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7-10-25马玉蓉吴艳平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多元评价大学英语

马玉蓉+吴艳平

摘 要:在新媒体语境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教师新媒体教学能力的构成,结合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和要素规范,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新媒体语境下基于教师能力素质评价、教学媒体应用素养评价、以学生核心素养和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课程素养评价的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框架,提升了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期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素质;教学媒体应用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多元评价

一、 新媒体语境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概述

1967 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 Media)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网络媒体。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综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中国传媒大学杨继红和学者邵庆海关于新媒体的定义,本文将“新媒体”定义为基于数字化传播技术、具有高度互动传播性和非线性传播三大基本特征的传播媒介。新媒体是相对于电影、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所有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數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等。

当前,已被众多教师认可并应用的新媒体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掀起了研究热潮——其中,随着新媒体不断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以前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正在不断完善。例如,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很少涉及的学习能力、学生发展力、核心素养等评价维度开始受到教师及研究者的重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形态教学方式对教学评价工作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媒体应用、学生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但是,现阶段,不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重点仍然停留在学业评价的层面,即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情况的主要标准,该评价方式尚未满足新媒体语境对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因此,基于当前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研究的现状以及高校对于完善此类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实需求,本文借鉴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框架构建了新媒体语境下教师能力素质评价体系;综合板元昂教授和李运林、李克东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出新媒体语境下教学媒体应用素养评价体系;结合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和课程素养内容框架,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课程素养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了学校在新媒体语境下基于“教师能力素质评价、教学媒体应用素养评价、英语课程素养评价”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多元评价框架。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教师能力素质评价体系

2005年,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基础上提出了TPACK框架。TPACK框架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TK)、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PK)和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CK)[1][2][3]。新媒体语境下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评价可以借鉴该框架,进而构建出新媒体语境下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New Media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NMTPACK)模型。相应地,NMTPACK模型也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新媒体技术知识(NMTK)(见表1)、新媒体教学法知识(NMPK)(见表2)、新媒体与学科内容融合知识(NMCK)(见表3)。在新媒体语境下,该模型在教学工作当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避免一味强调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弊端,而且注重将新媒体语境下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新媒体与学科内容知识的有效整合。

三、新媒体语境下的

教学媒体应用素养评价体系

日本学者板元昂教授与华南师范大学的李运林、李克东教授分别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对教学媒体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新媒体语境下的教学特性分成了不同的几个方面。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对新媒体语境下的教学媒体应用进行评价,本文综合双方的研究成果,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模式来构建新媒体语境下的教学媒体应用素养评价体系(见表4)。[4]

表4中, 板元昂教授的模式将媒体应用评价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李运林、李克东教授的模式将媒体应用评价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综合评价是在评价1和评价2的基础上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和差5个等级。

四、新媒体语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

和知识技能评价体系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都在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各种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标准。由于研究团队和组织的出发点不同,这些框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 年开始启动21 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研制工作,于2003 年形成《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报告,并于2005 年公布。OECD所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出发点在于帮助公民实现成功生活并发展健全社会。该框架将核心素养划分为互动地使用工具、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自主行动三个类别[5]。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指向终身学习。其中,欧盟于2005 年正式发布了《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A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并制定了8 项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数学素养与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文化意识与表达”,并且每一素养又从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描述[6]。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P21)、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所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为导向,关注21世纪的职场需要[7]。新加坡、中国与韩国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则以突显核心价值观,培养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为导向。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的核心素养框架,该框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划分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将它们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8][9][10]endprint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素养内容框架

从上述不同的核心素养框架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框架所包含的内容层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由不同的素养框架所指导的素养评价也应立足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不同要求。结合新媒体语境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本文将学生核心素养和对应课程的知识技能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素养的内容之中,依据新媒体语境下教学素养的要素、要求、趋势与挑战[11][12],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的相关内容与相关的素养条目进行有机融合,得出了相应的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课程素养的内容框架(见表5)。

(三)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素养评价体系

新媒体语境下,在对大学英语课程素养进行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将核心素养进行量化分解。本文从非测试性的学习活动和测试性的学習活动两个维度出发,采用多元化的具体评价项目,注重全方位的评价内容,旨在将不同的评价方式都贯穿到整个评价体系中(见表6)。

五、新媒体语境下的

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框架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语境下,基于“教师能力素质评价、教学媒体应用素养评价、课程素养评价”这三个方面,可以构建出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多元评价框架(见表7)。该框架中各指标权重的确立采用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分别就5个指标进行打分(0.1~1之间),然后统计信息,综合专家和笔者给出的权重,每一指标去掉最高和最低,折中而得,以确保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于笔者的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框架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对其他课程来说,关键是确定课程的课程素养和各评价项目的权重,便可开展基于此框架的教学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由于各个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和学生水平不一样,即使是同一门大学课程,其各评价项目的权重在各自高校具体实施可允许有所不同。

注释:

①②③表1、表2、表3主要来自笔者所在学校自身和其他学校一些教学评价,并将此嵌入了新媒体语境和TPACK框架。

参考文献:

[1]徐鹏,刘艳华,王以宁,等.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测量方法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13(12):98-101.

[2]黄睿航.TPACK框架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J].高教学刊, 2016(14):202-203.

[3]吴焕庆,余胜泉,马宁.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11-119.

[4]信息化教学媒体[E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64bc21ed0975f46527d3e12e.html,2017-07-26.

[5]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11.

[6]李晓军.核心素养:技术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新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 2014(17):65-70.

[7]师曼,刘晟,刘霞,等. 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34(3):29-37.

[8]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9]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10]辛涛,姜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7(4):12-15.

[11]马东明,赵宏.新媒体支持的创新学习——“第10届教育媒体国际会议(ICoME)C”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0-75.

[12]抗文生,杨庆.新媒体环境下教学多信源聚合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1):30-3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多元评价大学英语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