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的交往行为失范引导方法研究
2017-10-25郑小侠
摘 要:在意识与价值观相互交织的今天,高中教育仅仅重视道德认知,忽略高中生行为习惯、规范的养成,导致高中生普遍存在行为失范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高中生交往行为失范的现状,从家庭、校园以及社会三方面提出引导学生交往行为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生 交往行为 校园教育
引言
交往行为是重要的互动形式,试图通过语言、行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他人的认同、理解与支持。在交往行为中,人们在共同理解所处环境、情形的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意愿,开展相互之间的活动。但是,交往行为不能影响他人的利益以及行为,否则,便属于交往行为失范。
一、高中生的交往行为失范现状
1.在家庭中交往行为失范
在家庭中,高中生交往行为失范主要有以下原因:(1)父母关系紧张。这样的现象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发生交往行为失范的现象;(2)亲子关系紧张。青春期的孩子原本就有潜伏着叛逆的因子,而许多高中生除了繁重的学业压力之外,课余时间还要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生活单调,压力巨大,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火上浇油的是许多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严加要求。多重压力引发家庭交往行为失落。
2.在校园中交往行为失范
校园是高中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交往行为失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堂行为失范。课堂行为失范包括学习、纪律、师生关系等方面,每一方面的失范行为都会影响课堂的秩序,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其他学生的时间,降低课堂效率,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同学交往失范。高中生的情感比较微妙且相对复杂,违反了同学交往的吸引性、互动性,使得部分学生常常失落与孤寂,甚至形成社交障碍。(3)异性交往失范。高中生的心理与生理都日渐成熟,对异性产生好感更加强烈,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便会违反异性交往行为的规范。
3.在社会中交往行为失范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逐渐接触社会,但是却发生很多交往行为失范的现象:(1)法律意识淡薄。校园欺凌与暴力事情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甚至许多暴力现象是老师,令人发指。这样的现象足以说明许多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需要学校以及相关部门予以重视[1] ;(2)诚信缺失。瞒着父母老师上网吧、玩游戏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3)社会公德缺失。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沉淀的不成文规定,能够调节社会的公共秩序,但部分高中生缺乏社会公德,常出现不排队、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不文明的行为,各地都时常出现高中生破坏共享单车的现象。
二、高中生的交往行为引导方法
1.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因此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交往行为。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性、生活性与具体性等特点,能够有效的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的意识,培养优秀的高中生。
首先,改善父母之间的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家长尽可能向高中生传递积极、阳光的正能量,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不要将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带给孩子,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适中。(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遵从孩子的想法。家长与学生的喜好存在差异,因此父母不能依据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报名特长班,如:孩子喜欢学文科,但家长强制孩子选理科;孩子渴望加入学校的街舞社团,而家长却强行阻扰,生怕影响学习。这种强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现象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率,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减轻心理负担;(2)给孩子适度的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张驰有度,如:減少补习班的数量。家长需要与学生深入交谈,了解孩子真实的需求,可以适当地借助外力,但高中学习的核心特点是向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发展,家长在学习方面要做是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为孩子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规范其交往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场所之一,但是部分学校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需要优化育人的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增强集体意识。在课堂行为失范方面,大多是由于高中生缺乏集体意识造成的,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这一方面需要班主任予以重视。首先,增加集体活动的次数,如下午课后组织班级活动、周末出游、假期游学等,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会使师生的关系更加亲密;其次,创作“班徽”、“班歌”、“班训”“跑操口号”,可以征集同学们的“凡人凡语”张贴在室内,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又具有文艺气息的学习环境;再次,老师、同学需要关爱特殊家庭的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避免其形成孤单、自卑的心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2)重视心理教育。高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因此学校可以适当的开展心理课程或者开设心理咨询室,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重点教育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同性或异性交往失范的学生,了解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规范高中生的交往行为。
3.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环境是高中生开展交往行为的场所之一,但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规范学生的交往行为。例如:组织学生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拿起工具,走上街头,为社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体会和感悟各行各业的艰辛,同时能够有效的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通过这引起方式,能够提高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规范其交往行为,引导学生生长为优秀的公民[2]。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在很多方面存在交往行为失范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此为基础,高中生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规范交往行为,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所以,可以将文中引导高中生交往行为的措施应用在日常教育与生活中,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刚.高中生的交往行为失范及引导[D].南京失范大学,2011.
[2]梁凤华.高中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5.
作者简介
郑小侠(1977.09—),男,籍贯:浙江省温州市,学历:本科,毕业于温州大学;现有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励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