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探讨
2017-10-25高海燕
高海燕
摘 要: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必须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確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促使基础教学能够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教学 管理 探讨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决定了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班级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因此,如果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很好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就可以使学校降低整体管理的难度,并且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正确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实现教学与教育一体化的目标[1]。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班主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找出每个学生的优势,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同时,教师除了要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引进合作学习模式,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班级德育管理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高尚,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2]。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他们思想单纯、善于模仿,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在走上社会以后,能成为行为高尚、思想端正的人才。在班集体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培养下,可以使班级气氛融洽,学生和睦相处,有助于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
3.班级日常生活管理
班级日常生活管理指的是教师在管理工作中,根据管理任务和教学目标对班级日常生活的管理[3]。班级日常生活管理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日常行为关系已经成为了学生素质水平的衡量标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协调好学生与家长及各科老师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班级管理现状
1.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观念落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普及,应试教育的短板越发突显,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4]。但有很多小学班主任的思想仍然比较落后,还是在延续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班主任教师认为班级管理主要就是管理纪律、督促学生学习等,导致很多学生已经产生了叛逆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
由于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多,缺乏沟通,关系紧张是很常见的问题,也是小学班主任教师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一些教师过于讲究“权威性”,没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5]。
三、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策略
1.班主任管理理念需要革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普及,小学班主任要革新教学理念,不能再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水平需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除了学习成绩外,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是学生评估标准中的一部分,班主任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做到全面发展。此外,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不可歧视或冷落成绩差的学生,要因材施教,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使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能共同成长。同时,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教师要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状态,并且可以邀请任课教师经常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意见,以便对班级管理工作及时加以完善。同时,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可以诚恳的邀请任课教师来参加,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也使学生转变对任课教师的偏见,促进学生与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班主任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学习先进、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心理学领域知识。学校要注重对班主任的培训,使班主任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对班级运行状态进行科学分析,掌握班级管理的运作手段与发展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落实班主任的德育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落后的教学管理理念,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洪恩,闫公兰.浅谈小学班主任教学中的管理艺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7):122.
[2] 王晓燕.浅析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艺术[J].新课程·小学,2015(5):212-212.
[3] 刘艳波.小学班主任如何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J].新课程·小学,2015(5):206-206.
[4] 马吉向.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5):23-23.
[5] 刘玉静.关于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艺术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