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7-10-25赵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赵萌

摘 要:21世纪,伴随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在广度、深度上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引发社会变革的基础环境因素。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媒体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改变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等,促使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背景、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社会人群中,大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对其进行科学、及时、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极为必要的,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当今的数字时代,人们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1]

一、新媒体简述

有别于传统的电视、报刊、和广播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依托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信息传播形式,能够打破传统媒体被动接收信息、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人们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积极的信息服务,是数字时代的主流媒体形式,将在未来社会信息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引发社会各领域的变革。

二、新媒体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应用

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调研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网民人数超过6.6亿,其中,大学生网民占比约12.6%,超过半数为手机网民。可以说,网络已经彻底融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等各项活动,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此形势下,要想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广播、书刊等教育载体形式的桎梏,积极运用网络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元化的新媒体,以此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丰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满足当代大学生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需要。[2]

三、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作为一种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信息媒介形式,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中性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作用。概括而言,新媒体环境具有交互性、灵活性、虚拟性、平等性等特征,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影响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应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教育强化,新媒体环境的灵活性为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途径,能够借助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此同时,新媒体的虚拟性、平等性增强了教育的展现力,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直接的了解、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此外,交互性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为学生提供辩论学习的机会,避免片面说教式教学的出现。

2.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育活动的负面作用表现

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既要认识到新媒体环境的积极影响,也应该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负面作用。首先,新媒体的灵活性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给许多错误思潮传播、泛滥的机会;其次,伴随新媒体的教育应用,教育的技术性有所提升,客观上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最后,新媒体的诸多便利使得许多老师和学生放弃对传统教育形式的坚守,导致传统教育的许多精华被摒弃。第四,新媒体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以保障,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此外,还应考虑网络安全问题。

四、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积极转变教育的思路与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载体、传播渠道、形式等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在此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应审时度势,积极转变教育的思路和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尝试接受并运用新媒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渠道,以此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新媒体是依托网络实现的,建设和谐、高效的校园网络是借助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学校应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加大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为新媒体环境的营造创建良好的物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对网络实体运行的可靠性进行专项管理;与此同时,应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及时清除各类错误思潮、言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利的网络环境,避免大学生受到拜金、享乐等错误价值取向的诱惑。

3.结合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的手段

教育中,应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新媒体为外延,形成全方位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运用论坛、微博、微信等媒介形式,发布论坛帖子,开设相关的公众号等,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思政学习手段,实现现实课堂教学与网络虚拟教学的相互交织、统一,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4.依托网络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形式应从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逐步转变为互动式、体验式和引导式,消除传统教育的僵硬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深处,融入大学生的行为和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3]

结语

综上,新时期思政工作应在分析新媒体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结合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形式,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悅, 陈巧玲. 浅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 新闻爱好者, 2017(1).

[2]都亿, 刘丽丽, 杨婷. 浅谈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新西部旬刊, 2017(2):130-131.

[3]周红霞.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J]. 电子制作, 2014(3):131-1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