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角三维牵引对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影响
2017-10-25盛有根
盛有根
不同成角三维牵引对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影响
盛有根
腰椎滑脱症;三维牵引;腰椎滑脱分度百分比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腰椎滑脱的主要类型,好发于中老年,常由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和椎体失稳等引起,腰痛、腿痛、下肢麻木和间歇性跛行是主要症状,以非手术保守治疗为主[1]。近几年,我院针灸科使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症,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成角向上的三维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较好。本研究比较不同成角的三维牵引对腰椎滑脱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门诊和住院Ⅱ度L4滑脱症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成角向上三维牵引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 44~56岁,平均(50.12±6.16)年,平均病程(2.12±1.22)月;成角向下三维牵引组20例,男6例,女 14 例,年龄 45~57 岁,平均(51.12±6.33)年,平均病程(2.18±1.14)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诊断标准;采用Meyerding分度法[3],40例患者均符合Ⅱ度L4滑脱标准。
1.3 排除标准 (1)其他类型的腰椎滑脱症患者;(2)不符合Ⅱ度L4滑脱的患者;(3)合并有严重腰椎疾病(包括腰椎肿瘤、结核和骨髓炎等);(4)未按规定进行检查和治疗造成资料不全的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HLS-5型腰椎三维牵引床进行三维牵引治疗。成角向上组选用成角向上0~20度左右,开始时,角度较小,以后逐步加大;成角向下组选用成角向下0~25度左右,开始时,角度较小,以后逐步加大。其他治疗参数基本相同。1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成角向上和成角向下三维牵引的图片,见图1~2(插页)。
2.2 腰椎复位分度百分比测量 参考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方法[3],为了更精确测量和评估滑脱腰椎的复位程度,借助影像学测量技术,将腰椎的滑脱程度以实际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在腰椎侧位片上,先测量L5上缘的矢状径(D1),再测量L4后缘的弧形延长线和L5矢状径的交叉点到L5后缘的水平距离(D2),腰椎滑脱分度百分比=D2÷D1×1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腰椎滑脱分度百分比测量。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腰椎JOA 评分[4],满分 29 分。差:<10 分;中度:10~15 分;良好:16~24分;优:25~29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分-治疗前评分)]×100%。优:改善率≥75%;良:改善率50%~74%;中:改善率25%~49%;差:改善率≤24%。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滑脱分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滑脱分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成角向上组的滑脱分度百分比比成角向下组改变更明显,t值=8.8895,P<0.01,见表1。典型病例治疗前后X线片,见图3~4(插页)。
表1 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前后滑脱分度百分比比较(%,x±s)
表1 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前后滑脱分度百分比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成角向上组成角向下组t值P治疗后8.63±5.18△25.28±6.58△8.8895<0.01例数20 20治疗前37.86±12.06 37.12±12.38 0.1785>0.05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JO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成角向上组比成角向下组腰椎JOA评分改善更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JOA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JOA 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成角向上组成角向下组t值P治疗后23.63±4.18△18.28±3.58△4.3461<0.01例数20 20治疗前12.12±4.86 12.48±4.38 0.2461>0.05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比较 成角向上组的优良率75%,成角向下组为40%,成角向上组疗效优于成角向下组(χ2=5.013,P<0.01),见表 3。
表3 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例)
4 讨论
本研究显示,成角向上的三维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良率达到75%,明显优于成角向下的三维牵引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使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的参数选择有参考价值。为了能够客观地反映治疗后滑脱腰椎的复位效果,本次研究中腰椎滑脱分度百分比,参考值范围0~100%,治疗后分值越小,表明腰椎复位的效果越好。该指标测量简单,反映灵敏,能够客观体现滑脱腰椎的复位程度。从治疗结果来看,成角向上三维牵引后腰椎滑脱百分比改变更加明显,表明腰椎复位程度更好。因此,腰椎滑脱百分比测量对腰椎滑脱症疗效评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与疗效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认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长期的慢性劳损容易导致腰椎周围筋骨失养,出现“筋不束骨”,最终导致腰椎不稳而出现滑脱[5]。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腰椎及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增生紊乱,腰椎周围韧带松弛等有很大的关系。三维牵引对腰椎周围的“筋”产生牵拉和扭转运动,能够对“筋”进行有效地运动训练,增强“筋”的弹力。三维牵引有效拉宽椎间隙,负压增加,有效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腰椎列位不稳的状态[6]。成角向上时,使腰椎间隙处于垂直状态,后间隙明显大于前间隙,关节突关节有效拉宽,椎间孔变大,在“筋”的弹力和腰椎间隙的负压双重作用下,滑脱腰椎复位的阻力明显减小,能够促成有效的复位;而成角向下时,椎间隙不处于垂直状态,后间隙明显小于前间隙,关节突关节不能有效拉宽,椎间孔没有明显的变化,虽然有“筋”的弹力和负压的牵拉作用,但是滑脱腰椎复位的阻力较大,不能促成有效的复位。这很可能是成角向上的三维牵引疗效较好的主要原因。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9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Herkowjtz HN,Dvorak J,Bell G,eds.The lumbar spine[M].1st ed.Ij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4:598-603.
[4]Yoshimi Suzukamo.Validation of the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2003,8(4):543-548.
[5]王睿,庄艺,高山.三维正脊法配合经筋穴位针刺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09-310.
[6]张志毅,温元强,陈立,等.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0 例[J].四川医学,2014,35(10):1355.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针灸科(金华 321000)
(收稿:2017-01-06 修回: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