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2017-10-26王丽云
王丽云
所谓数学思维,即用数学的方法、思想去思考或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包括严密的逻辑思维、良好的抽象问题理解能力、问题观察与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等,是多种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在小学阶段渗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还能为学生生活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指导。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及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从多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好学生数学思维。
一、立足于学生,提高后续教学策略效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同时,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有强大的学习内动力,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中要首先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但这种新鲜感往往维持不了多久,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采用趣味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式,发掘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善加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习惯养成过程,如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解题步骤清晰、严谨,书写工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数学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思想、方法,从另一角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因材施教,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在的水平,即现有的知识结构、经验认知及各种能力特长;另一种是学生在一定的指导或外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层次,其中间隔即是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潜力。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种差异,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如运用自身教学艺术,将分层教学模式与合作教学模式相结合,各取所长,在整体上面向大多数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需要,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再通过一定教学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时,在教授完基本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拓展训练,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数学思维发展欠缺的学生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够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即可,以巩固训练为主;针对数学思维发展优秀的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及思维发展水平,制定最为合理的教学策略,尽可能保证学生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水平上都能获得最大层次发展。
三、循循善诱,运用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思考,数学思维的发展被无形限制。学贵有疑,只有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质疑、总结,才能有效实现个体数学思维的长足发展。但是小学生受生活、学习认知经验限制,问题发现、思考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在独立的环境下很好地完成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思维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通过构建特定的问题情境,既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训练,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抛出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教授完基础知识内容后,让学生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在这里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个“孙子巧解鸡兔同笼”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逻辑思维发展。通过这个问题,既完成了简易方程教学,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又能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多方面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长足发展。
四、恰当交流,共同进步
一方面,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数学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及发展需要,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意义的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由于是同龄人,学生能够更无拘束地够畅谈自身学习经验、优秀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让学生共同探讨,在他人身上看到自身的欠缺,受到启发,从而优化自身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闭门造车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进步,只有通过恰当交流与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有效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
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在这个时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多维课程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教师要将学生认知、知识内容、思维发展和谐统一,真正提高数学思维培养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