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沈忠源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用药规律分析
2017-10-26李晓东沈忠源
詹 磊,李晓东*,沈忠源
(1.湖北省中医院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武汉 430074)
基于数据挖掘的沈忠源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用药规律分析
詹 磊1,2,李晓东1,2*,沈忠源1,2
(1.湖北省中医院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武汉 430074)
目的:将沈忠源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病例资料录入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用药规律,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方法:利用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对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沈忠源教授专家门诊乙肝肝硬化的患者信息进行采集,并对其中药用药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发现其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用药规律及性味归经分布规律。结果:①38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所用中药共计127种,累计使用中药5 595频次,最常用的中药前10味分别为郁金、枳壳、乌贼骨、白术、黄连、丹参、半边莲、茵陈蒿、瓜蒌、鸡内金;②最常用的中药药味主要是苦味和甘味,其次是辛味;药性以寒、微寒、温、平为主;常用中药的归经以归肝、脾经中药为主。结论:沈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多以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药性多为寒、微寒、温、平,是基于中医“平调阴阳,以平为期”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现了沈教授“解毒祛瘀、理肝健脾”的重要原则。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 数据挖掘 乙肝肝硬化 用药规律
目前,乙肝肝硬化严重危害着身体健康,其病因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最为普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呈世界性流行,中国现有慢性感染者约9 300万人,慢乙肝患者约3 000万人,其中有13%-38%可发展为肝硬化,乙肝肝硬化中肝癌的年发生率为3%-6%[1]。乙肝肝硬化早期阶段若进行积极治疗,疾病可以逆转不再发展。因此,积极开展乙肝肝硬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2]。
中医古籍中并无乙肝肝硬化病名的记载,现代医家根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黄疸”、“积聚”、“胁痛”、“鼓胀”等中医疾病范畴[3],其中医病因多为毒邪外侵、虫毒感染、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肝病迁延日久等方面[4],病位主要在肝脾,久病及肾。现代医家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乙肝肝硬化,中医药防治肝硬化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5]。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方法主要从辨证论治、中药组方、针灸等多方面入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其远期预后[6]。
沈忠源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名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教授从医4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脏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方面,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承于沈教授,现应用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以数据挖掘方式分析沈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至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沈忠源教授专家门诊就诊,并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采集数据时在系统中录入的诊断包括:“乙肝肝硬变”、“乙肝肝硬化”、“乙型肝炎后肝硬变”、“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并腹水”等),共计594例,其中开具中药处方者388例。中药数据直接来源于门诊处方系统。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都是参照2011年修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7]。
1.3 纳入标准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沈忠源教授专家门诊处方系统里,明确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且有中药处方数据的患者(即上述388例)。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处理
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沈教授专家门诊的38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为基础,通过把所有病例资料直接应用标准术语的电子病历模板进行结构化录入,然后进行数据汇交并导入数据库[8,9],以确保信息真实性;数据采集人员都需进行多次操作培训,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规范性。
2.2 数据利用
抽取数据库中沈忠源教授专家门诊处方系统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导入ODS数据库;通过核查数据的缺漏,完善数据;将完善数据导入细节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整合、数据转换和数据清理过程,以满足挖掘分析需求。
2.3 数据挖掘分析与统计方法
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利用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和复杂网络技术,使用复杂关联、聚类等大数据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通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率、药物性味、归经。
3 结果
3.1 沈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总体用药规律分析
在纳入的38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出现的中药名称共计127种,使用中药频次累计5 595次。对所有127种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沈忠源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最常用的10味中药分别是郁金、枳壳、乌贼骨、白术、黄连、丹参、半边莲、茵陈蒿、瓜蒌、鸡内金。其使用频次均在60%以上,每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占总中药处方比例见表1。
表1 乙肝肝硬化患者中药使用频率分析
图1 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药味统计
3.2 沈忠源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
3.2.1 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的药味
对乙肝肝硬化30味常用中药的主要药味进行统计分析(图1,部分中药归属于两种药味):苦味:枳壳、郁金、白术、茵陈蒿、丹参、柴胡、瓜蒌、厚朴、黄连、太子参、半边莲、延胡索、天花粉、佛手、牛膝、白英、莪术,计17味。甘味:白术、黄芪、瓜蒌、葛根、太子参、鸡内金、酸枣仁、柏子仁、天花粉、苏木、牛膝、黄芪、猪苓、谷芽、麦芽,共计15味。辛味:枳壳、郁金、茵陈蒿、柴胡、葛根、厚朴、半边莲、延胡索、苏木、佛手、徐长卿、大腹皮、莪术,共计13味。酸味:酸枣仁、枳壳、牛膝,共计2味。咸味:乌贼骨、苏木,共计2味。从图1中可以看出,沈教授常用中药主要以苦味药和甘味药为主,其次为辛味药。
图2 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药性统计
图3 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归经统计
3.2.2 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的药性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30味常用中药的药性进行分析可知(图2)。性寒:郁金、瓜蒌、黄连、半边莲、白英,合计5味。性微寒:茵陈蒿、丹参、柴胡、天花粉,合计4味。性温:枳壳、白术、黄芪、乌贼骨、厚朴、延胡索、佛手、徐长卿、黄芪、大腹皮、谷芽、莪术,合计12味。性平:太子参、鸡内金、酸枣仁、柏子仁、苏木、牛膝、猪苓、麦芽,合计8味。性凉:葛根,仅1味。从图2中可以得出,沈教授常用中药多为性寒、性微寒、性温、性平之品,如黄连性味虽苦寒,但在使用时剂量较少,整个方药性偏凉,但其相互作用较为平和,无大寒大热竣猛之品,体现了“平调阴阳,以平为期”的辨证论治思想。
3.3 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的归经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常用的30味中药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图3,部分中药有多个归经属性)。入脾经药物(共14味):枳壳、白术、黄芪、葛根、厚朴、黄连、延胡索、佛手、黄芪、大腹皮、猪苓、谷芽、麦芽、莪术。入肝经药物(共15味):郁金、茵陈蒿、丹参、柴胡、乌贼骨、半边莲、酸枣仁、延胡索、苏木、佛手、徐长卿、牛膝、黄芪、白英、莪术。入肺经药物(共9味):黄芪、瓜蒌、厚朴、太子参、半边莲、天花粉、佛手、黄芪、猪苓。入胃经药物(共16味):枳壳、白术、茵陈蒿、瓜蒌、葛根、厚朴、黄连、鸡内金、天花粉、佛手、徐长卿、白英、大腹皮、猪苓、谷芽、麦芽。入心经药物(共9味):郁金、丹参、黄连、酸枣仁、柏子仁、延胡索、苏木、猪苓。入肾经药物(共6味):乌贼骨、半边莲、柏子仁、牛膝、黄芪、猪苓。入胆经药物(共5味):郁金、茵陈蒿、柴胡、黄连、酸枣仁。从图3中可以得出乙肝肝硬化常用中药以入脾经、胃经、肝经为主,其次为肺经、心经。
4 讨论
本研究中纳入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型门诊沈忠源教授专家门诊的38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提取中药388首,所用中药127味,沈教授累计使用中药5 595频次,反映出沈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用药的灵活性和个体化疗法的多样性。
4.1 乙肝肝硬化总体用药规律的分析
沈教授在治疗乙肝肝硬化方面,从中药用药总体分布规律来看,排在前面30位的中药分别为郁金、枳壳、乌贼骨、白术、黄连、丹参、半边莲、茵陈蒿、瓜蒌、鸡内金、柴胡、厚朴、太子参、黄芪、葛根、酸枣仁、徐长卿、延胡索、白英、柏子仁、佛手、大腹皮、猪苓、天花粉、谷芽、莪术、牛膝、麦芽、金钱草、苏木,从而可知沈忠源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用药思路主要为理肝健脾,解毒祛瘀。
统计结果显示,排在前10位的药物中,枳壳、郁金疏肝理气,白术益气健脾,半边莲、丹参、瓜蒌皮解毒祛瘀、化痰散结,黄连、乌贼骨、鸡内金和胃制酸,茵陈利胆退黄。前10位药体现了沈教授理肝健脾,解毒祛瘀治疗肝硬化的思想。其后的5种药物均为疏肝理气健脾之品,强化疏肝解郁,益气健脾之力,可窥见肝气郁结,脾失健运为乙肝肝硬化的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
4.2 从性味归经的分布规律上体现了沈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思路
4.2.1 中药性味的分布规律情况
对沈教授常用的30味中药进行性味分析得出,苦味和甘味为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药物(苦味药17种,甘味药15种);其次是辛味药,有13种,体现了乙肝肝硬化的用药原则是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苦味药主清泄、燥湿,用以清热泻火,甘味药主滋补和中、缓急止痛,兼调和诸药之功,辛味药主发散解表、行气血,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正是从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等方面着手。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10,11]。通过统计分析可知,乙肝肝硬化的中药药性多为寒、微寒、温、平,少见大寒大热竣猛之品,这体现了中医学“平调阴阳,以平为期”辨证论治思想。
4.2.2 中药归经的分布规律情况
对乙肝肝硬化常用的30味中药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胃经药物16味,入肝经药物15味,入脾经药物14味,入肺经药物9味,入心经药物9味,入肾经药物6味,入胆经药物5味,药物主要以入肝脾经为主,体现了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从肝脾论治的思想,如《伤寒论》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综上所述,本研究是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来探讨名老中医沈忠源教授在治疗乙肝肝硬化方面的经验和用药规律的研究。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12]是基于临床研究理念的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计算机、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构建的中医临床研究技术平台。其核心是高度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也是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平台[13]。该方式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临床数据为导向,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科研范式[14,15]。
沈教授认为乙肝肝硬化的病机是湿热邪毒久羁,瘀结肝胆而失于疏泄,脾失健运,气血不和[16]。此次研究通过对理论研究和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沈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用药常以疏肝、健脾、清热、活血药物为主,中药性味多为寒、微寒、温、平之品,无明显大寒大热竣猛药物。沈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是基于“平调阴阳,以平为期”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现了其以“解毒祛瘀、理肝健脾”之法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重要原则[17]。
本研究基于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平台,从名老中医沈忠源教授的辨证论治经验入手,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讨沈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用药规律,用于寻找临床上用之有效的良方,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并发掘中医药的宝贵财富,为中医学的发展和继承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依据,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 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1(2):133-135.
2 钱胜利.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医学,2010,30(6):48-49.
3 庄享静,贾春华.实验技术介入后中医论治“肝硬化”的变迁.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9):1984-1988.
4 刘瑶,吴同玉.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近况.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823-825.
5 李鸿玲.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医学信息旬刊,2010,5(1):2-4.
6 张连俊,左亚东.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中医临床研究,2015,7(2):145-147.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4):277-279.
8 史华新,刘保延,谢琦,等.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数据采集平台服务流构建的思考.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8):4-5.
9 刘保延,尹爱宁,张润顺,等.中医规范术语在结构化电子病历中应用体系的研究.中国数字医学,2012,7(8):41-44.
10黄长乐,赵文霞.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进展.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46-147.
11庄享静,贾春华.实验技术介入后中医论治“肝硬化”的变迁.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9):1984-1988.
12 Liu B,Zhou X,Wang Y,et al.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in realworl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data: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Statistics in Medicine,2012,31(7):653-60.
13王斌,谢琪,史华新,等.真实世界临床科研中电子病历数据的存储.中医杂志,2013,54(20):1736-1739.
14 Wu H,Li X,Yang F,et al.Construction of a shared system-based realworld clinical research system.Front Med,2014,8(3):382-388.
15刘保延.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中医杂志,2013,54(6):451-455.
16沈忠源.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经验.湖北中医杂志,1991,13(6):31-32.
17沈忠源.肝炎后肝硬化治验.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0):39-40.
Study on Regularity of Professor Shen Zhongyuan’s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Based on Data Mining
Zhan Lei1,2,Li Xiaodong1,2,Shsen Zhongyuan1,2
(1.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1,China;2.Hubei Provinc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74,China)
Through the clinical research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law of Professor Shen Zhongyuan's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and to inherit academic thoughts of senior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octors.The structur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was used.The information of Professor Shen Zhongyuan expert outpatient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was col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5.And then,the medical data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medication regularity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the distribution rule of the taste tropism of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88 cases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27 kinds of herbal medicine.The cumulative using frequency of herbal medicine was 5595.The most commonly used 10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turmeric,citrus aurantium,cuttlefish bone,atractylodes,rhizoma coptidis,salvia miltiorrhiza,lobelia,artemisia capillaris,fructus trichosanthis,and chicken’s gizzard-membrane.The taste of mostly used Chinese medicine is bitter and sweet,followed by acrid.The n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is cold,slightly cold,warm and even.The meridian tropism of Chinese medicine is mainly to the liver and spleen meridian.It was concluded that Professor Shen i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drug laws was often to use heat-clearing and toxin-relieving,qi-reinforcing and spleen-invigorating medicine,liver-soothing and qi-regulating medicine,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medicine.The nature of herbal medicine used is mostly cold,slightly cold,warm and even.It is based on th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ought of“regulating yin-yang to maintain the balance.”It showed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of“toxin-removing,stasis-removing,liver-regulating and spleen-strengthening”by professor Shen.
Clinical research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data mining,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laws of medicine application
10.11842/wst.2017.07.015
R284.1
A
2017-05-02
修回日期:2017-07-06
* 通讯作者:李晓东,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肝胆病的研究。
(责任编辑:马雅静,责任译审: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