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发展策略分析
2017-10-25汪文超
汪文超
【摘 要】黄冈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文化名人众多,黄梅戏就是发源于黄冈黄梅县。在文化产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一部好的文化作品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本文从寻找黄冈本土戏曲文化的发展途径出发,将戏曲文化与影视文化作品联系起来,试图使黄冈戏曲文化的传播与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达到双赢的结果。笔者希望这篇文章对解决黄冈地区戏曲文化如何成功走进市场的问题有一定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黄梅戏;戏剧电影;影视传播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032-02
一、以当地文化为载体,建设戏曲名城
众所周知,黄梅戏发源于黄冈的黄梅县,它是在黄梅采茶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尽管“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里”这个话题一直为学术界所争论,但是“黄梅戏发源于黄冈黄梅县、发展于安徽安庆”这个说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经过初步的探究,我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成熟于安庆,因罗岭的严凤英而风靡全国。黄梅戏之于黄梅采茶调的关系,就如同江河与其源流的关系,黄梅采茶调就是黄梅戏的源头。”①“黄梅戏源远流长,发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据此,国务院于2006年把黄梅、安庆同时作为黄梅戏保护、传承的主要责任单位,将黄梅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②黄冈地区戏曲文化浓厚,并且影响深远,在民间的大街小巷之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黄梅戏带给老百姓的乐趣。《天仙配》、《女驸马》、《小辞店》等经典曲目的传唱度经久不衰,深受百姓的喜爱。2015年,黃冈市建成黄梅戏大剧院,主体工程是可容纳1300名观众的中心剧场。在黄冈的黄梅县、蕲春县、英山县、武穴市等地方都有黄梅戏剧团。
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黄梅戏文化,黄冈顺应时代的潮流,催生了电视连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于2012年10月在央视八套首播。这部电视剧由北京中视精彩影视公司出品,拍摄基地在黄冈的黄梅县。讲述了一代黄梅戏宗师邢绣娘的传奇一生,表现了她对于黄梅戏早期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不仅表现了邢绣娘令人心酸的人物命运,更表现了黄梅戏艰难的发展历程。该剧表现了黄冈特色的地域环境,弘扬了黄梅戏文化,剧中的主人公歌喉婉转、音韵悠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梅戏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可以与现代的影视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黄梅调电影”。比如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几乎不会有人愿意花钱去剧院听戏,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或者是一些现代的传播媒介来欣赏戏曲。传承黄梅戏文化,制作出老少皆宜的影视作品是黄冈弘扬戏曲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以影视传播为手段,讲好戏曲故事
戏剧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渊源,从早期的电影发展中可以看出,电影曾经历了“戏剧电影”的发展阶段。“由于长期从事舞台工作,梅里爱把戏剧创作的惯性带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中来,创造出了一批完全不同于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戏剧电影。在电影的拍摄中,他把属于戏剧的东西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分幕、分场等照搬到电影中。他的影片采用的是单一视角,观众在看电影时,看得见舞台所有的东西:没有景别变化的演员的全身、顶幕和脚灯、舞台上的三面墙。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与在舞台上看到的只有一个区别:后者是真人表演,前者只不过一些影子而已。”③当然,今天的“戏剧电影”早已不同于一百多年前的“戏剧电影”,其不仅仅是用摄像机对舞台戏曲的一种简单记录,如黄梅调电影,它是把传统的舞台戏剧与现代影视技术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黄梅调电影以传统戏曲舞台表演为基础,糅合当代电影拍摄技巧、表演方式,整合时代曲式的唱腔、化繁为简乃至民族舞蹈化的身段动作,以及电影写实主义导向的布景美术设计,不仅成为当代电影工作者与观众‘意外达成的产销默契,在华语国际化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④在五六十年代以后,香港邵氏公司制作了大量的黄梅调电影。黄梅调电影就是走大众化道路的典范,它主要是将传统舞台形式的黄梅戏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创作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如果只是利用摄像机对舞台形式的黄梅戏进行简单记录,那么只有小部分热爱黄梅戏的观众才会去欣赏这些影视文化作品。一旦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作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黄梅戏才能大大拓宽它的受众群体,才能开辟更广大的消费市场。在上世纪六七年代以后,琼瑶剧红极一时,琼瑶在作词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诗经》的经典名句,但是《诗经》作为传统文化,并没有限制受众的范围,九十年代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主题曲《当》在青年人群里具有极高的传唱度。再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联合拍摄的一部古装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其融合音乐、歌舞、戏曲元素于一体,电视剧一经播出,反响极高。黄冈的文化特色,特别是黄梅戏文化,完全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案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技术相结合,制作出老少皆宜的影视文化作品,如此戏曲文化才能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建构互动平台,以城市发展促进戏曲文化传播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大大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当今时代,要加快地区文化的建设,必须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艺术创作,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具体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政府应该多举办各种戏曲艺术作品大赛,比如举办“魅力城市”的摄影比赛、DV大赛、微电影比赛等宣传戏曲文化的赛事。另外也可以举行大型文化艺术节,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给广大群众提供交流的平台;其二,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可以发行课外读本,也可以举办关于宣传戏曲文化的演唱比赛等。在高等教育中,应该鼓励相关专业的学生多创作一些本土特色的戏曲文化作品,甚至可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创作一些高水平的戏曲电影作品,去参加全国的各大比赛,提高黄冈戏曲文化的知名度;其三,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动群众去评论转发黄冈特色的戏曲文化作品,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这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建构新媒体平台,因为新媒体平台有更强的互动性,其有利于城市文化形象品牌的树立。在官方网站上开通问题反馈窗口,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同时宣传区域文化与优秀的黄梅戏作品。比如黄冈的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这些优质的文化资源即是黄冈本土戏曲文化创作的灵感来源。但是它们在地域上比较分散,在空间上比较闭塞,使得这些文化资源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特点。黄冈的文化资源在地域空间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文化产业上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所以很难形成竞争力。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要提供整合戏曲文化资源的平台,努力提高城市的协作能力,使其形成一个成熟的影视文化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黄冈地区的戏曲文化作品要想成功走进市场,必须依据特色的区域文化,首先在制作数量上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推出一系列的高品质戏曲作品,如此方能稳固市场的有利位置。
注释:
①梅含黛,段友芳.黄梅戏起源探究[J].大舞台,2010(4).
②桂也丹.发源地考证是科学不是文学——对《“黄梅戏”起源湖北纯属误传》一文之管见[J].戏剧之家,2009(6).
③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71.
④陈炜智.丝竹中国,古典印象——邵氏黄梅调电影初探[A].载《邵氏电影初探》[C].香港电影资料馆,2003: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