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体能储备与训练研究
2017-10-25曾文勇
摘要:良好的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从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好的竞技状态。本文通过对短跑运动员体能储备和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分析,为短跑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短跑 体能 训练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也是田径比赛径赛项目中的一类,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确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优胜的项目;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是其体能的质构性基础,人体的机能特征是其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1]
一、体能的储备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英文文献称之为Fitness for competition andwin;Fitness for life activity,德国称为工作能力,法国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称之为体力,中国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并得到体育学术界的认可。体能包括健康体能和运动竞技运动体能,本文主要了解竞技运动体能:是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身体各种运动能力的总称,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心血管耐力、肌肉强力与耐力、柔韧性、大小肌肉群的可操作性与协调性、力量、运动中保持平衡的能力。
体能的储备是通过长时间的体能训练获得的,不是一两天能提高的,是坚持加速跑、变速跑、长距离慢跑等…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抗疲劳能力,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的训练质量。体能训练它是指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肌肉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经过长期体能训练,可增加肌耐力、心肺功能、敏捷度、及自信心,是提高运动能力、提升运动成绩、并避免运动伤害,所以长期的体能训练是进行比赛的重要保障。
二、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体能结构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大因素,在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短跑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成果和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短跑运动员的体能结构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智能水平、专项心理素质五大部分,体能训练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训练、身体机能训练、运动素质训练、智能水平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短距离跑运动项目的肌肉工作方式一般都以动力性运动方式进行,肌肉的爆发力在短距离跑运动中非常重要,爆发力贯穿在整个短距离跑运动项目过程中,短距离跑项目的肌肉工作部位以下肢为主,上肢和躯干部的肌肉主要维持机体平衡作用。在短距离运动项目中训练要不断的进行体能的训练,以提高体能和爆发力,进而提高速度,而体能的训练要有进行多次重复的负荷训练,一直到训练负荷提升到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体能储备,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在体能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强度要以运动员所能承受强度为依据,合理要求运动训练负荷,并不断提升运动肌能。
短跑的日常训练主要以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为基础,来维持和提高运动员自身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但是以竞技比赛为目的的短距离项目运动员就需要在基础训练的前提下不断的提高力量、速度、耐力,进而不断的超越自身奔跑极限来为每一次比赛服务,遵循速度是关键、力量是基础、耐力是保证的原则。在训练中要针对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进行训练,以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使身体素质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的情况下相应的发展其他素质;累积多年、系统、不间断的训练过程,合理安排训练周期,有计划有目的,使运动员的体能状态持续发展。
三、中外运动员身体机能对比
改变速度都要消耗能量,而速度的改变又取决于步频和步幅,然而两者的耗能又是不一样的,据文献查阅,肌肉收缩消耗的能量与肌肉收缩速度成对比,肌肉收缩的速度增加一倍,能量所消耗的氧气和需要量就会增加7倍,维持肌肉活动的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等…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合成的,所有速度越快就会导致肌肉疲劳越早出现。从身体条件的角度看,中外优秀运动员特别以黑人为主,在身高体重上不占优势,肌肉的维度和宽度相对较小,使得我们运动员在跑步的步频和步幅上不占优势,肌肉所承受的最大力量相对较弱。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步幅的增大主要依靠摆动腿的充分折叠抬高以及支撑腿的充分伸展,使肌肉收缩的出长度增加,提高肌肉的收缩力,达到肌肉的最大工作效率,步幅的增加使肌肉的缓冲时间增长,更有利于三磷酸腺苷的在合成,黑人运动员步幅大,肌肉力量强,肌肉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早,使得其在短距离项目上有着良好的先天优勢。[2]
四、体能储备与营养供给
短距离项目的运动员全年训练都是在围绕基础训练进行,提高技术和力量素质,根据短距离项目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供给特点,营养的合理搭配对提高运动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增加运动员的肌肉维度和肌肉力量要多补充蛋白质和肌酸,可以使运动员在训练中保证最佳的状态;在大强度训练后肌肉细胞膜会受到损害,能影响运动负荷的承受力,继而需要多补充肽类和1·6-二磷果酸糖含量高的食物;每天在高强度的训练下,运动员还需要多补充谷氨酸和番茄红素之类的食物,来提高自身免疫机能,促进高强度训练后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曾文勇(1988—),男,汉,籍贯:四川米易,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单位: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田径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