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库区建设的“丽江样本”
2017-10-26李秀春
李秀春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云南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总量迅速扩大。库区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能否实现脱贫致富,成为云南省移民开发工作的重点。
云南省丽江市坚持以创建“平安库区”为抓手,着力维护库区稳定、促进库区和谐发展,确保4.5万移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移民+集镇,库区崛起新集镇
汽车行进在丽江永胜县涛源镇的金江坪、堡子坪等江畔小镇,沿线的居民小洋楼一栋接着一栋、小超市一家挨着一家、农贸市场热闹非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涛源移民库区由鲁地拉电站的移民组成。整个库区由金江坪、堡子坪、太极、紫岗等4个集镇安置点和11个农村安置点组成,共有移民5372户、20587人。”永胜县移民局常驻涛源库区、负责工程建设管理的芮向明介绍,在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中,丽江市和永胜县坚持以移民建镇为中心,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把原来的“不毛之地”,建成了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新兴集镇,与远处似明镜般的金沙江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高原平湖、集镇新居”的靓丽风景,成为云南全省移民建镇的典范。
据介绍,结合实施“移民建镇”规划,涛源库区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建成了56公里沿江公路,筑牢了道路支撑体系;投入5.4亿元,实施了龙开口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确保6.9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建立了水利支撑体系。
“原来的堡子坪,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现在,主要的集镇道路和入户的村道都变成了柏油路、水泥路,卫生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堡子坪移民安置点,来自红东村民小组的陈鹤高兴地说,现在的基础设施条件,都能跟城里比美了。
在鲍应伦家新建的小洋楼,女主人正在打扫卫生。“自来水接到了家中,现在用水很方便。”女主人介绍,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十年久旱,经常缺水。
“剛搬迁过来的时候,整个库区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芮向明介绍,为了尽快提升库区人居环境,县里结合实施移民后扶项目,打响了建设美丽洁净涛源库区攻坚战。到目前,已分别在4个集镇安置点建成了4个农贸市场和污水处理站,在涛源建设了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11个农村安置点都建起了小型的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站,设置了垃圾箱,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对垃圾进行定时定点集中清运处理,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回收利用。
现在的涛源库区,正在实施涛源集镇和11个农村安置点的绿化项目。“光涛源集镇的绿化项目,总投资就达到3820万元;11个农村安置点的绿化项目,投入也达到了2016万元。”芮向明介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规划布局到树种的选择,都广泛听取移民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民意。
移民+旅游,村落变身旅游景区
在丽江古城区七河镇金龙移民新村,村民的房前屋后、村道两边的空地上都种上了园林玫瑰,把整个村子装扮得格外美丽迷人。村子周围,规范化种植的食用玫瑰随风摇曳,不时飘来阵阵花香。
从提出建设“玫瑰庄园”设想,到建成远近闻名的九色玫瑰小镇、亚洲第一彩色小镇、与国际接轨的智能旅游小镇,短短几年间,丽江玫瑰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介入,使金龙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全省移民安置点转型发展的样板,为移民库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样本。
金龙村由紧紧相连的金竹、龙竹村组成,共有16个村民小组、442户、1858人,是由金安桥、龙开口水电站库区所涉及的5个乡镇、28个村民小组的移民组成的移民新村。2014年,丽江玫瑰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村里签订紧密型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九色玫瑰庄园”,把金龙村打造成为“九色玫瑰小镇”。
漫步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村道上,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房子鳞次栉比,村民住房的墙面上,都涂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有的还画上了3D立体画,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村民的房子家家户户都一样,原来很单调。现在涂上各种颜色,画上3D画后,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龙竹村1组小组长王作义说,刚开始时,他对把自家居住的房子刷成五颜六色心存怀疑,但看几户人家涂了颜色画上了画后,觉得很好看,于是就选择了他喜欢的金黄色涂在了外墙上。
把金龙村打造成为“亚洲第一彩色小镇”,是公司与村里合作开发的第二个目标。公司根据村民意愿和规划,在村民住房的外墙上,涂上了9种颜色,画上了3D画,与“九色玫瑰”相互对应。如今,原来的“九色玫瑰小镇”,又变成了“亚洲第一彩色小镇”。
几位游客正在3D立体图画旁摆着各种姿势拍照,个个玩得乐不思归。把金龙村打造成为智慧旅游小镇,是公司和村里合作开发的终极目标。摇一摇,不用等候排队买票;扫一扫,进入景区畅游无忧。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游客就可以完成对景区的了解和网上购物,配送到家。现在,“九色玫瑰小镇”“亚洲第一彩色小镇”,正在向拥有国内顶级的高科技与国际接轨的智能旅游小镇转变。
目前,金龙村已有了玫瑰小镇的门票收入返还款。另外,还有近60名村民参与景区旅游服务,月工资收入在2000元以上。
移民+产业,石榴成为新亮点
日前,在丽江永胜县涛源镇东安村委会,去年在粑粑坪种下的238亩软籽石榴长势喜人。仔细寻找,偶尔能看到有的石榴树上,结出了少量的石榴。
“再过几年,就会果实累累。”村党总支书记、红安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恒亮,指着几个套着袋子的石榴介绍,这片软籽石榴,是省市县移民部门重点扶持发展的水电移民安置区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为鲁地拉电站70户、277位移民找到了一条持续发展的增收致富门路。
近几年来,省市县移民部门通过扶持移民建立6个软籽石榴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库区发展软籽石榴10万亩,把永胜县65公里长的金沙江沿线建成绿色生态走廊,成为全省产业助推移民发展的亮点。
东安村委会共有4个村民小组、257户、1052人,其中的大路地、方家坡两个村民小组,共有126户、488人,是从鲁地拉电站淹没区搬迁安置到粑粑坪的。搬过来后,土地少了,怎样才能实现“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省移民局通过调研,把粑粑坪安置点作为试点之一,通过扶持发展软籽石榴带动移民增收致富。”张恒亮介绍,这个项目共投入了170多万元后扶专项资金。移民部门在完成项目规划、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移栽,并通过验收合格后,交由移民进行经营管理,获取收益。
据了解,去年仅短短几个月,合作社就给移民社员支付了26万多元务工费,社员户均收入3700多元。逐步进入盛果期后,用工量将会越来越大,既解决移民就近务工的问题,又增加收入。两三年后,每亩软籽石榴的收入将达到2万元左右,移民社员人均收入将达到1万元以上。
永胜县鲁地拉镇米汤地移民安置点共有103户、452人,全部是傈僳族,从位于鲁地拉电站枢纽工程区的落地拉整组搬迁过来。2015年4月,村里通过成立鲁移园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移民+支部+基地”的方式,建立了100亩软籽石榴示范种植基地,并被移民部门列为重点扶持发展后扶项目之一,由移民部门安排专项后扶资金、进行统一规划实施。
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的软籽石榴长势喜人,与不远处碧绿的金沙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两年后,这片软籽石榴将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鲁移园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树对此满怀信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