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10-26范有娣
范有娣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和信念,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更好地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语言渲染整个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在教学导语中拨动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也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教师良好的导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思考。而在导语中,教师如能酝酿一种富有情趣的、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或情绪,那将拨动学生心弦,使整个教学氛围定格在与文本相对应的感情基调上,使学生定格在与教材内容相吻合的情绪氛围中,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笔者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同学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像《丑小鸭》呀,《三只小猪》呀,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令人心情沉重的故事。”不难想象,学生听了这一生动的、情感丰富的启发性语言后,都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说这个故事令人心情沉重?它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时候,学生都巴不得一睹为快。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文范读中处理情感,激发学生的体验欲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朗读的一把心灵钥匙。学生在享受语言熏陶和艺术感染的同时,提升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被带入一个广阔的境地。
如《观潮》一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文字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描绘得淋漓尽致。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熟读这一段,接着播放背景音乐入情入境开始读起来,声音时高时低,音律时放时收。当读到后两句时更是气势高昂、雄浑有力,把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美尽情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同时,通过朗读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此景应此情,许多学生都踊跃举手,想通过亲身朗读来体验一把。所以,课堂上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对于点燃课堂激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在意境欣赏中理解情感,调動学生的探究欲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境界。在一般的作品中,“意”不能直接讲出来,需要借外物表现出来;“境”不是纯客观的物象,需要由意来生发。所以说意境是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融合,在文学作品中,它通常蕴含着审美情趣,有陶冶情操之功效。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中美的意境的描绘,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当学生体会了草原的美景后,笔者做了这样的描绘:新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奔腾而壮实的骏马和恬静自得的水牛,静候于此,让人久久不愿离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里的景美,人更美。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探究的欲望顿时被激发起来,一头埋进书中,双眼就像侦察器一样,不停地在文字间扫描。几分钟后,孩子们都能结合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心地善良来理解这里的人更美,更有学生理解到了“蒙汉一家亲”的内在情感。
四、在体态语言中传递情感,促进学生的向上欲
体态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手势,把某些内容中的情绪部分充分展示出来。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具有强烈的情绪表达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体态语言,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运用得当,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融会贯通。还可以在润物无声中与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增进师生之情,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学习。
教师走进教室时,用关爱、柔和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这种平等、受尊重的氛围中,他们自然愿意开启思维,保持与老师的课堂节奏一致。
手是传递爱的接力棒。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欲言又止,一时难于表达时,教师轻抚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当学生有精彩的发言时,鼓励全班同学给他送去热烈的掌声,或竖起一个大拇指。这简单的动作能给孩子们树起一面爱的风帆,让孩子们扬帆起航。
微笑是最美的语言。当学生积极思考时投以微笑;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投以微笑;当学生不开口读书时投以微笑……用微笑化去学生心中的坚冰,温暖学生的心田。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升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