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不买总统的账,法国不给“第一夫人”名分
2017-10-25张文政
张文政
当言情小说中的霸道总裁还停留在“承包鱼塘”的段位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决定不惜修宪也要给太太一个正式的“第一夫人”名分。
结果毫不意外:他被法国民众群嘲,刷出了近20年法国总统支持率的下限。
39岁的法国年轻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最近有点沮丧。2017年5月宣誓就職以来,这位怀揣一腔热血和理想主义情怀的政治素人,一直在努力兑现竞选承诺,却发现最大的障碍来自把他送入爱丽舍宫的民意。
直接的对抗引爆得有些出人意料。新总统试图给予妻子布丽吉特“第一夫人”官方职务,却发现越推进这个计划,民众的反弹就越严重。8月8日,请愿书上的签名超过28万,民调显示六成以上民众不支持将“第一夫人”称号官方化,总统马克龙在严重跳水的支持率前,终于选择不再为爱“坚持”。
1
2017年4月23日,第一轮投票获胜的庆功会上,马克龙在向支持者表示感谢后,立即表白爱妻,“没有她(布丽吉特),我不会是今天的我!”
背后是一段跨越了25岁年龄差和师生恋禁忌的爱情故事。
马克龙成长于中产知识分子家庭,在亚眠中学期间,布丽吉特曾担任他的法语老师兼戏剧社老师。马克龙17岁离开家乡到巴黎顶尖中学求学时,向年龄长他24岁的老师发誓:无论怎样,我要娶你。
2007年,29岁的马克龙与离开丈夫的布丽吉特成婚。“我彻底拜倒在这位小男孩的智力之下。”布丽吉特向媒体回忆。
从此,两人形影不离。布丽吉特仰慕丈夫,而另一方面,人们发现她像母亲一样保护着丈夫——在竞选途中斥责马克龙,不允许他吃垃圾食品。丈夫成为经济部长后,布丽吉特辞去教学工作,担当起他最信赖的“顾问”。
曾在克林顿政府供职的法美关系专家利娅·皮萨尔表示,布丽吉特扮演的角色就像看门人:“想搞定他(马克龙),得先过了她这一关。”
或许是希图效仿“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丈夫掌政时期扮演的活跃角色,马克龙很早便开始向法国人阐释妻子步入政坛后的意义。在充满军事意味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布丽吉特身穿带有肩章和闪亮双排扣的外套,几乎给了媒体的相同的暗示:布丽泽特有意展示她的独立与力量。这身装扮还间接传递了一个信息——马克龙对妻子的绝对支持。
所以,当大开脑洞的言情小说中,霸道总裁也仅停留在“承包鱼塘”的段位时,法国新上台的真·爱妻模范·霸道总裁范儿总统马克龙,决定不惜修宪也要给太太一个正式的“第一夫人”名分。
“布丽吉特会获得她一直向往的角色——站在我的身边,平衡我的角色。我们两个的关系一直是这样的。”马克龙说,“她一定会获得身份,因为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会将她藏起来。”
据法国媒体报道,2017年7月初,爱丽舍宫关于布丽吉特的角色定位正在进行相关立法讨论,总统府召集了一批司法专家研究相关的改革法案,并准备交付国民议会。
然而,2017年7月下旬,一份反对设立“第一夫人”官方职务的网络请愿未满半个月就已征集到超过28万民众签名。这份发布于著名公益请愿网站Change.org的请愿书写道,“国家元首的妻子没有理由从公共资金中获得预算。如今,布丽吉特已经有了2到3名助手,以及2名秘书和2名安保人员,这就足够了。”
马克龙作为总统候选人为爱妻谋身份时,他诚挚的爱情是赢得选票的加分项。而当他真正入主爱丽舍宫,民众并不会容忍他用政治权力为爱妻服务。人们选他,只是因为人们认同并支持他的政治许诺,而非动人的爱情故事。
2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丈夫和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丈夫都和布丽吉特一样,没有正式的“职称”。就连首创“第一夫人”称号的美国,“第一夫人”也只是获得社会认可的身份,而非宪法赋予的职位。
在法国,这个身份更加敏感。2014年1月,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因为与女星朱莉·盖耶特的外遇,与同居多年的女友瓦莱丽·特里布勒分手。第一夫人的称号随之易主。法国人开始质疑,总统的伴侣到底有没有权利使用国家的预算和资源,毕竟这个身份与她们个人的能力素质无关,不是选举产生的,完全取决于总统的审美。当时的民调显示,超过50%的法国人不希望总统的配偶有官方的职位。到了2017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民调显示,68%的法国人反对设立第一夫人一职。
法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瓦莱丽担任第一夫人时,有5个助手,2013年花掉纳税人40万欧元;萨科齐的夫人更加奢侈,有8个助手,每年的支出是43.7万欧元。
预料到反对者对公共财政开销的质疑,马克龙在竞选期间就咬定不会用纳税人的钱支付未来的“第一夫人”报酬。但法国媒体报道,在尚未拥有官方职务的情况下,布丽吉特每周收到的几百封信件都需要职员协助处理。英国广播公司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没有直接向布丽吉特支付工资,不过她会得到因为雇佣员工和额外支出而被划拨的经费。”
“国家元首的老婆就能从公共预算中分一杯羹,真是毫无道理。”请愿发起人保罗·瓦莱特在请愿书中义愤填膺地写道。一旦马克龙对夫人的承诺兑现,布丽吉特将获得正式的预算、更加重要的政治影响力、数量可观的工作人员,更加严密的安保和其他特权。在法国人眼中,布丽吉特能获得的风光时刻,都映衬着欧元的底色。
更何况,她的丈夫马克龙选择了在最糟糕的时机提出了这个议案。
他上台后,力推“道德化”政策,以打击腐败为由,禁止国民议会的议员雇用配偶、父母或子女为自己工作。法国国民议会已于8月3日通过这项法案,违者将面临最高3年监禁和4.5万欧元的罚款,且将不再具备竞选议员的资格。
马克龙此时提出给自己的夫人公共身份,在政治老手看来简直“缺根筋”。法国共和党成员丹尼尔·法斯凯勒表示,马克龙正在为缺乏政治经验付出代价。“他根本担不起总统一职,无论是提出这个倡议还是后续的反应。我们看到的是食言、急刹车和出尔反尔。”endprint
请愿发起人瓦莱特愤慨地表示,“他们要求国会议员和参议员不得雇用自己的配偶,却又要为马克龙的妻子破例,这是矛盾的。”
马克龙竞选时就提出要为总统的夫人“正名”,称现有的混沌状态是“法国式虚伪”。“那个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理應获得一个身份,并得到认同。”
这个理由在很多人眼中并不成立。“我不知道什么叫明确第一夫人的定位。从民主层面来说这没有意义,我们又不选举总统夫妇。”政治分析家奥利维尔在法国RMC电台挖苦道。瓦莱特也表示,“如果我们必须要决定是否设立第一夫人,那也应该由全民公投决定,而不是某个人说了算。”
8月6日早上,Change.org上的请愿书已经集聚15万名支持者,庞大的请愿活动规模,使爱丽舍宫不得不重新审议原本的计划,寻求出台更加保守、不须召集议会和修改宪法的方案。
8月8日,请愿活动征集到超过28万个民众签名。当天一早,有法国政府官员表示,法国政府已经决定将按照多数民意,放弃马克龙的相关计划。
法国政府发言人克里斯托弗·卡斯塔内随后在推特上发表多条推文,表示马克龙夫人会成为公共角色,但不会从法国政府领工资。“我们所说的不是付薪的工作,总统的夫人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为她所做的事情收费。”
他还承诺马克龙总统不会为了夫人的“名分”修宪。“不修宪,不提供新的资金,也不给布丽吉特·马克龙发薪水。”
针对民众对总统夫人占用公共资源的不满,卡斯塔内称,政府将会出台“透明章程”,彻底地厘清马克龙夫人的角色,每天会花费法国纳税人多少钱,以及有多少人为她工作。他暗示,布丽吉特的工作也有独特的重要性,“她每天收到200多封信,并且投入地与法国公众保持着联系。”
卡斯塔内和马克龙其他助手的先后表态似乎预示着,布丽吉特扮演的角色将和过去几十年的总统伴侣别无二致:陪着丈夫出访,被数不清的媒体放到“第一夫人”的框架中考量,却得不到宪法对这一称呼的正式赋名;拿不到薪水,却有工作人员围着她转、供她差使,由法国财政为这一切埋单。
马克龙仍然努力维持一国元首的威严:尽管被民意逼得方寸大乱,他的工作人员仍然一口咬定,这个决策并非民意左右的结果,总统的工作组正在研究如何定位布丽吉特的角色。卡斯塔内则将这次官民对峙定性为“关于透明度的演习”。“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说。一切明天再说。”
3
最终,马克龙政府在与民众的微妙角力中选择了妥协。
英国王储查尔斯也曾陷入这种与整个英联邦民众的拉锯战当中。此前数年,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婚姻破裂事件,始终在英国民众间维持着舆论热度。戴安娜遭遇车祸去世后,英国民众一边倒地将责任归咎于卡米拉。在他们心里,卡米拉是破坏查尔斯和戴安娜“童话婚姻”的第三者,他们无法接受她成为王后。
2005年查尔斯和卡米拉结婚时,为不触犯众怒,卡米拉被封为“康沃尔公爵夫人”而非王妃,并因此无法戴上皇冠。倘若查尔斯未来继承王位,卡米拉只能被称为“伴妃”。
查尔斯本人则数次向亲密友人和助手透露,他有意让卡米拉有朝一日“封后”。2016年11月19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结结巴巴的查尔斯首次公开回应这个突然的问题,他说,“这个,这个,我们是会考虑的,不是吗?这是有可能的。”这次采访的内容传回英国后,除引起英国民众的反感,一些英联邦成员国也表达了不满。事实上,在查尔斯与卡米拉成婚前,一些成员国就曾威胁说:“如果卡米拉(未来)成为王后,我们将与英联邦决裂。”
2016年11月20日,英国《每日邮报》很应景地公布了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赞成卡米拉封后的受访民众仅占14%,反对者则占52%,若卡米拉被封后,她将是英国“最不受欢迎的王后”。另外,不足1/3的受访者相信查尔斯一定会成为英国国王,这项数据被英国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将影响查尔斯的个人政治前途。
类似的“官民对峙”近年来在西方社会频繁发生,多数以政府妥协收尾。毕竟政客比民众更加相信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初入政坛的马克龙正逐渐体味这一点。因为第一夫人事件,马克龙的支持率持续下降,创下1995年以来总统支持率的新低。到8月初,只有36%的法国人对他满意,而他前任奥朗德和萨科齐同期的支持率分别为56%和66%。
对马克龙来说,与唱反调的民意斗争的日子还会持续很久。比如2017年9月,当法国人从夏季休假切换到日常生活模式,反对派与他劳动法改革的较量就会风风火火地展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