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的思考
2017-10-25乔治军
乔治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小学数学教学也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尝试性创新,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被很好的激发出来,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也会有所上升,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设有效问题 思考分析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各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也开始应运而生,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就是这一时期的科技产物,现如今,已被小学数学教学所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据相关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全面运用,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自行解决,同样,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大力推动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
一、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也给予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的创新和完善,而且还要积极转变教师思想,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引进多样化、科学化、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为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1.问题情境创新重点偏离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创设有效问题教学模式时,通常都会将精力集中在问题情境的开发与创新上,对于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是否与情景教学模式相融合却是有些忽视,这就会导致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数学教学重难点不符,不仅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而且也会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带来很多不利因素。[2]
2.问题情境创设使用性低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相关教师就要控制好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教学模式的力度,尽量适中,这样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但是该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而教师有时并未重视这一要求,不仅未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目的性不强,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问题情境创设缺乏深度
很多小学教师对于情境创设并未给予正确的认知,常常将其作为简单的生活情境再现,这种教学观念虽然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帮助,但是由于缺少对教学情境可行性的深入分析,所以导致问题情境的教学作用只停留在表面,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深度。
二、原则分析
1.可操作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会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从全局角度出发,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辅助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来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作用,进而最大化保障其能够顺利进行开展。
2.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十分强烈,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主要以追求趣味性与灵活性为核心,在运用过程中,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丰富形象的声音、文字、图像等,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目光,满足其求知欲望,所以,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必须要坚持趣味性原则。
3.多样性
通常,小学生对新颖生动的事物都会提起足够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要注意其多样性原则,通过适时的更新和完善,来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自行解决。
三、策略分析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为了进一步促进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实际运用时,就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起来,并结合学生的喜好,创设一些实际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减少学生学习负担,使其在整个小学期间都能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这一课程时,可先创设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如“妈妈买了10个苹果,给了爸爸6个,给了你3个?爸爸比你多了几个呢?”“爸爸吃掉一个苹果后,爸爸的苹果还比你多吗?多几个?”这样学生就会大力开拓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也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鲜明的物体,进而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2.创设操实践性问题情境
为了有效增强小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来创设具有实践性质的问题情境,这样既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如在讲解“数的混合运算”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提前准备一幅带有不同数字的卡片,并抽取要得到的结果和必须用到的运算符号,然后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看哪一组能够最先得到答案。这种实践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深刻感受到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3.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相关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创设一些符合其兴趣发展的游戏式问题情境,在实现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快问快答”活动,首先,教师要提出具体问题“一根铅笔10()”“一间房屋高2()”等问题,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来回答括号里所添加的长度单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为其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效调动了课堂气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十分可行,不仅可以调动数学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識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关教师在实际运用时,一定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 2016,06:10-11
[2]严家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 2017,03: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