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铺就山乡致富路
2017-10-26吴光华
吴光华
在永胜县,毕志荣是大家公认的好干部。毕志荣出身在鲁地拉镇,是土生土长的傈僳族干部,因此他对家乡贫困群众具有很深的感情。
“丽江脱贫看永胜,永胜脱贫就看鲁地拉镇。”如何实现鲁地拉镇与全县同步在2017年底脱贫摘帽是全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鲁地拉镇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全镇人口为12665人,其中傈僳族人口有11019人,占总人口的87%。目前,全镇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28户共5629人,要达到“吃不愁、穿不愁”的要求,首要任务就是增加他们的收入,而劳务输出是增加收入最有效的手段。
最终,县委领导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毕志荣。
毕志荣在鲁地拉镇工作10余年,当过老师,也担任过领导,又是傈僳族干部,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傈僳族农民工有其特殊性,他们普遍文化素质低,没有出过远门,外出打工的愿望也不强烈。
为此,毕志荣与丽江中原公司多次合作,让农民工白天在公司务工,早晚进行授课。培训周期为一至两周,培训合格后再送到外地务工。
根据鲁地拉镇傈僳族文化层次不均、传统观念重等情况,毕志荣有选择、有分类、有层次地设计制定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并亲自有针对性地编写了10余篇演讲稿。
为了避免语言沟通困难,他采取双语方式进行培训,用汉语不行就用傈僳语,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有的农民工半夜还会打电话来向他询问情况,毕志荣也都耐心地帮他们释疑解惑。
他的努力和耐心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鲁地拉镇麦叉拉村委会的子永才等5名农民工,做了3天的工作都没有答应,但回家两天后,有4位农民工又返回县城加入了外出务工的行列。
农民工都来自贫困山区,除了身上穿的一套衣服外,再没有其它换洗的衣服,行李也十份简陋。傈僳族农户一般只有一两床被褥,如果外出务工的人带走了,家人就没有被褥。
为了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行李问题,毕志荣通过多方奔走,从县民政局要来50套行李,购买换洗衣服的资金则由自己掏腰包垫付。
大长坪村委会贫困户李建生父亲早逝,是母亲把他拉扯长大,没有住房,在学校里借住了七八年,今年享受扶贫资金建了新房,但家里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李建生响应毕志荣的号召外出务工,但没有换洗的衣服,毕志荣垫付200元为他购买了新衣服。
大长坪白丫木村小组王玉祥,由于家庭贫困,外出务工既没有零用钱,也没有换洗衣服,毕志荣垫付200元为他购买了新衣服;东乐村委会亚子寺村小组子正英,没有到县城的车费,毕志荣为她垫付车费100元。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不足两个星期,毕志荣垫付了2000多元,才顺利让农民工外出务工。
来到县城打工后,毕志荣还经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李香梅和子正英两个小姑娘在逛街时身上的零用钱被人偷走,心里很难过。在他们傈僳族山寨,即使夜不闭户也不会有人行窃,觉得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产生了回家的念头。毕志荣知道后,除好言相劝外,还提醒她们要注意安全,保管好钱物,并每人给了200元零用钱。
有个别农民工丢失了身份证,为了不影响他们外出务工,毕志荣带他们到公安局办理临时身份证;傈僳族农民工大多都没有银行卡,毕志荣就带他们到银行办银行卡,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使用。
为了彻底解决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劳务输出的困难,铺就一条贫困群众通往沿海发达地区的“致富路”,7月21日,畢志荣亲自带领48名傈僳族青年到更远的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打工,并坚守到他们适应当地环境后再回家。
鲁地拉镇的山闻名遐迩,放眼眺望山外有山,山上有山。其实,山再高也没有脚高;路再长,也没有腿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很多像毕志荣这样的好干部正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当地傈僳族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傈僳族农民工会走得更远、更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