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舌尖 寂寞
2017-10-25长夜之饮
长夜之饮
提到中秋美食,首先人们会想到月饼。北宋时期,“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糕点已然流行开来,经过千年演化,逐渐形成了各地风味不同的月饼。不过,作为美食文化盛行的大国,除了月饼之外,我国几乎各个地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中秋特色美食。可以说,琳琅多彩的中秋传统食品承载着中华民族有关时光的记忆与余韵。“舌尖上的中秋”不仅美味,细品之间,更能悟到地域文化的多彩与历史沉淀的光辉。
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一首《西江月》中写道:“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随着秋风渐起,不知不觉,中秋节这个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的中华传统节日已有了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漫长的时光与广袤的大地孕育了丰富的节日内涵,也孕育了多种多样的节日风俗,除了寄寓“月圆人圆”美意的月饼之外,其他各色中秋美食亦是佳节中令人满口余香的好味道。
蟹:“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
农历八月,秋风渐起,菊香露浓,正是吃蟹的好时节。
中秋节与蟹,与其说是不约而遇,不如说是水到渠成。中国人食用螃蟹的历史甚至比中秋节的历史还要长久,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距今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年。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文明逐渐发展,吃蟹早已从最初解决温饱的选择,逐渐演变为一种兼具风雅与食趣的享受。从魏晋开始,闲情逸致的食蟹行为已经在士大夫与雅士之间颇为流行;《晋书·毕卓传》记载,毕卓狂放嗜酒,曾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句“左手持蟹螯”在后续的千年间被文人墨客多次化用,尤其在中秋节民俗兴盛的两宋时期,苏轼写“主人有酒君独醉,蟹螯何不左手持”,秦观写“左手持蟹螯,举觞属云汉”,陆游则写“秋风萧萧吹鬓丝,蟹螯正可左手持”,完全道出了秋日食蟹的妙处所在。
到了翰林风雅更盛的明朝,根据彼时的“美食指南”《考吃》记载,食蟹客们拥有了更加高级的“装备”,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八种,这便是日后“蟹八件”的雏形。手握小巧精致的金、银、铜制餐具,拆解一只蟹往往要历时一个小时以上,食蟹的过程自然也变成了享受的重点。在《红楼梦》中,史湘云大摆螃蟹宴,所图的不仅是螃蟹的鲜美,更是拆解螃蟹、吟诗赏菊的高雅翩然。
在现代,中秋习俗仍然是食用河蟹居多,但海蟹与其他水产也悄然登上了美食的舞台。农历八月的海鲜同样肥美,在近海地区,一亲海产的芳泽也是不错的选择。
菱角:“饮鹿因过翠水头,碧花菱角满潭秋。”
农历八月自古便是物产丰富的时节,除却有蟹可食,更为清淡却又寓意深厚的菱角同样登上了节庆的餐桌。
菱角自七月开始长成,但最好的时节当属八月中秋。此时的菱角成熟饱满,甘甜清脆,正是生食与烹煮两相宜的状态。我国江南地区有中秋节食用菱角的习俗,不仅是为迎上菱角品质上佳的时节,更是在节庆中讨取彩头,希望吃到菱角的小孩得到“聪明伶俐”的祝福。
我国食用菱角的历史非常深厚,各个朝代都能觅到诗人对它的称赞。南朝梁简文帝写“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是仕女采菱;白居易的“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属于唐朝美食;苏轼的宋朝珍馐“只将菱角与鸡头”不仅提到了菱角,还提到了被称为“鸡头”或者“鸡头米”的芡实;明朝的杨基写“船头老翁一尺须,斗量菱角兼卖鱼”,勾勒出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祥和画面。
菱角是苏州特产“水八仙”之一,八月中秋起菱角,最佳品种当属闻名全国的红菱。红菱壳薄,肉厚,鲜嫩微甜,加上外观色泽粉红柔嫩,十分讨喜,往往是该季的热销果品。菱角既可生食,也可以与其他食材同烹同煮。秋日出游,许多人选择带一点红菱角作为水果,食之便能清热生津,消暑解热;若要熟食,吃法则更加多种多样,既可以水煮,也可以做成菱角粥,更可以与多种菜肉做成简单小炒,或是焖成广式的“菱角焖排骨”。嫩菱脆爽,老菱粉糯,不同的选择间,展现的是千变万化的江南风情。
糍粑:“夕饭当吴门,重此英烈魂。”
在中秋佳节各地各类的特色饮食中,糍粑算不上豪华和稀奇,却是背后最有故事的一种饮食选择。就如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是纪念屈原,在我国的湖南、四川等地区,中秋吃糍粑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其父是楚王子建的太傅,后遭构陷杀害,伍子胥一人逃到吴国,效力于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经营下,吴国修建了闔闾城与姑苏城等重要都市,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强大;公元506年,在孙武的协助下,伍子胥为吴国攻破楚国都,成就了吴国的春秋霸主地位。然而,后来的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忽视了来自越国的威胁,伍子胥劝谏不成,被迫自杀,并留下“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我能不能留下一只眼睛看到越人攻入吴国呢)”的著名遗言。其后九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果然一举攻破了吴国。
相传,当初伍子胥修建阖闾城的时候,曾预言在他死后国家有难,百姓为免遭饥荒,可以在城下掘地三尺,找到充饥之物。越国攻吴后,阖闾城断粮许久,饿殍遍野,人们想起伍子胥的嘱托,暗中拆城墙挖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此后,每到佳节,人们就用糯米制成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纪念伍子胥。
中秋食用糍粑,除了纪念英烈,还有讨取团圆的意味。糍粑经过反复的捶打,烤制成圆形,以昭“团团圆圆”。新烤成的糍粑洁白如雪,香气扑鼻,佐以黄豆、芝麻、果仁、白糖混合而成的黄豆面,配上鲜咸的腊肉,便成了中秋节不可多得的美食佳肴。
瓜类:“绵绵瓜瓞,俾立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