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志与意的心理学理解

2017-10-24张洪国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情志心理学情绪

张洪国

摘 要:通过传统中医经典将喜、怒、思、忧、恐五神的概念对志意进行分析,再分别对志和意进行描述,探讨现代西医中对志与意心理学理论的理解。通过中西医比较,发现中医的志与意同西医心理学关于情绪的观点具有相通之处,具有重要的学术和临床指导意义,需要继承发展。

关键词:意;志;心理学

在生活工作中,“志”往往有志愿、理想等含意,引申意义有展示、记号等。而“意”有愿望、意图的意思。相较于中医中有不同的理解,传统中医将喜、怒、思、忧、恐定义为五神,其中的志与意是中医学五神的两种情志活动。古语有情动为志之说,指情有所感,表现在外部活动时称为志。情志是有别于意志、思维、意识,以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为基础,通常随着情感体验和面部表情的變化,还伴有生理变化。

一、中医五神学说中的志与意

中医五神学说是对人的精神心理及生理活动的总体概括。它将人体感觉和对外界的感知联系,通过思维、思辨等整个精神活动互相调节。五神中的“意”是包括思维、想象等的心理活动,而五神中的“志”是人体一段时期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志意是情志活动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调控了五脏六腑。《素问》中“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强调了精神状态与内部骨髓的联系,精神愉悦是身心健康的保证。志意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其势外显,其情可知,总体来看在五志中其性当属于阳; 此外,意为记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忆的活动过程[1]。志为清晰深刻的长时记忆,或为定向明确的精神追求,可能包括心灵“情结”,应该包含人格因素。志与意相较,志相对的沉着稳定,是人在一个时期固定存在的心理活动,或伴随终生的心理倾向和人格特质。

二、志与意的作用

1.协调心理活动

中医学将人的各种情绪置于志意范畴之下,划分人的情绪,与外在行为反应有因果关系,存在普遍联系。中医学认为,尽管情绪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不同类别的天赋生理决定,但情绪的发动会对之后的外部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俗语有心不动则不痛,表达动念是“意”的表现。宋代的陈淳对“心”和“意”做过比较,将志意和情绪发动原因、维持时常和选择对象做了科学的解答。《黄帝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作为机体的精神状态,机体在心神的主导和调节下,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条件,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下,通过内外综合作用而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欲望而产生的体验。故情志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在外界刺激因素作用下,使五脏精气变动而产生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态度表现,是通过心神的感应,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左传》曰:“心之精爽,是为魂魄。”五神要素之中“魂魄”是指依附于形体而产生的感知觉、动作等行为活动,加之出于本能的、低级的精神活动。而“志意”则是高级的精神活动表现。魂魄由于受到了刺激,有效信息产生,经过志意的指导,将信息上传,形成完整的心理活动。志意强产生的七情、反应程度、持续时间、波动频率则比较强,反之则较弱。坚强的志意造就心理稳定,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志意薄弱受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诱发各种疾病[2]。

2.平衡社会行为

《灵枢·本藏》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说明志意具有后天性,它的社会属性具有外向和精神性的特点,驾驭控制其他心理活动或动作行为过程,往往以语言、行为、表情、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为媒介。认知的重要环节有志意因素的参与,不断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成为自己的主宰。

三、现代心理学背景下的志与意

西方医学中的心理学对于意有不同的解释,相较于传统中医有很大的区别。意是记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认识和行为都是带有某种情绪,甚至在认知之前就决定了它的地位,为开觉状态的现象。记忆是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作为短时记忆,识记是将识别和记住事物互相联系的,为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作反馈,而长时记忆是保将暂时联系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的活跃过程。从字面上理解,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均属“记”,大脑保持信息的再活跃为“忆”。在传统中医中,类似或包括现代心理学的“忆”,即大脑保持信息的再活跃,这一过程包括思维象等心理活动[3]。现代心理学将记忆分为遗传记忆( 先天记忆) 和后天记忆之分。遗传记忆包括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等来自先天的记忆信息,包括荣格所称的“集体潜意识”; 而后天记忆是人类等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五神之“意”,指的就是后天记忆。

四、结语

传统中医心理学的“志意”与“情志”概念至今仍具有积极的世界性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帮助,倡导在临床中积极发挥志意对于情绪调节和身心平衡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妍,邱鸿钟.诸家“志”哲学思想与意动心理学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05):1-4.

[2]吕波,赵铭宇,王克勤.中医心理学对“意志”概念的剖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08):856-858.

[3]刘毅.当代心理学观照下的自由意志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10-115.

猜你喜欢

情志心理学情绪
“没有用”的心理学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跟踪导练(二)5
情绪认同