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蒲公英

2017-10-25杨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德育

杨屹

摘 要:“爱就大声讲出来”就像蒲公英的生命随风获得永生一样,在讲的过程中传递着正能量。“爱就大声讲出来”是多开展一些演讲赛这种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不要把学生管成思想僵化被动接受的机器。真正重视校规的是“教”而不是“管”,教学生求真、向善,把校规当成一面查找自己缺点的镜子,不断完善自己,修炼自己的品德。

关键词:德育 正向能量 爱就大声讲出来

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得到延续,借助风的力量,蒲公英将生命的种子洒满了大地。爱,在宣讲中被唤醒并得以弘扬,汇成大爱无疆。

学校结合县教育局开设的“道德讲堂”,分别组织聆听了“感恩我们在行动”演讲报告会、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晚会”并举行了观后感演讲比赛,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随之,学校校又举行了“溪城少年·中国梦”演讲赛,全场共有14名参赛选手,讲的都是有关爱的内容,大声讲出了他们心中的那份爱,个个精彩,给在场的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感动了所有的观众,更感动了我。整个过程会场鸦雀无声,时有些许唏嘘声,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爱之“酶”已在学生心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学生真情的演讲和最后的比赛结果让我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平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要这样、不能这样、不許做…….”这些来自教师口中命令性的词汇,完全是由外部强加给学生们的条条框框,一种强制性的、生硬的、抽象的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很难让学生心悦诚服,有时只是短暂的压服,碍于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约束,学生也只能是“屈服”,学生是口服心不服,同样地错误还会继续发生,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些必要的制度是不能少的,关键是管理制度如何实施,如果完全是用制度作为“狼牙棒”,棒杀各种情况,表面上管住了,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涌澎湃,隐患随时可能爆发。曾经有个叫周一凡(化名)的学生在教室下棋,班干部把此事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对违反班规的两名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当时两名学生接受了批评教育,但周一凡心中并没接受,到了晚上同学们都睡着了,该生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砖头砸向那名班干部的头,险些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不同于其它职业,它是教师整个人格同学生整个人格相互接触的事业,仅凭借知识与技能不能形成教育关系”。我们教育对象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我们的教育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改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唤起了心灵的共鸣,才真正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苏格拉底也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也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是生搬硬套的规定,只有让学生心里接受并认为是正确的,从而转化成自觉的行动。教育工作者要调动各种因素,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真、善、美的魅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它不是强求而是影响、不是制度而是感化、不是规范而是自律。

此次演讲赛,同学们在台上将自己对爱的理解讲了出来,听起来是生动而不是热闹、是真情而不是矫情、是真实而不是空洞。虽然讲的是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却似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很多的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来源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校园。娓娓道来,似汩汩清泉流进我们的心田。他们用真、善、美打动了观众。从他们演讲中可以看出,演讲者的心灵得到了洗礼,观众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左青青、李梦雅等同学取得了较好名次,她们之所以脱颖而出,不是她们高超的演讲技巧,而是她们心中有爱、有孝、有善,她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践行着这些美德,这些美德已经内化成了她们的品质,所以她们对真善美理解更深刻,讲起来才有血有肉,才能感染观众,打动评委。

德育需要“正向能量”。一所大学举办学生辩论会,一方因老师拖延课时迟到,评委给准时到场的另一方加了3分。对于德育,这有启示意义:奖励中有鼓励,惩罚中却没有伤害。只有更多地传递出“正向能量”,易于接受、形成触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改进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心有所悟,行有所果。同学们将心中的爱讲了出来,与大家分享、与大家交流、与大家共勉。让心与心得以碰撞,让心灵唤醒心灵,将生活中的正能量得以传递。因为她们讲过,所以她们要践行;因为她们讲过,所以她们要遵守;因为她们讲过,所以她们要监督;因为要讲出来,所以她们才会践行爱;因为能讲出来,所以她们才具有爱。

“爱就大声讲出来”就像蒲公英的生命随风获得永生一样,在讲的过程中传递着正能量。 “爱就大声讲出来”是给学生更多表达思想、表达心声的机会。老师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强行规定,多一些交流沟通。“爱就大声讲出来”是多开展一些诸如演讲赛这种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少一些苍白无力的管教,尊重每个生命个体,不要把学生管成思想僵化被动接受的机器。真正以生为本,重视校规的“教”而不是“管”,教学生们求真、向善,把校规当成一面查找自己缺点的镜子,反躬自省,不断完善自己,修炼自己的品德。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通过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从心里认同我们的教育,而不是形式上的敷衍,最终达到治标又治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需要唤醒、爱需要传递、爱需要推崇,爱需要大声讲出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
德育动感操,一举两得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德育之花在节日文化中盛开
德育无处不在——从生活中挖掘德育资源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