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冲突行为的观察研究
2017-10-25邹菲
邹菲
摘 要:冲突是儿童早期交往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幼儿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别受家庭影响,老师影响和同伴影响。
关键词:幼儿 冲突行为 观察 游戏中
问题提出:3--6岁的幼儿已能觉察到冲突以及冲突带来的痛苦,但往往由于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而陷入无助状态。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冲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幼儿放在温室里,关键在于要解决冲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怎样减少幼儿同伴冲突呢?因此,笔者从幼儿与同伴冲突的根本原因着手,从而找出解决的的办法。[1]
一、教师关注、了解每一位幼儿,辨证地看待幼儿间的冲突
幼儿跳出家庭的圈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从集体生活中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但是幼儿一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还不会为对方考虑,少采纳别人的意见,又加上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差,也很容易跟着同伴做同样的事,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难免产生误解以致引起争吵或者打架。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幼儿,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以致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幼儿冲突原因,在了解幼儿冲突原因后,要对他们的冲突采取辨证的方法,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是破坏了教学秩序,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再说幼儿的冲突固然又不全是自身的因素,所以老师也要经常思考,是不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还是家庭方面的原因等等,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老师还要强调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家长应为孩子的未來着想,正确教育孩子
家长爱幼儿、关心幼儿是很应该的事,但是很多家长只是盲目地去爱,总以为对幼儿好就是幼儿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什么都帮他做完,这样幼儿长大了就不会怪自己不宠他,不对他好了,殊不知家长这种思想这种做法会影响幼儿同伴交往,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做家长的应该多冷静思考,分清什么对幼儿有利,什么没有利,懂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遇到行为问题时,比如幼儿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想要时,家长首先要跟幼儿讲道理,让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不对。对孩子讲道理很必要,可以使幼儿懂得自己不对了,要服从道理,以后又想这样做时知道这样行不通。再者,要让幼儿有情感体验。幼儿表现突出时,可以适当地奖赏一些平时他想要的东西,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哟而知道家长并不是什么都不给他,不对他好,而不是像他想象的用哭、用闹的方式获得。有了道理有了情感,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个性,乐于与同伴交往,交往中也能有个愉快的心情。另外,家长不能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从而对幼儿过早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会使幼儿增加过多的压力,从而对学习有过多的厌倦。[2]
三、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接冲突的基本技巧,增加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在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容易出偏差,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这就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歉和道谢,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展开话题进行交际等等。在这教育教学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逐渐学会了关心和爱护他人,学会了为别人着想,会自己解决问题,避免很多冲突,而老师对孩子的冲突充当中间人,对幼儿起冲突的缘由过程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这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这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教师可以在幼儿掌握了一些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后,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3]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敞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谚语多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了好的同伴关系就会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比如可以开辟“玩具世界”,发动幼儿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并不像前面说的只是一方付出,付出那方肯定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才肯付出。还可以让幼儿讨论“怎么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玩具是该怎么办”,“你拿到伙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爱护玩具,不抢夺捣乱等。[4]
心理学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确实,假如儿童在生活中真的一点冲突也没有,这对儿童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但如果儿童处于太多的冲突之中,又会导致儿童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所以,在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家长和老师不要急于打骂孩子,把孩子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清楚自己犯的是什么错。尽量自己解决冲突。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高媛媛.善用同伴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幼教博览》,2006.1:第22页
[2]胥兴春.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学前教育研究 , 2006.(6):第9~10页
[3]崔爱林.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J].《幼儿教育》,2001.(5):第16页
[4]李安.同伴冲突及其解决策略[J].《幼儿教育》,2002.(11):第13页
[5]袁红英.幼儿冲突成因及其对策[OL].www.ep-china.net/artice/infant/2004/02/20040228162603.ht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