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2017-10-25张博
张博
摘要:简要介绍了换元法的相关理论,包括基本概念、一般分类和使用方法。从不同题型的实例出发,解析了三种换元法在函数、不等式和三角问题中的用法。最后总结了三点运用技巧,除了掌握常规换元方法和仔细分析题目条件外,还需特别注意换元时的等效条件。
关键词:高中数学 换元法 等效替代
一、换元法概述
所谓换元法,就是将题目中原有的一部分变量用一个新的变量来替代,通过换元,通常可以起到简化形式、缩减变量的效果。常用的换元方式有三种:一是整体换元,比如将关于x的表达式f(x)整体换元为t,再用t表示其他的关于x的表达式;二是利用的关系,对一些具有相似形式的表达式做三角换元,比如可将中的替换为,;三是均值换元,当可以确切求出两个变量的和时,便可使用均值换元,比如,那么可以做均值换元,。无论是哪种换元,换元后都是对新的中间变量或进行运算,在求出中间变量的结果后,再求原变量的取值。从这样的解题思路可以看出,换元时保证等效变换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定义域的转变,只有保证变换是等效的,才能保证计算结果是等效的。[1]
二、例题解析
1.函数题
例:已知有函数,试求其值域。
解:根据根号下函数有意义的要求,可以知道,这一类题型一般的求解思路是求出导数,根据导数找出单调性,然后比较两个端点和可能有的极值点的大小关系来求出值域。但这道题的函数中有两个带根号的表达式,求导后形式复杂,计算繁琐,因此可以考虑利用三角函数换元以做简化。[2]
观察函数表达式,可以改写为,由于有,因此可以设,,注意原函数的定义域,这里等效变换时。然后原函数可化为,,这样就很容易地得到原函数值域为。
2.不等式题
例:已知不等式,无论x取何值,该不等式均成立,试求出k的取值范围。
解:这道题从考点来看,并不复杂,是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可以借助形如的二次函數的性质进行求解,要求总有,则必然有,。但这道题的复杂之处在于三个系数为关于k的对数形式,如果直接带入根的判别式将很难计算,因此这里就需要先做换元,简化系数表达形式,待求出中间变量取值范围后,再求k的范围。
此处选择整体换元法,需要根据题中变量的形式合理选择被换元的部分。观察三个系数,发现底数均为2,且都含有k与k+1这两项,因此可设,那么另外两个系数可以表示为:
在将系数换元简化后,带入原不等式,就得到,不等式对所有x都成立的条件则可表示为,,联立解得,即,解得。
3.三角问题
例: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A、B、C满足A+C=2B,且,求的大小。
解:三角形三个内角A、B、C是本题中的未知变量,已知条件有A+C=2B,,以及A+B+C=180°,目标表达式中含有两个未知变量A和C,基本解题思路应当是根据已知条件做初步的推导分析,将目标表达式改写成用已知变量表达的形式,才能最终求解。
根据A+C=2B和A+B+C=180°可以求出A+C=120°,B =60°,这时可以利用均值换元法,设A=60°+α,C=60°-α,且有,那么第二个条件可改写成:
由此解得
那么。
三、技巧归纳
1.掌握常规换元方法
从例题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换元方法有其一般性的对应形式,尤其是三角换元。因此对于普通难度的题目,重点在于熟练掌握常规的换元规律,做到快速反应,迅速解题。[3]
2.善于观察题目形式
在一些难度较高的题型当中,题目所给条件具有隐藏性,这时就需要对题目的条件做梳理分析,寻找可以进行换元的突破点。值得注意的是,题型难度大小并不影响使用换元的基本条件,因此对条件进行初步的解算和分析有助于打开后面的思路,不必因为一眼看不出来就放弃换元法。
3.注意等效条件
换元前后的等效性,是换元法正确运用的基本保证,但也是容易被粗心忽略的地方。无论题型如何,难度如何,都需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结语
换元法是高中数学解题中的经典方法,在多种题型中均有应用。本文通过对换元法的概念解析和例题总结,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类似的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解题方法的归纳,相信这样的工作对提升解题能力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桂华. 浅谈换元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S1):57.
[2]王永德. 高中数学中换元法的几种方式[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82-84.
[3]和洪云. “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 大理学院学报,2011,(04):17-2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