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亿云茶”发力全域旅游

2017-10-26戴川施颖

时代风采 2017年17期
关键词:昌宁茶山普洱茶

戴川 施颖

云南是世界茶树之源和世界茶文化之源,在我国茶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加快云茶产业发展,云南省将云茶产业作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启动了“千亿云茶”产业发展计划。

在云南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千亿云茶”与全域旅游奇妙相生,借力共荣。

一片茶园带动一方旅游

每逢冬樱花盛开季,很多人的朋友圈都会被云南大理南涧山头那一树树写意樱花刷屏,并带动当地成为旅游热点。很少人知道,图片的主角其实是茶园。

缘起1995年,南涧县招商引资茶园项目,谢启佑、黄文荣等五位台商投资了南涧无量山镇蛇腰菁华庆茶厂,在此种植乌龙茶和铁觀音。几位台商将台湾休闲农业理念一并带到了南涧,在茶园里种上了冬樱花。

2012年,南涧政府组织了一次茶园摄影采风活动。千亩茶园里,樱花点点,漫步在云雾缭绕的茶园里,碧波翻滚的新绿映衬着如霞似火的粉红,仿佛置身油画。颜值爆表,一夜成名,赏樱期间游客日均3000人次,六成游客来自北京、东北、香港等地。

南涧政府趁势作为,以茶产助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开发出小古德大茶树、华庆樱花谷、罗伯克生态茶园等主题观光、休闲旅游线路,利用罗伯克茶山音乐摄影会、黑龙潭杨梅会、凤凰山歌会、无量山樱花节等活动,分季节打造不同的茶园旅游亮点。南涧成为大理州的主要产茶县,“茶园经济”对促进南涧的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作用日渐明显。

柏联集团在普洱市澜沧县打造的景迈山普洱茶庄园,也是云南茶产助推旅游发展的范本。

在景迈山北回归线上的热带雨林中,空气中飘溢着茶香,简单的红砖堆砌,石缸盛水,绿叶黄花舒展摇曳,一座原生态的庄园衬就茶山一角风情。满目翠绿的生态茶园,在晨雾笼罩中如仙境般清新宜人,在小木屋阳台前席地而坐,面对着翠绿的茶田,深深吸一口饱含负离子的空气,品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茶坊内工人正在忙碌地制作茶饼,一饼饼成品整齐地排列着,静静等待送到识茶人手中。在园林中摆下一茶具,取甘泉之水与茶相融,高冲低泡,轻品慢尝,体味那一抹甘甜在唇齿间流转,听轻风吹拂,枝林沙沙如同自然轻奏悠然乐曲。

柏联集团打造了一个集茶叶种植、生产、窖藏、旅游体验、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柏联普洱茶庄园。庄园以茶为主题,一、二、三产业融合,茶业、旅游业、休闲养生三大产业联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品牌与茶文化相结合、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庄园模式和茶文化特色小镇结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十年来,柏联集团规划的九大内容——茶园、制茶坊、茶窖、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馆、祭茶祖、茶佛寺、茶园酒店等均已陆续呈现,以庄园经济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一片茶叶贯穿旅游要素

普洱茶,作为云南旅游传统伴手礼,成为向世界游客展示云南区域特色的一张名片。但云南茶叶在旅游领域的渗透,远不止“喝”这一个要素,随着近年来云南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种“茶山行”旅游路线产品,让一片茶叶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6要素全部贯穿。

在西双版纳勐海县,自2012年开始,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雨林茶山行”活动,是目前全国颇具规模、且系统化的茶山体验活动。4天3夜的行程,365天都可以接团,首创从原料获得、生产加工、入库检验全程公开,推广云南古树普洱茶文化。茶友除自理机票费用,其余皆由雨林古茶坊统一安排,免费体验茶文化,见证古树普洱茶制作全过程,开放企业生产线不限时参观。

相关专家指出,云南茶山旅游有三个重点可塑资源:一是云南“茶马古道”;二是密集型古茶树片区;三是体验各类茶的制茶工艺。

西湖龙井茶有江南水乡作为文化背景,云茶有“茶马古道”文化可为茶山旅游发展注入灵魂。云南的古茶树片区没有被过度开发,片区自然环境优美,附近保存有景颇族、傣族、彝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村寨,走进这些茶区,不仅能解密古茶树的自然科学,还能了解茶区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大益集团在茶旅中增加了茶区体验手工采茶、制茶,增加旅行的民艺体验感,进一步加深了游客对云茶文化的理解。

位于勐海县的大益庄园内,湖光山色宜人,绿植婆娑,集普洱茶科学研究、古迹文物保存、民族茶文化展示、纯手工采制茶体验、生态茶餐膳食和茶文化主题酒店为一体。

庄园的重头戏是在专业制茶师傅的带领下,用最原生态的制作手艺,制作一饼有自己名字的普洱茶。在精致宽敞的竹楼前坐定,从摘取新鲜的茶叶,到井边挑取井水,再到土灶中生火炒青,体验者能亲身感受茶叶每一阶段的变化。已经挑拣干净的晒青毛茶,在专业制茶师傅的指导下称重、高温杀菌、团揉、压制成型,基本成型的茶饼,还要进入石磨压碾的二次成型环节。最后,茶饼去布袋晾干,包上一层当地的手工绵纸。目前,大益针对旗下的茶山、茶厂都开通了茶修之旅项目。

全域旅游助力“千亿云茶”

云南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茶叶产业要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要积极探索云茶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从现有顶层设计和发展思路来看,

“千亿云茶”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共生。

“云南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有着天时、地利和文化的三大优势。”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终身创会荣誉会长李师程,1993年任思茅(现普洱市)地委书记时,创新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被业界称为当代中国普洱茶兴起的里程碑。李师程分析,随着国人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普洱养生”和“休闲旅游”为越来越多人接受;云南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和旅游大省,来云南旅游带点茶叶走,游客的这个小习惯就很好地证明了茶产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此外,云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茶饮文化,也可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旅游体验。

地处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结合部的昌宁,江河纵横、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壤多酸,这样的条件也赋予了昌宁红茶独特的质感。如今,昌宁境内仍然保存着20余万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部分古茶树树龄千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

地理位置并不十分突出的昌宁,近年来,却因茶与游客结缘。以昌宁红茶为代表的茶品牌影响力提升后,不仅游客大量涌入,还带动了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入驻昌宁。比如现正在打造的右甸生态农业湿地,其中的“水秀”将茶文化充分融入到表演中,不仅市民爱看,很多外地游客也惊叹于昌宁的美。

在茶旅融合发展方面,昌宁将“千年茶乡”和“田园昌宁”作为昌宁旅游发展的两大核心价值品牌进行打造,推动昌宁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户外运动转型,如今,到昌宁品茶、吃茶宴,体验采茶、制茶技艺已成为一种旅游趋势。

每年3月到11月,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布朗山乡老曼峨寨子里人潮如织,春茶、雨水茶、谷花茶陆续“出山”,纷至沓来的游客让古老的茶山焕发生机。

老曼峨寨是勐海县内布朗山最古老、最早种茶的布朗族村寨,位属“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域,坐拥3205亩古茶园,年产量大概一万担左右。“最大的古茶树树围有二米二,树龄高达八九百年。”老村长岩少帕介绍,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采取原生态的种植与管理方式,“老曼峨”普洱茶臻品在茶叶市场独树一帜。

依赖于珍贵的古茶树遗产和近年来越来越热的茶山旅游,老曼峨全村221户826人多以制茶、卖茶为主要经济支撑。2016年,老曼峨各类茶叶销售总收入约4000多万元。近年来,因茶叶产业发展富裕起来的布朗人,陆续建盖新房,修整街道,扩建缅寺,过上了十多年前不敢想象的美好生活。

李师程认为,茶旅游是“千亿云茶”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茶山之旅为例,澜沧江流域3条传统线路值得深度开发:西线临沧茶山之旅,以红茶为代表,可深度开发民族茶文化体验;中线普洱,历史上贡茶产区,清末时期的国际性茶叶交易市场;南线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声名在外,易武古镇已入选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建设名录。endprint

猜你喜欢

昌宁茶山普洱茶
推进昌宁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昌宁一中:党建领航 共创辉煌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快乐茶山行
茶山谣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云南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哀牢国遗物
寻找“哀牢古国”云南昌宁大甸山墓地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