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思考与体会
2017-10-25陈李惠
陈李惠
摘要:本文分析提出,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意义重大,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武器。广大技工院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新形式,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创新国学经典诵读形式。
关键词:经典诵读 职业道德 思考体会
董卿又上微博热搜,不再是因为她的口红,而是她主持《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的表现。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恰似一场春风来,千树万树“诗词”开。网友盛赞节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当我们在谈论诗词大会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在思考什么?中国诗词能火,这是文化自信;要火,这是文化期待;要火成一定的火候,这是我们应持有的文化态度。人社部出臺的《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指出:“在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同时,针对语文课程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不够充分等目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此外,还重点强调了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性。专家认为“标志着语文复兴时代已经到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转变。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在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很有必要,也想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策略及方法等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时代意义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时代的呼唤
诵读经典不是要复古,而是以古典的目光审视现代生活,诗词歌赋也不是未来的全部,但未来不能没有诗词。
随着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根据企业反馈,技工院校现有生源的文化素养,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日前,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技工院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打造“书香校园”,组织全省技工院校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并把竞赛活动持续作为技工院校语文学科的重点教研工作。通过引导教师研读《论语》和《诗经》,促进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内涵和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系统完善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明确以文化素养和就业创业一体化教育体系为引导,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开展国学经典讲座和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经典诵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这是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充分显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关键是要做。怎样做?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与古代圣贤直接对话,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力倡导的行动,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3.经典诵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读诵经典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吟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直面中华文化的精华,接受最美、最善、最雅的文化熏陶。“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胸怀开阔、知书达理、积极乐观,成就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只有这样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多了,我们的职业教育才更有张力,我们的民族复兴才更有希望。
4.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有研究数据显示:人出生后,大脑就有上千亿个脑细胞。当受到各种感官刺激时,细胞就会形成发达的神经网络,促进大脑的功能。经典诵读使学生接受到大量优秀的信息刺激,促使人的大脑细胞相互连接,提高人的记忆力。经过反复诵读,学生有意识地增强专注程度,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学生沉睡的记忆潜能逐渐被唤醒,从而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背诵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足以说明经典文化的魅力。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用圣人的智慧、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创造力自然就会被有效激发出来。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从学生终生发展而言,通过古典文学的浸润,丰富其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写作和表达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读诵经典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专业技能学习。比较典型的如中医药学科,学生如果没有比较扎实的古文功底,就难以正确解答许多中医学材料阅读分析题。
5.经典诵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知之不多,更不用说经常诵读了;即便是在大学学过一些篇目,在教学中也教授过一些教材选编的内容,但没有经常诵读,或者只是为教而教,这些内容未必就能入心入脑,更不必说转化为修身养性的实际行动了。语文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一方面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会促使自己加深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丰富学识,并有意识地提高师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完善自我人格,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礼记》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适用。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策略与方法endprint
近年来,经典诵读活动在不少地区和技工院校蓬勃开展,形成了不少极有价值、极具操作性、值得推广的诵读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笔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理念。
1.经典诵读宜早不宜迟
有人说,传统经典都是些“老古董”,太深奥,太枯燥。既然读不懂,还读它做什么呢?试想,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思考。年龄增长,阅历也在成熟。《三字经》有言:“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學,老何为?”
2.经典诵读宜精不宜杂
《三字经》说“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而杂。“经典”是民族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也能给普天下人以无限启发。我们在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诵读国学名著、名篇,将每一句经典都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当然,在诵读过程中,还可以有取舍,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校本教材。
3.经典诵读宜慢不宜快
这里的“慢”,不仅指诵读的语速慢,也指诵读过程的推进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应适度放慢些,还应指诵读者的心态要平和,用心要专注(有定力),切不可急功近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乐意诵读。
读经时语速慢些,可让学生吐字清晰,有助于心定;再辅之以抑扬顿挫之法,使其诵读声调抑扬顿挫,如行歌一般,学生自然而然陶醉在诵读当中。读得很慢的时候也就很容易随文入观,尤其是刚入校的技校生,初中文化起点,更需要慢读引导,到了高段的学生,可以提高速度,并结合社团活动,开展经典诵读的相关比赛。
4.经典诵读应得法贵有恒
传统经典毕竟历史悠久,在言辞表达上与现代人有很大距离,不容易一下子就能为学生所接受,所以必得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根据一些国学专家的建议,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第一,“同学们,跟我念”是教导学生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第二,“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第三,“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他一生的智慧财富。第四,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第五,只要懂拼音,有热情,就可以当老师。第六,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第七,每天20来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
读诵经典,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一部经典,也不能只读上几遍就算完事。当然,不能生硬地给学生布置任务,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做任何事情,贵在持之以恒。反复为之,诗词歌赋才能得以顺畅而自然地背诵和吸收。
5.经典诵读贵示范重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空谈,在这里的意思是老师热爱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致自然也会高。如果全社会都流行读诵经典,那就再好不过了。现代人受新媒体的影响,随处可见“低头族”,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引领学生一起诵读,培养其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透过经典的熏陶完善气质和修养,使其待人接物更加练达,对于未来就业会有很大帮助作用。所以说,教学生读诵经典不只是学生进步,老师同样也在进步,会让整个校园形成书香和阅读的氛围。
综上所述,在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重大,希望能有更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这一行动中,共同研讨,共同进步,以开创技工院校语文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