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规划构建“智慧十一”校园生态

2017-10-25宋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智慧评价学校

宋衍

北京市十一学校自2011年开始承接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始了走班选课的课程改革与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学校整体形态变革。随着学校的发展与转型,在尝试新型教育模式的同时,过往的信息化产品已经无法支撑新型办学模式,尤其是走班制、学生自主选课等变化带来的学校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掀起了新一波的社会转型,也需要学校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十一学校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战略,组建“智慧十一”项目团队,深入了解行业新兴技术整合与应用,学习兄弟学校的发展经验,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结合学校整体发展战略,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努力探索各类新技术与教育各环节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基于问题的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帮助推进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工作。越来越多由平台以及物理环境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开始汇聚与沉淀,从而支持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评价,辅助决策。走班选课制的教学改革模式,也迫切需要针对个体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与教育教学辅助决策支撑,让学校、老师、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整体状况,让学校的管理者了解教师以及整所学校的运行状况,从而实现智慧评价与管理。

学校集中了优秀的师资团队,开展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我们期望通过十一学校的实验田,将学校管理模式与老师们的智慧融入“智慧十一”平台,优化学校各部门的教学、管理流程,减轻老师的负担,实现智慧管理与决策支撑,实现智慧教育教学,从而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模式改革的推广成为可能。建设规划的制定一切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学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困难。

1. 推进教育模式改革中遇到的困难

学校一直走在全国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模式转变的前列,始终践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和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开展了对学科功能教室的改造,实现了走班制的学生选课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1)走班制带来的管理问题

学校不再拥有行政班级与班主任,对于每一位学生个体的管理职责也分散开来。如何实现重要通知的下发、组织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与大型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的自治管理并给予认定与评价;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饮食等传统模式下的细小问题都突显出来。目前,学校投入了大量的師资人力用于解决这些困难。

(2)走班制带来的学生教育问题

除了管理问题,如何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教学也成了新的困难。传统模式下班主任带领下的各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班子可以对班级内的每位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而学生自主选课后,这样的联系被极大地弱化了。因此,需要有平台来记录、分析、展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教育状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辅导。

2. 学校信息化推进遇到的困难

十一学校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软硬件的成果,但从信息化工作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存在着困难,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平台整合与数据中心建设

学校原有平台建设多为应实际业务需求而建的离散系统,很长一段时间各平台尚未实现单点登录与数据交换。离散的系统带来了信息资源分散、数据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等问题。

相对稳定而可扩展数据层与基础平台能有效地解决资源整合的问题,同时可以为学校信息化实现集约、稳定、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数据平台与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现有技术非常成熟,然而,数据的梳理以及学校数据需求的磨合需要较长的时间整理与调整,需要学校从需求出发逐步建设。

(2)人员队伍建设

人员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很多时候也会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随着技术对于各个领域的渗透,以及O2O学习的不断深入,人员队伍建设对于学校来说变得非常重要,需要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在组织结构上予以支持。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复合型多面手在应用需求越来越庞杂的今天,很多时候只能应对于眼前工作而无法在专业领域突破发展。在传统多媒体与桌面服务、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平台建设与维护、技术助力课堂培训等方面都需要有学校人员关注统筹,思考信息化与学校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人员队伍体系与标准化服务体系,同时可以对部分岗位进行外包服务,减少学校人员编制压力。

“智慧十一”建设思路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应用驱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模式,学校充分认识统筹规划的重要性,在2014年完成《“智慧十一”建设规划》,并在后期不断完善与修正。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的指导下,全面贯彻“智慧教育”的理念,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战略,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培养新时代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的智慧教学、智慧评价、智慧管理,推动教育模式改变与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全新学校的形态。最终让十一学校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化学校,以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优质校辐射中的作用。

“智慧十一”是实体学校的有机补充,将促进全新学校形态的形成,主要有智慧教学、智慧评价以及智慧管理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

1. 智慧教学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资源库题库系统,贯穿教研、备课、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以十一各学科分层分类的双向细目表为蓝本,形成对应的学科知识树与题库,结合逐步生成的微课资源以及评价体系,形成高效可用的优质网络课程,从而实现课程的传承以及传播。

通过教学平台的课堂记录以及对试题的分析,形成学生、班级的学习状态,在没有班主任带领教学班子的情况下,教师、家长都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课堂记录形成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分析,并让教学师傅、教研组给予对应的建议。

2. 智慧评价

通过诊断平台,对学生、教师以及课程情况进行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调查、分析,一方面实现对学生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数据采集、记录,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有效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让教師反思教学,改进课程,从而更加科学、立体地评价学生、教师与课程。同时形成学生以及教师的成长记录,并为相关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 智慧管理

为走班选课的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学生、教师、课程等多项数据的汇聚、分析与决策支持。保证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实现管理的“放而不放”,进一步保证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把控以及对教师的有效激励。

通过协同办公平台特别是目前兴起的移动办公平台(如企业微信、钉钉等),实现对学校管理、教务等方面业务的数字化,梳理、优化办公流程,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

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学校内部平台互通,充分利用资源与应用,形成集约型的开发。同时,对学生的考勤、消费记录等一卡通数据与学习平台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汇聚,实现异动点分析,在没有班主任的情况下,全面地了解、关怀学生。同时,也为学校的管理人员针对教学、管理、资产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智慧十一”总体框架

“智慧十一”要实现为不同用户群基于统一的门户系统提供业务应用服务,需要考虑基础支撑平台与数据中心对各应用平台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需要建设支持多层次的松耦合的应用体系结构,“智慧十一”建设框架图如右图所示。

“智慧十一”的总体建设可以概括为3项基础设施、4类数据库、5类应用、6个服务人群。构建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主要是支撑全面常态化的1:1教学环境所需要的3类设施:校园智能网络升级;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终端设施;学科功能教室设备的完善。构建稳定的数据层,梳理已有平台以及业务中的数据,结合国家以及区域基础数据规范,形成基础数据与数据交换标准,并建设4类数据库:数据中心、各系统业务数据库、教学资源库、决策支持库。基于现有应用整合并构建“智慧十一”架构,并逐步建设完善5类应用:智慧教学应用、智慧评价应用、智慧管理应用、文化传播应用、生活服务应用。“智慧十一”将服务于6类用户:学生、教师、家长、管理人员、公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智慧十一”实施过程

学校自2011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的试点,同时开始了排课选课、过程性评价、评教评学等一系列围绕课程改革开展的云平台建设工作。云平台于2012年开始投入使用,在平台方面也曾遇到过选课人数过多带来的拥堵、服务器崩溃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云技术的有效发展,目前已经能做到短期内的快速扩容部署,有效的数据安全备份。在功能层面,也随着走班选课年级管理、综合课程管理思路的不断更新,不断更新迭代相应的平台模块,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在管理方面,也遇到面向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应用推广,以及排课选课的家校沟通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师入职培训、学生手册编制与选课培训等相应工作。目前,云平台已经逐步运行稳定,不断地扩展它的应用面,同时也在十一学校的各所分校中支持着课程改革的正常运行。

在教务管理方面,围绕学校的核心——课程展开的相关信息化支持,如排课、选课、调课、课程规划、成绩管理等,尤其是走班制学校对课程的设计、排选、调整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都可以有效地进行支持,真正做到了每位学生一张课表,支持个性化的学习与选择。

在教学与评价方面,支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学业成长轨迹,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家校互通机制,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

在德育管理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教改中对于学生考核的重要指标。校园管理平台对德育管理的设计包括社团管理、行为习惯培养、常规考评、体质信息、自主管理、导师关怀、同伴教育和家校互动等。同时研发校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通过系统对学生在校期间全周期的数据积累,客观呈现学生成长记录,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业成绩(过程评价、终结评价)、日常行为表现评价、体育体质素质评价、创新实践评价、综合课程活动等。

在不断改革的路上,学校也遇到应用推广的一系列问题。学校一直保持着“鼓励优先、允许落后”的推进策略,小步进行着各方面试点的深入,于2014年开始组建了技术助力课堂与管理的应用团队。在技术助力课堂方面,2015年学校进行了全面的网络改造升级,鼓励学生自带设备进校园学习,同时各学科的项目组也在积极地探索各学科内部的技术支撑教学应用,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有效合理地利用带来的设备。在技术助力管理应用方面,一方面推进教职员工的技术水平与信息素养提升,应用问卷星、邮箱、常用办公软件来提升管理办公效率,同时学校于2016年全面接入微信企业号应用,替代传统OA,开展移动办公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公管理效率。

如上所述,走班选课的模式往往经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课程体系重构,实现基础的走班选课,通过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的重构提供给学生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通过平台为学校提供排选课的支持,让走班选课变为可能;另一个是教学管理方式的重构,实现从学生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记录、学业成绩的记录、学分管理)到教师评教(对于教师、课程的评价与提升)再到日常管理(学生行为规范、考勤、综合课程管理等)的制度变化与平台支持,最终实现全员育人的整体变革,让走班选课变得更加有效。

“智慧十一”未来发展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着眼于一线教学领域,推进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常态化应用;同时进一步做好学校形态变革的技术支撑,在整体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让走班选课模式的推广变得更加顺畅。

1. 坚持技术助力课堂实践,推进学生自带设备进校园

学校将坚持技术助力课堂建设,通过一片交流、协作、促进的自由生长土壤,挖掘各学科特色的技术应用方式,促进个别化学习,提升师生的教与学的效率,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2. 扩展云端系统,进一步整合新兴应用

学校将继续云端应用产品的使用,如云校平台,微信企业号等,以获得更好的服务与长期的在线更新,进一步方便学校的各项应用。同时,通过单点登录的机制,进一步整合各项教学、管理应用,构建“智慧十一”校园生态。

学校将继续探索建设数据中心,整合平台数据与一卡通的相关应用,将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各方面物理环境数据与在线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猜你喜欢

智慧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