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2017-10-26李平
李平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在进行自我发展,以及教育升级方面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力争做到依托于网络技术不断拓展高校的教学摘要。这就让在“互联网+”基础上做好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该文就“互联网+”视阁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信息化建设;教学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2-0014-02
教育是一个永远进行时的话题,各国的学者都曾对教育表达过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即生活”,有的学者热为“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无论如何表达,统一的思想均认为: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產生的,也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日渐盛行发展的时代下,如何让教学资源依托于互联网达到更好地共享,如何让高校教学资源彰显最大的价值则成为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1“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及共享数据基础
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和高校数字资源信息化。其根本建设目标就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学校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划分为财务部、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分别针对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资产的管理、档案的管理等。但是由于各个部门针对各自的建设方案和管理方案不同,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就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对接。并且由于有些资料与数据是各个部门所必要的,还会产生很多人负责同一类管理对象,造成劳动力的不必要重复。而高校数字资源信息化,是学校为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而建设的,虽然大多资源数据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数据,但由于大多管理系统无论是内容建设还是系统的管理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其之间并没有大多的关联,也就难以实现数据共享,进而导致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和物力资源浪费。在接下来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整理,呈现出一套可供决策支撑和学习的共享数据,不仅要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也能更加高效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这是“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信息化发展方向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2“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设计
2.1运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学来构建平台
运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学来构建平台就是指通过运用面向对象的概念来对复杂的系统进行分析、描述并构建出整体的系统模型。其是通过本身所具有的消息机制体现出来的相异性来进行判断分析的。运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学来构建平台的主要设计原理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呈现效果的过程。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通过运用所构建的平台发送出信息检索任务,将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呈现到平台上,平台在本身的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就将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问题的答案反馈到平台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如果数据库中不存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会通过“任务学习”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自身对所寻找出来的答案进行判定,如若答案能够合理解决问题,就会将这一答案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形成一条新的数据库信息。
2.2大数据技术实现平台资源共享的有效管理
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是为了使更多的对学习感兴趣的人通过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所以对于平台的主要要求就是平台资源的安全性和平台的稳定性。而平台的建设主要通过硬件和软件来组成。在硬件架构方面,采用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标准稳定架构,即数据库、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并通过NAS存储方式来存储数据信息,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软件方面,平台可以采用开源软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资金单独采购,可以大量的节省软件成本,并且可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用户可以通过自己所熟悉的浏览器登录平台进行自由学习和教学等活动。
2.3以Web2.0等社交网络应用为主实现平台的协作式学习
Web2.0主要包含qq、微信、微博、博客等即时通信系统,大多用户通过这些网络社交系统上传自己的原创学习资源与大家分享,并且会有很多用户在一起交流和讨论学习内容,参与讨论的人员不仅会有教师、学生,还会有很多专家或其他社会成员,可以能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还使用户加强了自己主人翁的体验,使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学习平台上,并且,更多的用户可以通过“写”信息,不仅使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资源,也是网络平台增加了更多的输出信息资源。
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互动中,也就是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学习资源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有较多的低效信息将有价值的学习信息淹没,使用户在学习中查找、获取、交流等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web2.0提供了很多的知识管理工具,采用网状或超文本的形式将知识链接起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3“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3.1多角色的平台功能设计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所拥有的多角色功能,可以更有效的全方位提高平台的安全性,更方便地对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
针对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管理用户。并给予不同用户不同的使用权限。
教师用户每天可以通过平台,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详细的学习内容。通过平台,教师可以随时思考,随时备课。例如:教师在外校听课,学习到更好的教学方式或发现了较好的学习素材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将学习方式和学习素材上传到平台上,突破了普通教学中遇到的时空限制。
学生用户作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大的受益者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授课内容,有效解决不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的问题。并且可以随时向授课教师提出问题并能得到解答,教师也可以和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交流,有效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提高。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学生们能够拥有个性化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的适应性。endprint
管理用户主要是针对平台的安全监管或平台上的内容的健康和有序性,从而有效合理地管理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处理,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管理,使不同用户账号拥有不同的使用权限,能够有效的保障平台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3.2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学习平台,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平台进行访问。通过平台,各个高校的老师可以共同探讨教学思想、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可以一起讨论教学反思,互相取长补短,编排出最好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并且,教师们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上传教学内容,并随时补充,更新教学事例,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通过共享平台,学生们还可以自己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科分享自己不同的见解。不仅教师们能够上传教学资源,学生们也可以上传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教学资源与大家分享,使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3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空间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新的体验。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给学生们提高了一种个性化的、智能化的学习空间,使教学课堂重新“活”了过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學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生通过共享平台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定制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拥有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3.4跨界、融合式的学习网络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包含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包含很多社会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学习知识,通过学习变革、学习开放、学习跨界,能够使学生们全方位的发展,也更加坚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使不同的学科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该平台可以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建立,文科类教学资源库予以建设,其主要是以成熟的资源平台作为依托,结合了文科学习的特点,以学生的需要和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来进行个性资源的设计,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予以高效集成和利用。对于理科类教学资源的建立则主要体现的是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将当前相关的、前沿性的研究成果放置其中让学生进行参考和应用。使用者可以通过平台对资源进行相应地标注和分类,可以依据需要进行快速定位和搜索,并对资源进行下载和使用。其中还可以融合更多的素材资源,诸如文本类、图书类、影像类、视频类等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搜索和应用的资源。学生既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应的学科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多学科的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多知识增长提供辅助。
4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具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也是一项极为庞大的工程。平台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计划和体系,需要相应制度作为根本性保证,从而让平台的建设更为高效,让平台的建设为学生们的学习添油助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