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演示装置在“微小世界”的应用研究

2017-10-25赵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显微镜生物装置

一、研究的提出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单元《微小世界》,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教学中使用的都是简易显微镜,而显微演示装置为微观察和认识微小世界提供了便捷,显微镜演示装置也叫电子目镜或显微光电图像转换装置,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任何标准生物显微镜,使用该装置,可使抽象的微小观察变得栩栩如生,从而大大提高使用和教学效率。

1.现状分析

这个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只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观察微细的观察领域,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植物的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

2.研究前测分析

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六年级下册一单元《微小世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在《微小世界》中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 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改进观察工具。

3.相关研究综述

在确立研究后对显微演示装置在“微小世界”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了解,经查阅相关资料和网上收索后发现显微演示装置在“微小世界”的应用研究有以下研究和成果:

关于对生物显微演示装置的研究和成果:

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是国家教育部为中小学的生物实验教学而配备的一种教学仪器。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年04期 許平聪 高健撰写的《生物显微装置的选择与使用》介绍了生物显微演示装置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马国华、鲁平、刘燕、刘海涛撰写的《显微摄影与显微镜使用常见相关问题》提出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它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4.研究前期研究综述

(1)通过研究提出在实践操作和研训活动应包含交流、沟通、研究、讨论、辩论等,还包含着实践活动。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3)通过研究教师自身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二、研究界定

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显微镜演示装置也叫电子目镜或显微光电图像转换装置,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任何标准生物显微镜,使用该装置,可使抽象的微小观察变得栩栩如生,从而大大提高使用和教学效率。

三、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1.选题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经研究查阅资料和网上检索后发现显微演示装置在“微小世界”的应用研究较少,显微演示装置为微观察和认识微小世界提供了便捷,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任何标准生物显微镜,使用该装置,可使抽象的微小观察变得栩栩如生,从而大大提高使用和教学效率。

2.选题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在研究实践价值和意义上研究组认为: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水平;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通过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的创新之处

通过研究组将以“调查”“尝试”“指导”“实践”“展示”的创新方法。

四、研究原则与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地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这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1.研究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寻求、探索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中加以推广的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和谐发展原则

本研究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提高能力。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本研究计划通过调查法了解一线教师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统计为研究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计划地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察所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本研究研究计划通过观察法对对话式研训的开展过程进行具体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并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3)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以现存文献记载为资料来研究社会的一种方法。本研究计划通过文献法对对话理论和对话教学以及对话式研训进行资料检索和收集,确保研究研究依据充分、客观和真实。

(4)实践法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调查、观察、测量、统计等各种手段,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研究计划通过行动研究法对研究成果进行预设和印证,并在印证过程中不断去伪存真,一边研究一边改进,不断深化研究研究成果。

五、研究效果

通过研究使用显微镜演示装置,抽象的微小观察变得栩栩如生,从而大大提高使用和教学效率。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利用显微演示装置观察生物细胞,为初中的生物学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赵珩(198107--);女,四川省宜宾人,本科,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有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显微镜生物装置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第12话 完美生物
显微镜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显微镜下看沙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