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2017-10-25李守芬
李守芬
美味佳肴能使人的口舌感到满足,同样,如诗如画的美景映入你的眼帘会使你感到无限的愉悦。这种享受除了大自然给予之外还可以向美术寻求。所谓“美”,即指一切关于美的事物。“术”是指制造美的技术技能,所以无论是从字面上的解释,还是从我们对于事物理解的顺序上,都要把认识美的能力放在最前面。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为核心,下面我就培养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能力来谈几点认识:
一、发现美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当中,要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在评头论足时,能对其造型,色彩和构图有较细致独特的看法。能自己大胆的运用美术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神秘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神秘趣味。不随波逐流,才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如:油画《父亲》创作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和追求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情感,和审美的境界等人文性的内涵。当时,罗中立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在有一年的除夕夜,他上厕所时看到一个老人在厕所傻呆呆蹲着,问他为何不回家,那个老人说:他的工作是守粪,因此不能离开。当时,罗中立已经在构思着父亲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后来他从外面拿来了酒,和这个老人一起度过了除夕夜。同时创作出了油画《父亲》。这幅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百折不屈的创造力。产生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撼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显而易见,要培养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到它所蕴藏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
二、欣赏美
欣赏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行为,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应该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形式美即作品的含义。所以除了你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外,还要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如: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线描画,中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等。学生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并能把他们正确运用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如:齐白石的《群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他将生活中的草虾进行加工、概括。以墨色深浅变化,画出虾的透明感,以须角的漂浮感画出水的波动的。他画的虾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虾壳的硬度、透明感、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生动而有生命力。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情趣。通过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作品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2、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3、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4、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和流派。学生能用剪短的话语,用口头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吸取美
美育与其它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渗入人文意识。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还需要一定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的吸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知识,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小岛,他们接触的人文精神的海洋。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造寻找素材。如: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的玫瑰、黄的菊花、兰的杜鹃、紫的罗兰等。此外,树林、动物等等。带孩子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給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小学生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给学生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彩笔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如:李冬梅的《放学了》一课启发学生去表现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活动。如摔跤、踢毽、扭秧歌等,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孩子们在经过观察思考后,就拿起画笔画了下来。虽然他们的画都还很幼稚,但这都是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印象。在作画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观察的能力,也感悟到了生活的美。
四、创造美
正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美术的创造,还要求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只停留在梦幻状态和直觉状态。要在这种状态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新的具体形象。其形式有:类似再造、接近再造、对比再造、因果再造、自由再造。小学生的世界,也是诡秘幻化的世界。他们在这个世界里,追求理想,探寻未知,渴望美好。
在学习《奇思妙想》一课时,学生欣赏着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的《莫斯科的英国人》,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以想象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学生惊呼不已,跃跃欲试。一幅幅作品呈现在我的面前:一座粉色鞋型的房子,鞋底安着奥迪的车轮;雪糕棒组拼成两个正在演杂技的人;水桶成了机器人的身体;铅笔和橡皮的结合竟成了遨游太空的火箭。
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想象是创作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须创设良好的心里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并非毫无约束的自由发展。创造力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师生不懈的努力,才能向人们展示美好的画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