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平等的班级法治价值观及其意义价值
2017-10-25朱洪秋
朱洪秋
摘 要班级法治是班级治理的关键和枢纽。把民主与平等、共识与规则、责任与担当作为班级法治的三个关键要素和基本内涵,并构建以班级章程、班级公约、临时公约为主要法治形式的基本法、普通法、临时法,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班级法治体系框架。加强民主平等的班级法治价值观建设,对于提高班级治理效率和培养国家公民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 键 词中小学法治教育;班级法制教育观;民主;平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10-00-04
班级治理包括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元治、善治等多种治理方法和手段,班级法治是班级治理中多重治理方法的关键和枢纽。班级自治、共治、元治都要依靠班級法治的支撑,班级德治和善治也需要班级法治的落实和固化。班级法治在班级多元治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把民主平等作为班级法治的核心价值观,把民主与平等、共识与规则、责任与担当作为班级法治的三个关键要素和基本内涵,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班级法治体系框架。
一、班级法治的概念、内涵与类型
(一)班级法治的概念与内涵
“班级法治”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班级治理相关多元主体之间,通过民主、平等的对话协商过程,达成一定的共识和规则,并自觉遵守这些共识和规则的过程。一旦违反了这些共识和规则,违规者会自觉为自己的违规行为承担责任,并改善自己的相关行为。如果违规者不能承担违规责任,利益相关者就会对违规者给予舆论谴责和团体压力,迫使其承担相关责任,并改进相关行为。
民主与平等、共识与规则、责任与担当是班级法治的三个关键要素和基本内涵。民主与平等是班级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相关主体的平等作为前提条件,班级法治就可能成为强势者统治班级的工具;没有相关主体民主参与的过程,班级法治就会失去其科学性、合理性和群众基础。共识与规则是班级法治的内涵和依据,没有相关主体之间达成的共识,班级法治就很难得到多元主体的支持;没有把班级共识转化为班级管理的规则,班级法治就很难具有操作性和真正落到实处。责任与担当是班级法治的目的与手段,班级法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在班级法治过程中培养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班级法治的手段也是在每一位相关主体的责任与担当中得到保障,任何一个相关主体违反了共识与规则,都会受到舆论的压力和承担相应的逻辑后果。班级法治三要素及关系如图1所示。
(二)班级法治的类型
由于中小学班级主要是由未成年学生构成的,班级的主要功能是育人功能,所以,班级法治主要是借鉴国家法治的理念和思想来管理班级,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国家法治的概念和做法。也就是说,班级治理中的法治与社会治理中的法治概念和类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从法的称谓来讲,班级法治中的“法”通常被称之为“章程”“制度”“公约”“规则”等,而不称为法律或法规,这主要是由班级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其次,班级法治主要不是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力来执行的,而是通过班级共识和班级规则的约束力,以及违反班级规则的逻辑后果担当来实现的。因此,班级法治的基本体系和构成与国家法治基本体系与构成也是不同的。
班级法治体系包括基本法、普通法和临时法三种类型。基本法是指班级章程,是班级的母法。普通法主要是指班级章程之下的各种具体的班级管理公约或规则,是班级的子法。比如,课堂公约、作业公约、文明公约等。临时法是在各种临时活动中或者其他各种临时情境中产生的临时性公约或规则。班级法治体系的构成及关系如图2所示。
1.班级章程
班级章程是指,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而建立的,与现代国家治理、教育治理、学校治理相适应的,以促进班级民主管理、法治管理和自治管理为宗旨的一种规范性、自律性文件。
由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刚刚起步,教育治理现代化和学校治理现代化起步更晚,所以,班级治理现代化(尤其是中小学班级治理现代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少。作为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班级章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知网上还没有一篇在文章题目、关键词等方面包含班级章程的专业文章。
笔者认为,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学校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恰恰应该把加强班级章程为核心的班级治理现代化建设作为推动国家、教育、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因为中小学班级是以未成年学生为成员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团体组织,这里的成员接受新生事物快,各种利益冲突少,民主法治建设改革阻力小。更为重要的是,所有未来的社会公民,都要经历中小学班级这一基本组织的成长过程,以班级章程为核心的班级治理现代化建设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的合格人才。
为提高班级章程的现代性和操作性,笔者在对治理理论与实践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民主为灵魂和纽带,班级治理的六种方式和价值追求。它们分别是班级自治、班级共治、班级法治、班级德治、班级元治、班级善治,班级章程应该体现这些内涵和方式。现代班级章程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如图3所示。
2.班级公约与临时公约
班级公约是指,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班主任、学科教师或者班干部带领同学们商讨制定的班级管理基本制度规范。班级公约所包含的方面和内容差异很大,有的班级公约包含班级各个方面,有的班级公约仅界定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临时公约是指,在班级组织各种临时活动中,为了提高班级活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班主任或有关活动的组织者与相关参与者之间共同商讨确定的班级临时性公约,活动结束后,公约马上废止。
班级公约或班级临时公约都是班级法治的重要实行形式,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也应该包含班级法治的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是以民主与平等为基础和前提,以共识与规则为内涵和依据,以责任与担当为目的和手段。班级法治三要素或者班级公约制定与实施的三要素的突出和强调,主要是为了避免班级制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班主任或班干部代替全体同学制定有关班级制度或公约,或者出现班级公约口头化、空洞化而导致的无法操作落实的情况出现,或者是空有制度内涵和要求,没有响应的奖惩机制建立,导致违反制度或公约时无法问责和担当,直接影响班级公约或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班级公约或临时公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体参与和班级共识非常重要。只有相关主体参与了班级规范的制定过程,他们才会自愿自动遵守相关的班级规范;只有达成了班级的共识,才能形成班级舆论和同伴教育的力量,使得班级法治能够拥有团体动力这种巨大的无形力量的后盾支撑。有了相关主体的过程参与和班级共识的形成,奖惩措施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小,甚至不需要奖励和惩罚,班级规范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班级法治管理的一种更高境界追求。班级公约制定三要素及其关系如图4所示。
二、班级法治中奖励和惩罚的运用
与班级法治中的责任与担当相对应的是对规则遵守与违反而进行的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的运用有积极作用,也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所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需要非常慎重和科学统筹。
(一)班级法治中的表扬与奖励的运用
表扬和奖励是班级管理中最常用的管理手段,总体来讲对于班级正能量的传递和榜样的树立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如果表扬和奖励不当,也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方向和效能。比如,如果表扬和奖励过于注重学业发展和成绩排名,就会影响班级和学生发展的方面,甚至会出现片面追求学业和成绩的倾向,影响班级和谐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表扬与奖励的科学性、人文性、实效性,笔者提出班级法治中的激励行为的三原则。它们分别是发展性激励原则、多元化激励原则、个性化激励原则。发展性激励原则是指,表扬和奖励要多关注学生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是过于关注学生之间的比较和排队,这种评价原则可以减轻同学之间比较导致的不良竞争及弱势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多元化激励是指,表扬和奖励要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思想和评价理论中的多元评价思想,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与激励,防止评价与激励的单一化、单调化,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发展;个性化激励是指,表扬和激励要多多关注每一个同学的优势和个性特点,实施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激励每一名同学做最好的自己。激励行为三原则及其关系如图5所示。
(二)班级法治中的批评与惩罚的运用
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代班级治理中的班级法治,主要目的应该突出在同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而不仅仅是同学不良行为的禁止方面;班级法治的主要手段是对同学良好行为的鼓励与奖励,而不是对不良行为同学的批评与惩罚。
班级法治过程中的惩罚运用更是要非常慎重。因为,惩罚具有短效性,只能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惩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级管理还有很多副作用,容易导致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说谎、恐惧、暴力、自卑等心理和人格障碍。在以民主平等为基本价值观的现代班级法治过程中,棍棒底下出孝子和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好教育等观念都需要不断更新。当然,由于现代班级治理中的班级法治遵从了民主与平等、共识与规则、责任与担当三个基本原则,违反规则的学生或团队承担一定的惩罚是自愿的、可以接受的,不会有上述方面的副作用或者副作用会很小,这是班级法治中惩罚运用的有效策略和较高境界。
为了减少惩罚的负面作用,笔者提出了惩罚的三原则,即有约在先原则、自愿接受原则、尊重人格原则。“有约在先原则”是指在共同制定班级规则的时候,就达成违规惩罚措施的共识,这样就可以使得违规者受到惩罚是有积极的心理准备,使得惩罚成为一种积极的惩罚;“自愿接受原则”是指惩罚措施的制定过程或者执行过程要充分尊重被惩罚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接受惩罚成为违规者一种自觉的自律行为;“尊重人格原则”是指任何惩罚措施都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决不能造成学生身体和心灵的伤害。惩罚行为三原则及其关系如图5所示。
三、班级法治的意义和价值
班级法治是班级治理方法的关键和枢纽。班级自治、共治、元治都要依靠班级法治的支撑,班级德治和善治也需要班级法治的落实和固化。
(一)班级法治是班级民主与平等价值观得以落实的根本保障
民主、平等、自由是人类的高尚追求,而民主、平等、自由的理念和理想不会自动实现,只能在现代法治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班级法治要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和前提,以民主平等作为核心价值观,更要保障班级的民主和人人平等。
在人们追寻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时候,首先要处理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保障不同主体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每个主体都要让渡出自己的部分自由,并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对性的、差异性的平等观,这就需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并以公约和规则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确保民主、平等、自由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主体利益的最大化。
(二)班级法治是班级自治与共治得以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
班级自治与共治是班级治理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班级治理的高级追求,但是,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班级自治和共治不会自动实现,有时还会发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班级法治作为基础、条件和保障,协调好各种关系、矛盾和冲突,实现自治、共治的有序状态和最佳状态。在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就是源于没有法治保障的结果。
提倡独立自主的班级自治价值观、合作共赢的班级共治价值观,应该列入班级章程,并得到班级法治的有效支撑。列入班级章程就能确保班级自治和共治的方向正确与定位准确,坚持班级法治就能使自治和共治的过程始终能够有效协同,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人治局面出现。
(三)班级法治是班级德治、元治、善治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以诚信和友善为基本内涵的班级德治是班级治理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法治背后的道德伦理,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还是班级共治的重要实现条件。班级元治是对班级各种治理的统筹和协同,以实现班级治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效果,它是班级治理的设计师和总调度。班级善治是班级治理的最终目标,是班级治理的最理想状态。
不管是班级德治、班级元治,还是班级善治,都离不开班级法治作为辅助手段、管理工具的有力支撑。可以说,班级民主是班级治(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理的内在灵魂,贯穿于班级治理的所有过程之中;班级法治则是班级治理的外在形式,同样贯穿在班级治理的所有过程之中。民主与法治是班级治理的两个核心内涵。
(四)班级法治是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客观需要
民主法治意识与能力是未来公民最核心的公民素养,如何培养未来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能力,这是一直困惑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思想政治课学习、法制教育宣传等都很重要,但是,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能力主要是在民主和法治的生活中学习的,是在民主和法治的班级治理中学习的,因此,班级法治是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客观需要。
从理论上来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关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以及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都在强调为学生创造民主法治的生活和实施民主法治管理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民主与法治是国家治理、教育治理、班级治理的核心内涵,民主意识与能力、法治意識与能力是未来公民必备的核心能力与素养,加强民主平等的班级法治价值观建设,促进班级民主法治管理,对于提高班级治理效率和培养国家公民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