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应该是城市的名片和坐标

2017-10-25李建勇

上海城市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城硅谷大学

李建勇

摘要: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智慧引导和人才支撑。大学也是一座城市的思想文化高地,是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的摇篮,是城市的名片和坐标。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做出了基本相同的战略选择——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汇集大量多样性的人才,并凸显大学与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集群效应。因此,一所大学往往承载一座城市的精神,也往往引领这座城市的发展走向,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和研究成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7.05.001

人类发展史表明:大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现代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大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现代城市的发展呼唤现代大学的产生,现代大学的发展又培育着城市精神的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现代大学的精神引领并促进城市的文明。众所周知,大学之大虽然与一定的规模相关,但关键不在于人数和空间规模,更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大师群体的出现。有了大师群体,就有了大学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大学就是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的摇篮,而大师群体是产生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的不竭动力,大学通过它的创新成果和它所培养的创新人才不断输出给城市,从而推进城市科技经济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一、大学城在建设科创中心中的核心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内涵也在不断集聚和深化,以大学为中心不断向城市的郊区和外围扩展从而形成的若干大学城,也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所谓“大学城”指的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随着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校园本身就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城市的发展以此为中心而展开,比如美国纽黑文城市就是以耶鲁大学的建校与发展而发展;有的是若干大学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学集中而成的“大学城”,简言之就是“城校交融,城在校中,校在城里,城校一体”。国外大学城的生成方式,一是自然生成,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城,它们都经过百年以上的历史而自然形成;二是人为构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它们是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

智慧城市的形成离不开大学的引领。科创中心往往是一座汇聚知识、贸易、创意和创新的多元化城市,本地居民宽容和开放的态度为不羁世俗的科学家、创业家和艺术家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正是这种充满活力和挑战的环境,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到世界各个知名大学深造,这些源源不断的大学毕业生也为城市不断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做出了基本相同的战略选择——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的硅谷,可以说是全球最著名、最成功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在“硅谷”一词已经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硅谷的成功,首先在于汇集大量多样性的人才。这里坐落了世界著名大学斯坦福大学,为其提供了人才保障,硅谷拥有各种各样的高素质人才,包括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投资家、金融家以及法律专业人员。其次是大学与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集群效应显著。硅谷汇集了包括英特尔、思科、苹果、谷歌等在内的许多全球顶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们为硅谷的发展注入了“灵魂”。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在为硅谷灵魂企业和领域提供了各种领军人才从而成就了硅谷。“筑波大学城”作为东京的卫星城市是著名的日本科学城,也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创新之城,它是在日本政府主导并通过法制保障建成的科学城。日本政府在1970年颁布的《筑波科学城建设法》,通过强大的支持力度和巨大的投入直接推动了筑波大学城的发展,使得筑波不是单一的科学园区,而是功能十分齐备的城市,为人才的汇集营造了非常优良的环境;大学为筑波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把筑波建成为一个符合科技创新实验研究及教育的研究型学园城市,一个均衡发展的田园城市。

在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上海市委于2015年5月25日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决定把上海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00年以来,上海先后建成了杨浦区、宝山区、松江区、奉贤区和上海浦东新港区等若干大学城。这些大学城已经并正在为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和研究成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大学精神引领城市精神

衡量一个社会或城市的文明与进步的尺度就是宽容与自由的程度。的确,崇尚宽容和思想自由是城市文化的多元和个性的多样化所必需,但与“依法治国”密不可分。宽容与严苛、自由与法律、闲适与进取,这些貌似不相容的理念能完美统一在一起,这就是城市精神与大学精神的融合。

现代城市由于人口的流动率高和人口密集度高,城市人口异质性增强,从而产生了城市文化多元、语言多元、宗教多元和生活方式多元等特点,这就要求城市居民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宽容精神,提倡尊重差异,尊重各种标新立异和创新,注重个性和创造性,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尊重他人的隐私性。由于城市职业以非农职业为主,产业与职业分类复杂、分化程度高,要求工作中提倡专业的分工和高效的合作;城市人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提倡竞争性和高效率。城市人际关系,从农业社会的血缘、地缘为纽带向城市社会的业缘和趣缘为纽带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发展。比如在熟人社会,一切知根知底,人们之间的借贷行为无需押金或担保人来保证,一切靠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发生纠纷时靠熟悉的长老解决,先君子后小人;而在陌生人组成的城市社会,人们的借贷行为需要押金或担保或合同契约来保证,先小人后君子。城市人解决纠纷方式更加注重法律的手段,崇尚法治精神,一旦发生纠纷,主要靠警察、律师和法院来解决。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就业竞争压力大、城市交通污染等问题严重,容易导致各种城市病,使得城市人比农村人更需要人文关怀、理解和尊重,更需要法制保障。因此,城市精神可以归纳为: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提倡高效的竞争精神、注重个性的创新精神、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尊重他人隐私和关爱他人的人文精神。

大学精神和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大学往往承载一座城市的精神,也往往引领这座城市的发展走向。从世界主要知名大学看,无论是哈佛、耶鲁,还是牛津、剑桥,这些大学的物质空间都是向当地居民开放的,校园里没有围墙,没有门卫,校园道路成了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向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校园,领略校园文化,感受校园气息,参观校园建筑,所谓“城在校中,校在城里”,甚至可以进入教室旁听喜爱的老师和教授们的讲课,居民与师生交流畅通,城市与学校交融一体,充分体现了大学之大在于博大的胸怀。大学向它所在的城市敞开了胸怀,更敞开了思想和心扉。

大学是一个产生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地方,它需要大师们的引领和启发,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更需要学校和体制容许学生具有站在前人和伟人的肩膀上的勇气和能力,去反思、去质疑甚至批判已有的现成的或过时的公式、定理、理论和观点的精神,这需要极大的宽容和包容。博弈论的创始人约翰·纳什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7年内没有发表一篇论文,被人们认为是疯子和精神病患者,是普林斯顿大学领导的高度包容,继续聘他为教授,最后在博弈论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从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故事最后成了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从原有的传统的或正统的角度看,人类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在一开始时往往会被当作异端邪说而遭到抵制,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对地球中心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关于人从猴子进化而来而不是来于上帝的结论,非欧几里德几何对欧几里德几何。这些颠覆性观点往往得不到人们的宽容甚至否定,然而恰恰是这些观念引领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可见,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智慧引导和人才支撐。大学也是一座城市的思想文化高地,是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的摇篮,是城市的名片和坐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城硅谷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