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避台锚地的建设
2017-10-25廖红成王伟军艾万政
廖红成+王伟军+艾万政
【摘 要】 为更好地发挥避台锚地保护避风船舶的作用,分析台风过境时避台锚地内外发生船舶事故的原因,指出避台锚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锚地数量和容量不足、设施维护不到位、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从确定合理的避台锚地数量及地理位置、制定落实锚地基础设备配置、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船舶自身设备配置及维修、实时监控锚地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文章为抗台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避台锚地;船舶;安全;措施
0 引 言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北面,是全球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据我国中央气象台统计,平均每年有8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最多时有12个,最少时也有3个。船舶避台锚地作为船舶避风抗台的固定水域,对台风登陆过程中确保船舶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利用锚地内先进的设施,建立高效的管理和调度体制,制定并运用科学的抗台措施,能有效降低台风中锚地区域船舶事故的发生,减小经济损失,为停泊在锚地内的船舶提供有效保护。[1-2]
1 避台锚地存在的问题
1.1 锚地数量不足
三亚港作为连接东南亚的主要港口,随着港口吞吐量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了南海航行船舶停泊和避台的首选港口。但是,三亚港港区避臺锚地有限,避台锚地基本上会停满渔船,商船因港区内拥挤而不得不在外港抛锚避台。由于锚地少、需要停泊的船多,哪些无法及时选择合适锚地停泊的船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抗台,因此,台风期间经常发生船舶走锚、搁浅、倾覆、沉没等事故。国内其他沿海地区的避台锚地数量也明显不足,每一次台风过境,锚地都会出现船舶密度大、大型船舶无法进入锚地避台等问题,形势严峻。
1.2 锚地容量不足
据统计,台风过境时,锚地内船舶发生的事故与锚地容量不足有很大关系。有的锚地因为回港避台的船舶太多,只能采取多艘船舶并排系固的方式停泊,未留足横向安全余量,导致船舶相撞事故时常发生。
1.3 设施维护不到位
锚地基础设施可辅助船舶系泊,而目前国内锚地的现状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或设备老旧),设施损坏严重,锚地淤积层过厚。船舶在海上的主要固定方式是抛锚固定,而锚固定所提供的抓地力与锚、锚链、海底底质有关,淤泥过厚或过浅都不能与锚作用产生足够的抓地力。
1.4 管理存缺陷
通常锚地管理部门是按照先来先得的原则确定船舶的停靠位置,未充分考虑船舶抗台性能不一的因素,因而易发生事故。此外,进出锚地的通航机制也未明确,在进出锚地的深水区域就有船舶抛锚,增加了其他船舶驶入锚地时的航行安全风险。
2 对策建议
2.1 确定合理的避台锚地建设数量及地理位置
国家港口建设主管部门应以台风登陆地点的频率和港口船舶进出港流量为依据,确定建设避台锚地的数量、面积、分布等,尽可能为在港口附近航行的船舶提供充足而有效的避台空间。
2.2 建设并落实锚地基础设备配置
避台锚地应建设引航灯标、助航标志、系泊浮筒、防波堤及大型岸基系固设备等配套设施;应派专人对锚地的基础设备和泊船进行监管,一方面要避免船舶乱抛锚现象,另一方面要规范提供船舶用于系固的相应配套设施的使用;港口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清淤工作,确保锚地底部淤泥不会沉积过厚而影响船锚的抓力。
2.3 建立科学的锚地管理制度
港口调度中心应根据港口水深、水域面积制订科学合理的船舶靠泊计划,在大面积深水区安排大型船舶停泊,在保证横向及旋回水域有符合船舶避碰要求的安全余量的前提下,用缆绳连接大型船舶,实现避台锚地利用率最大化;港口调度中心还应根据船舶的新旧程度、抗台性能的差别,合理分配船舶在避台锚地的抛锚位置,安排抗风性好的船舶在风大些的水域,安排抗风性差的船舶在有防风遮蔽物的水域;港口方主管部门应根据锚地内的船舶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救援应急用拖船。
2.4 规范船舶自身设备配置及维修
船舶驾驶人员应根据船舶参数配备适合本船的多类型锚,在进入避台锚地时,根据锚地底质和淤积层厚度情况,选择投放能充分保证船舶停泊安全的锚;应遵循港口方调度,合理利用锚地设备,如利用系泊浮筒、岸基系固缆桩及其他能保证船舶安全而又不影响其他船舶的系固设备等;应根据港口方安排来决定如何抛锚或以何种方式抛锚,或是否与锚地内其他船舶用缆绳连接加固等;应定期组织对船舶的维护工作,及时更换超过使用年限的或已损坏的部件。
2.5 实时监控避台锚地
港口方应在锚地上安装全方位监控器,安排专人值班,若发现危及船舶安全的移锚、脱锚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并请求援助,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避免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在台风过后,港口管理部门要分析数据,总结并得出更多有关锚地管理的经验和数据。
参考文献:
[1] 王传聪,栾曙光,郝晓燕,等.避风型渔港避风因素浅析[J].渔业现代化,2009(1):65-66.
[2] 柴中航.避风锚地与避台锚地[J].航海技术,2004(4):11- 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