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2017-10-26杨登梅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体验

杨登梅

[摘要]思想品德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在课堂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做一个幸福的人。

[关键词]思品课堂;生活教育;主體性;体验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与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认为学生的成长是智慧与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是在成人的辅助下从个人经验中学习而获得的。他把教育与生活、生长与发展视为同一意义的概念,尤其是道德教育。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在《思品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本课程是以初中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因此,探索初中思品课堂中如何进行与生活联系的生活化教学已经势在必行。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塑造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形象

近年来课堂改革强调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思品课堂应当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来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体验者、参与者。

[教学片断]以七年级《礼貌的力量》这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到作课堂主人的乐趣。

情境表演:根据学生自行设计的情境(上台领奖时;同学之间发生分歧时;学校食堂里;向同学请教问题时;老师出错时;在校外遇见老师时)进行表演,展示在这些场景中应当注意的文明礼仪。

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明的魅力,懂得文明礼貌首先反映在语言上。

小组讨论:分组商讨在校园情境中的文明用语有哪些?

小组探究:社会大环境里的文明用语有哪些?

(教师设置情境、学生进行探究):商场里有一对老年夫妇挡住了你的去路;向警察叔叔问省图书馆的地址;打市长热线反映小区的停水问题。

学生们对于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各种答案层出不穷,小宇宙火山爆发般地喷涌。

讨论共享完毕之后,教师总结引导:要恰当地称呼对方,考虑到对方的身份、性别、年龄及辈分。老师的引导是对学生讨论展示的一种概括与归纳。

小组辩论:辩题是“正方——无论对待谁,礼貌都是必须的,反方——亲近的人之间不需要礼貌”。

师生合作:在辩论赛开始前,师生一起制定辩论的规则:辩论时各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所支持的一方;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当辩手发言时,所有讨论必须停止,安静地倾听与观察,发言完毕其他同学要给与掌声鼓励。通过这种辩论,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发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了对团队的责任感,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通过让学生自己表演、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们对课堂的参与度,养成了敢于争论、敢于表达的习惯;师生之间的合作使课堂更加民主,课堂气氛和谐,为开展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通过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学习主动权的乐趣,塑造出思品课堂的生动性与亲和力,建立了受欢迎、被学生喜爱与接纳的新形象。

二、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思品课堂的认知基础

思品课堂要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提炼、概括内化为学科意识,再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固有生活便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只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进行充分地体验与感悟才有内化的可能,仅凭教师的说教学生的内化过程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体验是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自经历某件事或对某件事的真实感受,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固有生活经历与知识,在老师的点拨下自主感悟、自我体验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规律是沿着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发展的,因此让学生获得体验是学习的基础。

[教学片断]在七年级《礼貌的力量》一课中,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我故意设置了一个生活情境:学生们起立后按照常规都礼貌地向我问好:老师好!敬礼!(这堂课的导入是通过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问好来进行的)。而我却和平时的态度判若两人,表情冷漠地示意他们再次敬礼问好,学生起来后,我又报以热情、礼貌的态度进行回应。

面对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生们的感受十分真切,有的同学还在咀嚼着老师的反常表现时,我针对学生此刻的感受进行了采访,采访到的每个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致认为礼貌是进行交往的前提。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同样的一件事情,礼貌地与不礼貌地态度,会给他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情感感受,同样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同的体验。由可见礼貌的力量是巨大的。

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对课堂从内心开始接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学生在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中开始自我感悟、主动成长。

三、拓展学生的社会生活。扩大思品课堂的知识舞台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社会生活是整合其它两种生活的关键。思品课堂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亲社会、关注社会也是初中思品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应当将课堂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作为未成年人由于父母的呵护、学校的关爱使得学生们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时间与空间都变得有限;加之学生们对社会的了解大多通过媒体与道听途说获得,青少年时期认知能力与水平的局限,因而会出现对世界认识不全面不客观的情况,影响学生对待社会与世界的态度。因此,需要将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引入课堂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的情感,培养关心社会的习惯。因此,在思品课堂中,我采取了“课堂五分钟——时事开讲”这种形式让学生自己从社会见闻、新闻报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事件加以报道与评说。这个课堂环节无论从稿件的攥写还是到主持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和引导。endprint

[教学片断]2015年10月22日2016届1班李青与刘洁的“时事开讲”。

刘洁:今天是10月22日星期四,農历9月初十,欢迎来到今天的“时事开讲”。

李青:今天我们主要谈论的话题是“习近平主席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确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六个精确,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刘洁:我们在第三单元《关注弱势群体》中也曾经了解过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贫困使他们的生活举步维艰。这里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国家政府是非常重视消除贫困这项工作的,不仅致力于消除国内的贫困而且还关注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有的人说“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富裕就有贫困”,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让更多的人享受美好生活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正好学习《共享阳光》这一课,今天我们将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的公平的;看到我们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努力。

通过“时事开讲”学生们的知识面更广阔,对政府、国家、世界的了解更全面,也培养了学生们观察社会、关注社会的情感。

四、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促进思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学习应当围绕学生的生活来展开,通过提高学生的能力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为知识只能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汉代刘向曾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因此,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片断]在讲述《我们的议案》一课时,2013级2班的蔡静、伍桐,李静怡等同学就我校周边的交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这个小组的议案写到:四十中地处偏僻,附近流动人口众多,有很多无执照、无安全保障、无守法意识的“三无车辆”,经常造成交通事故,影响了学生们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还存在一些同学交通意识淡漠,在上学、放学路上骑车“耍酷”,安全隐患突出。因此建议:1、将学校附近地区的现状报告政府部门,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2、请交警加大巡查、监控力度,在上学与放学时段维持附近的交通秩序;3、政府查处“三无”车辆;4、给交通局打电话提议大型运渣车改道;5、在学校开展以“交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创作活动和各项主题活动,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6、在学校门口画出斑马线、增设带监控的红绿灯;7、将交通安全考核列入学生的成绩考查中,对于遵守法律的同学给予肯定和奖励。

在这些稍显稚嫩的建议中,学生们已经开始学会认真观察社会,仔细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学会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时怎样做出理性、正确的判断,在尊重法律和政策的条件下学会有效地处理问题。

总之,在这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只有将学生的生活带人课堂才能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将课堂变为学生生活的家园,才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成长与发展。教育来自于生活,生活为思想品德课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体验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