进行保护。现在,在自治区范围内所举办的麦西热甫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活动主持人民间歌手、舞者等各种角色,也就是传统麦西热甫中的民间艺人已相继离开人世,人数越来越少。在麦西热甫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木卡姆齐、民间音乐艺人、比依提歌手、能说会道者减少。传承这些文化的人员也不多,有的地方独具特色的麦西热甫形式也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其次就是对活动本身的保护。我们应该进一步鼓励群众自发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麦西热甫活动,并对举办这种活动的个人、家庭、群体进行奖励和补助,进而还应该有意识地帮助组织并且引导群众按照传统的方式开展麦西热甫活动,在保留麦西热甫原有的内容形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导入一些现代理念、价值观念和活动成分,更多地吸引群众的参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得这种文化传统得到相应的保护,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会失去参与者,不会失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功用。如果失去了对如同麦西热甫这样优秀的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最终会导致脱离了民间的道德学校、法律法规学校、艺术学校等精神乐园的一部分青年人开始被不良嗜好引诱,为低俗文化吸引,甚至被“三股势力”所蛊惑,渐渐步入歧途。

当前,在国际社会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的国际公约”的鼓舞和推动之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各地正在对维吾尔麦西热甫进行深入的发掘、抢救、保护,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使之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重新焕发其不朽的生命力。

麦西热甫是维吾尔人民群众社会文化、舞蹈文化、服饰文化、礼仪道德文化、社会、村落观念等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基础性活动。对维吾尔麦西热甫的保护、研究会对维吾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维吾尔族的麦西热甫作为维吾尔文化光辉灿烂的窗口和见证,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黄金时期。

(本文图片由晏先、金炜提供)

猜你喜欢

维吾尔民间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高人隐藏在民间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HPLC法测定维吾尔药复方克比热提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维吾尔医综合治疗60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