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写作中的三大硬伤及应对方法

2017-10-25杨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描写情节写作

杨倩

摘 要:写作在语文中考分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其重要性与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形成正比,问题百出。本文主要阐述一下自己在作文批改中总结出的学生最易犯的三个问题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写作 审题 描写 情节

写作在语文中考分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其重要性与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形成正比,问题百出。写作没有捷径可走,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无法一蹴而就,可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却是切实可行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批改中总结出的学生最易犯的三个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一、画地而趋—审题缺乏发散思维

写作就像造房子,审题就是房子的地基,地基出了问题,房子摇摇欲坠。很多情真意切的学生拿不到高分就是因为太习惯于写老生常谈的父爱母爱等话题,无法发散思考,画地而趋。

有一次我布置了《____不只是____》的中考题,很多同学写的都是《母亲不只是亲人》《读书不只是为了考试》,这样的写作真实自我,但落入俗套,欠缺深度。造成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的确是学生人生阅历生活环境有限,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欠缺科学有效的审题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没那么难:

1.以小见大

前面说到《____不只是____》,其实这个半命题作文完全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有一个学生写的是《登山,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先写登山的过程,重点描写道路的坎坷以及畏难情绪,再写登顶远眺后壮丽景象,最后得出感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写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2.以大化小

作文标题字数越少,词语的外延就越大,写作的范围就越广,这类作文最好的办法是以大化小。以“品”这个话题为例,人生能品的东西很多,品物,品情,品文化……但写作角度太大,很容易泛泛而谈,我们可以通过追问来缩小口径,“品什么”“为什么品” “怎么品”,比如有个学生写的是《品那一份经典》,他既缩小了品的内容,又向阅卷老师展现了他的博闻强识。

3.实题虚写

有一次学校测试考了中考题《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班学生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手,思维狭窄。作文课上,我给学生读了一篇满分作文,那位同学写的是“蔺相如向廉颇伸出了双手,成就了赵国的安定和富强,王昭君向匈奴伸出了双手,成就了汉匈两族几世的和睦与太平”,这里的伸手不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姿态,通过这篇文章我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化实为虚,避免与别人千篇一律。

4.虚题实写

有不少作文的题目本身或提供写作的材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感受心灵之美”。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化虚为实,通过具体情节来表现题目的虚指意义。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他和父亲走在路上,父亲突然踩在了玻璃渣上鲜血直流,我生气的把它扔到了路边,父亲瘸着腿捡起了玻璃渣,防止它再割伤别人,我羞愧的低下了头,感受到了父亲的心灵之美。故事很简单,但题目中虚空的心灵之美却形象生动。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心灵之美写不出,以捡拾玻璃渣写之。

二、囫囵吞枣—记叙缺乏细节描写

记叙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叙述和描写,但现实是,大多数同学缺乏描写意识,习惯于囫囵吞枣地叙述,以学生作文为例:

示例一:“不知何时,天突然阴了下来,风婆婆野牛般地横冲直撞,不一会,倾盆大雨直泻而下,打在地上,激起层层晶莹的水花”。

示例二:“天很快暗了下来,看上去快要下雨了,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很明显,第二位同学只是单纯地叙述,没有灵动的细节描写,干瘪乏味,只有框架没有血肉。

那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注重观察

莫泊桑年轻时请教已经名噪一时的福楼拜怎样写作,福楼拜告诉他要观察,“你观察一棵树,盯住它看,一直看到你发现这一棵树与其他的树不一样的时候为止。”

我们要引导学生体悟观察的重要性。比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句就是细致观察而来。

2.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分解细化

描写说到底就是把要叙述的某件事情的过程或场景加以分解细化,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加以展开。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能用一个爬字表达的过程,作者把它分解成了 “攀”“缩”“微倾”等动作,并将其放大放慢,过程清晰令人震动,满满的父爱展露无遗。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的训练,于细微处见真情。

三、头重脚轻—情节缺乏详略布局

作文素材的布局非常重要,無论是每段的字数还是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的文字比重都有讲究,既要匀称,又要重点突出,然而现在的学生习作大多头重脚轻。

有一次我布置了 “____走进我的青春”,有个学生以《那杯牛奶走进我的青春》为题写“母亲为熬夜苦战的我送牛奶但被我烦躁的打翻,后心感惭愧,顿悟母爱”,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构思,但他开头写的太多,而具体打翻牛奶回忆往事却一笔带过,最后以 “那杯牛奶走进了我的人生”匆匆结尾,这样的文章好似一个梨型身材的臃肿妇人,分外别扭。

要改进这个硬伤也不是无章可循,只要因势利导,就能迎刃而解。

1.打腹稿,找准关键情节

头重脚轻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写作思路不够连贯完整,想到什么写什么,打腹稿,就是让学生在脑中将整篇文章过一遍,同时提醒他们在落笔前将作文各部分的比重划分清楚,不能平均用力,但主体部分也不是越详细越好,我们应该截取其中的一个关键片段着重展开,比如前面说过的《背影》,作者没有交代送别的全部过程,而是着重写了月台送别买橘的事,至于其他的旁逸斜出,或剪裁零用,或割爱弃置。

2.看时间,把握写作进度

头重脚轻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控制好写作时间,刚开始写的时候字斟句酌,等到时间所剩无几,只能想办法压缩高潮结尾,变得虎头蛇尾,不知所云。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一定要加强限时作文的训练,保证学生有一个清晰合理的时间安排。

“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他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也应该像日光一样,把有效的写作方法,教给可爱的学生,让他们用作文谱写多彩的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描写情节写作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尤袤诗作遴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