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文化教育在我国高校的现状和发展

2017-10-25贾艳锋

戏剧之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建议高校现状

贾艳锋

【摘 要】生态文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能更好地处理教育中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近年來,高校教育受市场化、功利化现象的影响,淡化了生态文化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态文化教育;高校;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196-01

生态文化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在世界各地受到关注,它能促进教育中各因素的协调优化,促进教育功效的最大化。在高校中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高校生态环境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对于高校的生态文化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这方面的研究对高校的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文化教育的含义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人类精神的综合体,是受生态价值观指导的新产物,是一种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形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由于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的影响,英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化教育,瑞典、日本等都将生态文化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和意识。在我国,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八大后“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更是促进了生态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与教育实践中孕育而生的一种绿色生态与现实教育相结合的生态文化教育形式,既涵盖生态文化又囊括高校教育,体现了高校师生的生态文化价值观。高校学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无不受到高校文化及气息的影响。因此,将高校生态文化因素引入高校,并使其融入文化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价值观,促进高校生态教育的发展。

二、生态文化教育在高校的现状

(一)狭隘生态伦理观对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在古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于自然都抱着无比崇敬之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相对和谐。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逐步产生了胜天论的说法,《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敢于和天抗争的精神。文艺复兴后,人本主义思想已然成为当时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西方的胜天伦理观得到了极大发展,倡导人们从顺应自然发展到掌握自然。

近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也提出了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不断加深。在20世纪中期,毛泽东同志在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人定胜天”。受这些伦理观尤其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我国教育者也将其思想融进教育理念中,严重阻碍了高校发展生态文化教育。

(二)教育市场化和功利化对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强国发展战略和方针,高等教育在这个时候也成了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理性经济人”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高校教育逐步出现了市场化和功利化趋势,学校教育的形式变为以实用性教学为主,以教会学生一项社会谋生技能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生态文化教育遭受着重重困难。

(三)社会实践不足影响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发展。现今的学校教育主要以校内授课为主,学生接近自然、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人与自然、社会难以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学生在考核中虽然都合格,但难以真正转化成自己的能力,缺乏全面发展,不利于高效生态化教育的发展。

(四)高校发展生态文化教育形式化。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多以一些可有可无的活动来开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效率较低,其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措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无法将其融入课程之中。

三、构建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建议

(一)完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校园的生态坏境,完善校园整体的功能布局,建立一个以“育人、研究、生态”为核心的生态化校园,为实现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打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二)完善高校生态文化内涵。高校应传承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理念,积极渗透到大学文化建设中,充分展示学校精神和教学理念,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建设生态文明,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三)健全高校生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发展规章和保障机制,将生态文化理念落到实处,为更好发展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研究做好制度保障。确保学校的生态文化活动能有序进行。

(四)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理解生态文化教育对高校教育的意义,将生态文化观念提升到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高度,以正确的生态观为指导,全面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五)丰富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形式。高校应结合实际,不断丰富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比如对校园生态文化活动进行系统规划,不断探索活动的长效机制;以校园自身专业特色为基础,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打造特色的生态文化教育课程等。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1-23.

[2]赵玉洁.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养[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02):106-108.

[3]武珊珊,魏智勇.师范院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文献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5):94-96.

猜你喜欢

建议高校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