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初探
2017-10-25梁丹
梁丹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教育发展和语文素质的培养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不断的推陈出新,寓教于乐,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观念 发展 发散思维 个性 能力
如果问21世纪的高频词汇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创新!而人们对创新的接纳和包容,来源于创新对人们无孔不入的浸染和感化。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更新观念
身教重于言传,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有使命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甩两袖清风,战三尺讲台”的传统语文教学已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分段写段意、概括中心、写作特点。由此往往导致:教师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学生却“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学生缺少创新精神,难得具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及创新的基本能力,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把传统的 “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启发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中的每时每刻成为创新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是富有启发性的,学生的回答应可打破思维惯势的;教师的评价应是有弹性的,学生的练习是要能够迁移运用的;要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注重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内容的创新因素,才能得心应手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为创造性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蓄势。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这一火把的人,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2]
二、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3]
2.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只有教學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步:导语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男职工宿舍发现了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7年6月17日,伊春市第一中学高二2班学生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第二步:质疑。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第三、四步:讨论、合作。6人一组,选定调查选题(共四个: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任选一个)。小组讨论,一人执笔,15分钟准备。第五步:创新。每组选 一人宣读调查报告内容。这一步最让教师欣喜,学生调查的不仅周密详尽,精妙独到,而且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课堂上气氛热烈,思想活跃,频频创新。学习至此,小说的主题一目了然,人物形象跃然眼前,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效果。
三、语文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学术报告等,并且创办了文学社刊物,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几乎没有什么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甚至我的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会踏踏实实的努力探索,努力学习,努力创新。我深知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4]
参考文献
[1]丁超. 提高语文素养发掘创新能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初探[J]. 保山学院学报, 2005, 24(4):94-96.
[2]杨晓燕.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 德宏教育学院学报, 2001(1):24-25.
[3]张秀清, 杨万良.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3):74-76.
[4]赵玉林.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