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7-10-25孙金明程艳彬李肖亚时玥孙曼华丁雪
孙金明+程艳彬+李肖亚+时玥+孙曼华+丁雪
摘要:本文利用在河北省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河北省城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年龄、受教育年限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政府、社会应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关注贫困老人群体,弘扬新时期“孝”文化,重视家庭代际和谐建设,加快专业社工队伍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社会工作
一、问题提出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健康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之一,表示个体主观生活质量水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过往研究主要探究了老年人个体特征(如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身体状况)[1-2]、社会参与等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但已有成果中有关河北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很少。2016年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424.9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12.49万人,占16.33%,比2010年上升3.3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地区老龄人口比例约为16.8%,远超10%的国际老龄化标准。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省内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本研究以河北省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省内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结合分析成果对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实现积极老龄化。
二、研究设计
1、数据说明。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于2016年8-12月开展的“河北省城市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调查”项目。调查对象为省内城市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抽样方法上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资料收集采用入户问卷访谈方式,共回收问卷931份,有效问卷854份,有效率为91.7%。
2、变量介绍。将问卷中“您对当前生活满意吗?”设为因变量,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将一般、不满意合并为不满意。因变量为二分变量。
将老年人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经济状况设为自变量,变量赋值与基本信息详见表1。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交互分析法来测量各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使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
1、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生活选择满意的被访老人占60.78%,略高于骆为祥、李建新根据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所测算的全国水平(59.22%)[3]。
2、不同影响因素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c2/t检验结果显示,除宗教信仰外,老年人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年龄、受教育年限、居住方式、健康状况均与其生活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的多因素分析: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本文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年龄、受教育年限、居住方式、健康状况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表2数据可见,在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除居住方式外,老年人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年龄、受教育年限均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老年女性的生活满意度是老年男性的3.03倍;有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是无配偶老年人的3.08倍;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身体较差的老年人的4.65倍;经济宽裕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贫困老年人的2.06倍;老年人年龄每增长一岁,其生活满意度提高54%;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高1.78倍。
比较可知,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身体不健康对老年人的影响不仅是身体感觉上的病痛,还会使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缩短其生活半径,影响到其生活体验与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自理能力的下降意味着老年人在生活上需要更多地依赖他人,独立性下降,影响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这些都容易降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配偶对老年人而言,不仅是共同生活者,更是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主要提供者,“少年夫妻老来伴”强调的就是老年阶段配偶的重要性。过往研究认为,没有配偶的老年人由于缺乏来自家庭的情感交流,亲情感下降,孤独感上升,容易导致其生活满意度下降[4]。
经济状况越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高。老年人收入水平高,意味着其在家中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对他人的经济依赖度较低,在家庭中仍旧会保有较高的家庭地位,对家庭重大事件具有发言权甚至决策权,有利于老年人保持较好的生活满意感。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高,原因可能在于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在遇到老化过程中的问题时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资源比较合理的解决问题,从而具有更高的效能感与成就感。
通常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会下降,进而引起生活满意度的下降。但已有研究表明,年龄的增长对老年人生活能够产生正向积极作用,如成熟效应、存活效应等。年龄的积极效应往往超过其消极效应,因而老年人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越高。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基于以上研究可见,河北省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受教育年限、年龄对河北省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2、政策建议。本研究顯示,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充分重视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维护,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做到及时预防,及时治疗。社区层面,应大力发展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组织老年人定期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国家层面,尽快建立、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针对失能老人、患有长期慢性病老人等需要长期照护群体推出长期照护保险,提高患病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老年人经济状况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国家社会福利性政策应加大对低收入老年人、贫困家庭老年人的扶持力度;基层政府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扶贫政策,做好贫困老年人“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加强对贫困老年人的动态管理。
当前,绝大多数老年人仍然选择在家养老,因此和睦地家庭内部关系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和社会应注重和弘扬新时期“孝”文化,树立孝道典型模范事例,塑造“以孝为荣”的价值取向,营造“百善孝为先”的浓厚社会氛围。此外,子女不能只注重物质层面的给予,更应注重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做到“常回家看看”。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但当前省内老年社会服务业发展仍较为滞后,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因此,应大力发展老年社会服务事业,培养老年服务人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对于老龄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特别是老年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照料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艺敏,朱炎等.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6):517—519.
[2] 成红磊.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老龄科学研究,2016(5):20-28.
[3] 骆为祥、李建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年龄差异研究[J].人口研究,2011(6):51-61.
[4] 刘吉.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