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幻的伤害更是伤害
——浅谈青春期孩子与皮格马利翁效应

2017-10-25肖存利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9期
关键词:李云马利翁皮格

文/肖存利

虚幻的伤害更是伤害
——浅谈青春期孩子与皮格马利翁效应

文/肖存利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宣传青春期健康知识,让青少年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调节自己、完善自我,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我们与青春期健康教育专家合作开办了“青春良方”栏目,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专业的青春期健康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健康事业。同时,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士来稿。

本期主持人: 王介明王介明,是我国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北京脑血管病医院、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院长。

对于我们的不同暗示,孩子会出现非常不同的表现。当孩子接收到“我们认为孩子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但当孩子接收到“老师认为孩子不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好。

记得几年前一个初二孩子李云(化名)的母亲走进诊室,在述说自己的孩子原来各门学习成绩还都非常好,不知怎么了,最近去上学时明显感到一些不愿意,尤其是数学课,不爱做数学题,回家也不愿和家长说原因。

李云的父亲在某金融机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忙,但却是一个比较顾家的男人,平常只要有时间就陪孩子踢球,跑步等。母亲在一所重点小学当老师,陪孩子时间比较多。李云是一个懂事的男孩子,平常不愿意麻烦别人,同学们都比较喜欢他。他的自尊心比较强,自己要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完美才行,常常母亲说“你别那么认真行吗”,但他一直如此。

这一学期是初二第二学期,是升学的关键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李云近半学期数学成绩明显下滑,人也变得没有以前阳光。孩子的母亲去过学习和老师进行过交流,数学老师说没有发生什么,在和同学们交流时也都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在家长的劝说下李云走进了诊室。

交流中我发现,大约两个月前一次数学课上,数学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让他久久不能释怀。原来老师在上课提问时,他三次举手,但是老师都没有叫到他,他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其实数学老师很喜欢他,因为他的成绩很好,老师觉得把机会给学习不太好的同学,这些问题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了。在后来的课程中,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注意到他的微妙变化,上课举手少了,回答问题不积极了,做作业也没有原来快了,只是说自己不爱上数学课。

经过心理治疗后,李云能够认识到老师都不知道,自己就已经受到了伤害,这是自己的想法。慢慢地,他试着和老师建立关系,发现真的是老师觉得他学习好,才没有叫他,并不是老师不尊重他,自信心亦一点点恢复,数学成绩也在初三时回归到比较好的水平。

像李云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可能还有,因为老师或者同学的无意,出现了自我的否定,从而出现影响这门课程的现象发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非常在意比人的评价和看法,尤其是重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家长、老师、要好的朋友等都会对他造成一些困惑来影响工作和生活。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对于我们的不同暗示,孩子会出现非常不同的表现。当孩子接收到“我们认为孩子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但当孩子接收到“老师认为孩子不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好。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给予正性的暗示教育,让他自己相信他能完成一些事情时,奇迹就会出现,这也就是此文中李云在成长的敏感时期,接受到老师认为自己不好的信息,自信心明显下降,出现成绩下滑的心理学原因。

这种现象提示我们,教育中需要老师和家长多关注孩子,给予积极暗示,促进孩子向更加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向成长。我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就你这样跟你爸一样没有出息”“真没有见过这么笨的孩子,上辈子我不知干什么事了”……也听老师说:“这个孩子真难管,真笨”“她是全班最差的孩子”……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这样的诅咒非常可怕,具有扼杀孩子潜质的效应,对此,在孩子教育中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性暗示作用起到促进孩子成长的效果。

当然了对于孩子来说,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到世间,父母经过10余年的养育已经能够具有承担一些风险一些责任的能力,挫折是一种财富,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受挫感的出现,走过挫折,生命就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光彩和风景。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

(编辑 王娜)

猜你喜欢

李云马利翁皮格
因期待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喜爱的玩具
把“我”当它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羊羊变身
“函”原是箭筒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小猪皮格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