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用技术开展设计实践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

2017-10-25靳庆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工具材料活动

靳庆军

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是一门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重视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课堂重视设计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直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技术设计活动提高理解技术、选择技术、管理技术、应用技术的能力,从而培养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从通用技术教材来看,必修内容的《技术与设计》重点是学习者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里的设计不仅是狭义的构思设想、形成方案,还包括制作、试验等,是包括整个“造物”的过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开展设计实践活动就是在积极落实课程开设的初衷。

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实践活动只有理念和口号是不够的,老师需要针对学校实际,学生状况,采取一定的组织管理方法和实施步骤来做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结合近几年通用技术课堂上开展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总结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一、做好组织安排

做好整个过程的组织管理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

首先,学生的设计实践活动,老师先做好课程进度,课时的安排。课程教学在何时安排设计实践,实践活动持续多长时间都需要前期计划好。个人总结一般设计实践活动用4节课(一周一节,一个月时间)就会完成。

其次要考虑实践活动场地、材料及工具的问题。这个要结合学校实情灵活处理。场地来说,有实践室的就以实践室为主,没有实践室的就以教室为主。材料和工具的问题,这是根据设计的题目来具体讲的。学生设计的题目,是需要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校本实际、现有资源情况灵活开展的。考虑到学生能拿到的工具和容易找到的材料,在设计题目时选简单一点。

采用小组管理形式,加强过程管理。设计要求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每组6-8人),小组组长负责工作的分工,任务的落实等。

笔者在必修一学生学完前三章内容后开始第一个设计实践活动,设计笔筒或组牌。开始的时候学生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逐个解答。学生的疑惑解答完以后老师再做设计统一要求:每一小组至少上交一件作品。设计时间为4节课,一个月时间。在通用技术课堂或家里做。对于用到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小组内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都来找,废物利用,从身边,从家里找。实在有困难的小组老师也会提供一些帮助。

为了增加学生制作的热情,鼓励大家都动手,教师要设计一套评比奖励办法,告知每一位学生。笔者采用的有小组积分奖励,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形式。具体措施可结合班级其它学科老师的评价激励措施来实施。

二、做好设计各阶段任务督促检查。

实践活动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确设计内容,明确各自责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设计的物品名称、外形、结构,用到的材料和工具等,画出草图,形成设计方案。同时对工具和材料从哪里来?谁来找?何时带来?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都要明确。这些工作要求在一课时内完成。第二阶段为设计制作阶段。学生依据方案草图,利用工具对材料开始加工设计,此阶段持续两周以上时间。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在课堂上逐一检查学生设计的进度,督促小组成员任务的落实。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和小组同学商量拿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做一些针对性的技术辅导。第三阶段为作品展示交流。

整个设计活动持续4周时间。做好分阶段工作任务的落实是设计活动取得好的效果的关键。

三、提供物質帮助和技术辅导

在设计制作阶段学生常常会说没有材料和工具,不会设计,这样的话。其实这些都是小组成员责任没有落实的原因。因为设计的题目往往都比较简单,大部分材料从家里是完全能找到的,这个需要老师和小组组长成员协商落实。一部分真的找材料工具困难时,老师想办法从学校实验室、库房或其它地方找。对于设计类似笔筒、组牌的简单文化用品,材料基本上不用买。但在设计台灯、风扇、钟表等一些物品时的时候往往需要教师统一购买一些基本的材料(笔者总结基本上是每组花3元钱就能完成台灯、钟表、风扇的制作)。

在设计制作阶段老师还要做一些技术指导。往往是老师自己做一个或者是拿其它小组的作品作为演示,辅导动手能力差的小组来完成作品。

在设计制作阶段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利用好小组长职能,激发小组成员的协作精神,团结起来,困难问题一般都会解决。在这一阶段老师穿插讲解设计一般原则,技术试验、模型、有关工具的使用、设计的评价等内容,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往往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做好设计交流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能力,享受成功

设计作品的展示交流是设计过程的最后一步,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评价的综合展现,也是学生思维、个人综合能力的展示,做好这一步很有意义。

作品的展示范围大的可以是校园内展览,小的也可放在教学楼楼道、教室内展示。范围越大,关注度越高,展示交流作用会越好,设计者的成就感会越强,各方面都有好处。

一般的作品展示交流是在课堂上进行。按次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讲台展示、讲解、评价作品。内容包括作品名称、功能,设计理念等。在小组展示中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乃至班级文化、小组文化都会展示出来。对每一件作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做一些针对性的点评效果会很好。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教师的指点,一方面对教学内容、活动目标意义有了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展示我们会看到学生的聪明智慧,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认识到他们的创造力,综合能力等,这些表现常常会感动老师。

展示完成后要有评比和奖励。这个是按照设计开始时公开的评价激励措施来实施的。或给小组积分,或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小礼品等。

整体看来,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愈来愈得到到更多师生、家长的认可。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双创”工作的在各行业的深入开展,创客教育在学校的迅速普及发展,以及新高考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评价的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独特地位,特殊魅力将进一步彰显出来。课程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机遇。相信通用技术教师将会有更大的作为,设计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成果也将会更加耀眼夺目。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具材料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